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媒体竞争的愈演愈烈,造就社会新闻价值与地位的日益突显,但对于社会新闻的竞争很大程度上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生产上,而忽视社会新闻所产生的效应,尤其社会新闻报道的导向性,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谈谈自己的心理体会。
关键词社会;新闻报道;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138-0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资讯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新闻在众多新闻媒体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颇受大众青睐。而以社会新闻类为主的专题栏目、直播板块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新闻立台”已逐渐成为众多地方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各省市电视台的专题类节目,以“用事实说话”为片头语,反映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而且都是“讲述老百姓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已成为中央台、省市台的“品牌”节目。很多电视台把晚间、周末等黄金时段定为社会新闻类节目播出时间,用市场规则运作,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上这些充分说明了社会新闻报道在受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1以客观性为基础,重视导向性原则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纪录和反映,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体现着记者的一种意向,倡导着一种社会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关系到新闻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社会新闻强调的是客观存在原则,它的意义在于,不能把社会新闻当作可以拿捏的木偶或玩具,随意压制报道,掩盖事实。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是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也是社会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具体体现。
某媒体曾刊发报道,称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当作尿样送到杭州10家医院进行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呈“阳性”,即“患者”有“炎症”。此事引发了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指责卫生部门的“失职”。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声讨,卫生部门不得不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澄清: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是针对有特别指向的检验品,没有鉴定样本是否为尿液的程序。对检测事件的炒作,不仅误导了公众,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影响了社会和谐。
2以倾向性为前提,把握导向性原则
倾向性是含有主观色彩的特性,体现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认知取向。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户家庭:由于家庭贫困,男女主人先后离家出走,家里只剩下年仅8岁的小女孩和80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生存、上学、照顾奶奶成为小女孩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在策划选题时认为这样的新闻素材,可以反映健全社會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可以体现人性的坚强,展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采访中,我们围绕小女孩自立自强这一主题,摄制了《苦难女孩磨难多,众人相助献爱心》的电视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感染了无数热心人,他们纷纷与我们联系,竞相向孩子捐款捐物献爱心。小女孩的奶奶感激地说,是媒体的介入改善了她们的生活状况,给了她们祖孙俩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3以选择性为抓手,树立导向性原则
所谓选择性是指社会新闻发布与否、角度选择时媒体和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倾向性基础上所作出的行为抉择。社会事件大大小小包罗万象,社会新闻不可能有闻必录,有闻必登,那么,哪些事件应该成为媒体发布的新闻?哪些事件不该成为媒体发布的新闻?这其中除了新闻的价值决定取舍外,媒体的态度同样会成为新闻取舍的决定性因素。大千世界,每天都产生着无数的新闻素材,不受行业限制,从天灾人祸、奇闻异事到人情冷暖、道德风尚、恶俗陋习等都是社会新闻的内容,但这些素材并不都体现事物的本质真实,新闻从业人员如果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错误,即使面对正面的新闻素材,也可能写出隐性导向错误的新闻。我们知道,社会新闻的引人之处,除了故事本身“有意思”以外,往往以其情节性强而取胜。一件社会新闻本身,就其情节和事实而言,或许并不代表、说明什么问题,但编发出来,就代表了媒体的宣传倾向,说明我们希望将受众向什么方向引导。有些社会新闻,需要将情节交待得细一点,细节反映得真实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又说明问题。而有些社会新闻,其情节本身虽然生动有趣,但就其宣传效果而言,则弊大于利,既无益于受众,也无益于宣传效果的实现。这样的细节,就不宜过分渲染,宜简不宜详。
社会新闻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一种令受众感到亲近的报道题材。一篇好的社会新闻报道,集事趣、理趣与情趣于一体,巧谈时事、品味人生、赏析文化、怡情感化、讴歌正气、鞭挞邪恶,俊逸隽永地反映社会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范、张扬美好的事物和人物形象、批判束缚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社会现象和邪恶势力。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掌握主动权,正确引导舆论,是社会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责。对社会新闻中的重大突发性报道,媒体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准确把握时效、尺度和火候,以利于正确引导,把握舆论主动权,避免主流传媒公信力丧失;对负面报道不能拘于事件的表面,而是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既要促进问题的解决,又能尽最大可能地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对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不能一味激化,而要抓住主流,分析社会原因和主次矛盾,不仅担当党和人民的喉舌,也要努力成为政府解决问题的帮手。
社会新闻具有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新闻以小见大,会起到一滴水见太阳的光辉、细微之处见精神的作用。心系百姓人情冷暖,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与呼,这是时代赋予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就应该关注社会,尊重观众,不断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认真地发现,善于捕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报道出更多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媒体也要把握好客观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原则,重视加强新闻报道的导向性,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充当舆论主导。
关键词社会;新闻报道;导向性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102-0138-01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信息资讯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新闻在众多新闻媒体中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颇受大众青睐。而以社会新闻类为主的专题栏目、直播板块等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新闻立台”已逐渐成为众多地方电视台的一项发展战略。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各省市电视台的专题类节目,以“用事实说话”为片头语,反映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而且都是“讲述老百姓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已成为中央台、省市台的“品牌”节目。很多电视台把晚间、周末等黄金时段定为社会新闻类节目播出时间,用市场规则运作,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以上这些充分说明了社会新闻报道在受众心目中的重要位置。
1以客观性为基础,重视导向性原则
新闻是客观事实的纪录和反映,选择什么样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体现着记者的一种意向,倡导着一种社会舆论,直接关系到社会的进步与稳定,关系到新闻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社会新闻强调的是客观存在原则,它的意义在于,不能把社会新闻当作可以拿捏的木偶或玩具,随意压制报道,掩盖事实。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着力点,是新闻宣传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有效途径,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长期坚持的原则,也是社会新闻报道客观性的具体体现。
某媒体曾刊发报道,称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当作尿样送到杭州10家医院进行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呈“阳性”,即“患者”有“炎症”。此事引发了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纷纷指责卫生部门的“失职”。面对社会各界的质疑和声讨,卫生部门不得不召开专门的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澄清:医疗机构的检验仪器,是针对有特别指向的检验品,没有鉴定样本是否为尿液的程序。对检测事件的炒作,不仅误导了公众,也增加了医疗机构的服务压力,影响了社会和谐。
2以倾向性为前提,把握导向性原则
倾向性是含有主观色彩的特性,体现媒体及从业人员的认知取向。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样一户家庭:由于家庭贫困,男女主人先后离家出走,家里只剩下年仅8岁的小女孩和80多岁的老奶奶相依为命,生存、上学、照顾奶奶成为小女孩生活的全部内容。我们在策划选题时认为这样的新闻素材,可以反映健全社會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可以体现人性的坚强,展现小女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采访中,我们围绕小女孩自立自强这一主题,摄制了《苦难女孩磨难多,众人相助献爱心》的电视专题节目。节目播出后感染了无数热心人,他们纷纷与我们联系,竞相向孩子捐款捐物献爱心。小女孩的奶奶感激地说,是媒体的介入改善了她们的生活状况,给了她们祖孙俩好好生活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3以选择性为抓手,树立导向性原则
所谓选择性是指社会新闻发布与否、角度选择时媒体和从业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在倾向性基础上所作出的行为抉择。社会事件大大小小包罗万象,社会新闻不可能有闻必录,有闻必登,那么,哪些事件应该成为媒体发布的新闻?哪些事件不该成为媒体发布的新闻?这其中除了新闻的价值决定取舍外,媒体的态度同样会成为新闻取舍的决定性因素。大千世界,每天都产生着无数的新闻素材,不受行业限制,从天灾人祸、奇闻异事到人情冷暖、道德风尚、恶俗陋习等都是社会新闻的内容,但这些素材并不都体现事物的本质真实,新闻从业人员如果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会使自己的认识产生错误,即使面对正面的新闻素材,也可能写出隐性导向错误的新闻。我们知道,社会新闻的引人之处,除了故事本身“有意思”以外,往往以其情节性强而取胜。一件社会新闻本身,就其情节和事实而言,或许并不代表、说明什么问题,但编发出来,就代表了媒体的宣传倾向,说明我们希望将受众向什么方向引导。有些社会新闻,需要将情节交待得细一点,细节反映得真实一些,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受众又说明问题。而有些社会新闻,其情节本身虽然生动有趣,但就其宣传效果而言,则弊大于利,既无益于受众,也无益于宣传效果的实现。这样的细节,就不宜过分渲染,宜简不宜详。
社会新闻反映特定的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是一种令受众感到亲近的报道题材。一篇好的社会新闻报道,集事趣、理趣与情趣于一体,巧谈时事、品味人生、赏析文化、怡情感化、讴歌正气、鞭挞邪恶,俊逸隽永地反映社会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范、张扬美好的事物和人物形象、批判束缚和阻碍社会进步的消极社会现象和邪恶势力。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掌握主动权,正确引导舆论,是社会新闻报道的基本职责。对社会新闻中的重大突发性报道,媒体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准确把握时效、尺度和火候,以利于正确引导,把握舆论主动权,避免主流传媒公信力丧失;对负面报道不能拘于事件的表面,而是要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既要促进问题的解决,又能尽最大可能地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对当前突出的社会矛盾不能一味激化,而要抓住主流,分析社会原因和主次矛盾,不仅担当党和人民的喉舌,也要努力成为政府解决问题的帮手。
社会新闻具有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等特点,更为重要的是,社会新闻以小见大,会起到一滴水见太阳的光辉、细微之处见精神的作用。心系百姓人情冷暖,引导社会舆论方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鼓与呼,这是时代赋予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作为一名新闻记者,就应该关注社会,尊重观众,不断地深入实际,深入生活,认真地发现,善于捕捉,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报道出更多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新闻作品。媒体也要把握好客观性、倾向性和选择性原则,重视加强新闻报道的导向性,才能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充当舆论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