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22ss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老年病科住院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6例(≥60岁),经多普勒超声检查排除合并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狭窄部位直径>50%)。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及治疗组(43例),两组均常规应用降糖、降脂、抗血小板及营养神经等基础药物治疗及戒烟、足部保健等非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贝前列素钠40 μg/次,3次/d,口服,疗程90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经皮氧分压(tcpO2)、踝肱指数(ABI)、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

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治疗90 d后,对照组、治疗组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较治疗前均降低(F=23.06、195.13,均P<0.01);两组足背tcpO2、ABI指数较治疗前相比升高(对照组F=304.65、119.24,均P<0.01;治疗组F=594.33、336.60,均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NO水平较治疗前相比升高(F=375.48、741.20,均P<0.01),两组血清ET-1水平较治疗前相比降低(F=49.07、211.24,均P<0.01)。治疗90 d后,治疗组下肢平均振动感觉阈值较对照组降低(F=25.16,P<0.01),足背tcpO2、ABI指数高于对照组(F=62.82、21.46,均P<0.01);治疗组血清NO水平高于对照组(F=24.06,P<0.01),血清ET-1水平低于对照组(F=61.83,P<0.01)。

结论

口服贝前列素钠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并可以有效改善其血管内皮功能。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非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合并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60岁老年NVAF合并AIS患者105例,根据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80岁)44例和非高龄老年组(60~79岁)61例。对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高龄老年NVAF合并AIS的危险因素、AIS类型、AIS并发症及预后等特点。结果与非高龄老年患者比较,年龄是高龄老年
目的探讨长期髙脂饮食对肥胖SD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髙脂饮食(HFD)组和普通饮食(CD)组。建立高脂饮食诱发的肥胖SD大鼠模型,用水迷宫测试不同时期肥胖SD大鼠空间学习和记忆功能,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相应时期大鼠海马超微结构变化。结果高脂饲料喂养到12周、16周、20周的肥胖SD大鼠比普通饮食组大鼠平均重25%、28%和22%,Lee's指数比普通饮食组大鼠大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神经内科就诊的235例老年重症肌无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117例和对照组118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美国重症肌无力协会定量(QMG)评分、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
目的探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以急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E)和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5年10月260例因急性呼吸困难就诊于我院的疑诊为APE或CHF的老年患者,根据诊断标准分别入选APE组和CHF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T-proBNP
老年人因生理功能减退及罹患多种基础疾病,更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引发药源性疾病。老年人的不适当用药包括多重用药,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机会,可能推动"处方瀑布",导致不良预后的发生。识别和早期干预老年人不适当用药,对降低用药风险、避免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标准、抗胆碱能和镇静药物的应用、多重用药及减少用药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老年人不适当用药方面的研
衰弱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很常见,衰弱延长ACS患者的住院时间,衰弱可以独立预测ACS的短期及长期预后不佳,衰弱评估有助于对ACS患者进行更全面的危险分层。对于行再灌注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衰弱可以独立预测PCI术后短期及长期死亡率增加,衰弱增加CABG术后死亡率,提示应将衰弱纳入冠心病再灌注治疗术前风险评估模型中,有助于对术后死亡率的预测。
目的探讨反映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的敏感指标,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病程监控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10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白细胞介素受体1(CXCR1)在胃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将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资料结合CXCR1的表达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应的癌旁组织相比,CXCR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明显较高;CXCR1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