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沼气建设现状
沼气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它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以清洁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以变废为宝,增加收入受到农民的欢迎。我县于2003年开始申报农村户用沼气项目,2004年开始建设实施,先后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市级财政沼气建设项目”、“生态富民农字一号工程”等项目,截止目前,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秸秆气15000余户,建成大型沼气秸秆气工程5处,通气1473户,使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农户用上了生态清洁能源。
二、沼气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个8m3沼气池正常情况下一年可产生沼气380~450m3,提供的热能可解决3~5口人的生活燃料,年可节约煤2000kg(按一吨300元计共节约600元)、节约电100度左右(约50~60元),一个沼气池一年生产的沼肥相当于50kg的硫酸铵,40kg过磷酸钙和15kg氯化钾,化肥节支约200元。另外,沼液浸种可增产15%,果树叶片喷施可增产20%,沼液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特别是在崇尚绿色消费的今天,沼渣、沼液均是无公害肥源,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其潜在价值更大。
2、社会效益
(1)为社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农产品。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强化了农牧结合,即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又能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衣牧业生产水平均有提高,而生产水平的提高直接使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在现今农业发展的水平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持续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利用农牧系统内在的本质关系,构成了无害于环境、无害于人类的生产系统,在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同时,不断向社会提供游戏、多样化的绿色食品这一趋势正逐渐成为主流。
(2)既能推动农业发展,又能引导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解决了中国人温饱问题,同时农产品也有了相对过剩、但仍存在农产品大丰收、农民收入并没有大提高,而且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农业没有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就是解决了这一难题的重要方面,其意义可见一斑。
(3)解放了妇女劳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
以沼气为核心的能源生态模式结束了农村妇女烟熏火燎的历史,把妇女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既有益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为妇女教育子女、关心老人、照顾家庭成员以及学习其他劳动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丰富农村生活提供较多的时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使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其次使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最后使农民生活习惯日益趋向健康发展。
3、生态效益
沼气的生态效益首先是它能够代替农村传统能源(秸秆、柴薪),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改变农村能源结构,从而节省秸秆,特备是减少了柴薪的砍伐,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据推算一个8m3沼气池年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3t柴薪的能量)。
其次是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初级生产的副产品作物秸秆在大多数农村的处理方式都是一烧了之,这样做既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并且破坏和断开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的正常循环路径,直接导致农田土壤养分无谓耗竭和降低,土壤缺乏有机质、保水性能、土粒结构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等,只有改革作物秸秆的使用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报道:作物秸秆在沼气池内发酵后,热利用率可达60%,营养物质在沼渣沼液中可保存98%,施入农田的N、P、K的利用率可达95%。因此,通过沼气来利用作物秸秆,不仅可以获取沼气能源,而且保证了作物秸秆很高的养分归还,有效地维持和培肥土地肥力,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加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为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提供了肥源。现代农业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农产品中,降低使用价值,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沼气发酵系统产生的优质无毒、无污染的有机肥不仅可作农作物的全素营养液,而且是预防和防止农作物病害的“生物农药”,不仅降低和减少了农业化肥的投资成本,而且可向市场提供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绿色食品。
三、户用沼气使用率偏低的原因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部分沼气池没有投入使用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闲置、弃而不用的还相当不少,据了解我县沼气池使用率相当不理想,只有近55%,个别乡镇的使用率还不到30%。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干部群众对户用沼气的认识不到位,不愿使用户用沼气池。
一是部分乡村领导把沼气建设当做政绩工程来完成,只图数量,不管建后是否使用,采取任务范围内的沼气池给予补贴,任务以外的沼气池不能享受乡村补贴,许多农户为了赶上这个优惠政策,建后并不积极使用。
二是沼气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效益期望值过高,盲目认为沼气建成后,一次投料就能长久使用,而在实践中遇到许多管理问题,觉得沼气太麻烦就放弃不用了。
三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的认识只限制于“做饭、点灯”,没有意识到沼气建设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认识不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态效益和长远意义。
2、“一池三改”建设资金短缺。
现在建一个8m3的沼气池,需一次性投资2000余元,如果配套进行“三改”,需投资3000元以上,据农户建设意向调查,我县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进行“一池三改”,但这些农户中的80%缺少资金,没有钱搞养殖,沼气池缺乏原料,又不愿去买粪投料,沼气池只能闲置。 3、沼气池发酵原料缺乏。
我县的沼气池发酵原料90%使用猪粪和牛粪。近年来,畜禽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加之疫病影响,每年都有部分农户放弃养殖,导致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缺原料而停用,另外,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相当地区农户散养户逐渐减少,这些户靠购买原料维持沼气池运行,不能按时按量投料,严重影响沼气的正常使用,这给沼气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4、“三沼”综合利用率低。
沼气池的效益是通过“三沼”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而全县90%沼气用户只是利用沼气做饭、点灯,家中的强壮劳力时常外出打工、经商,家中留守的老人、妇女对沼气池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造成沼气不能持续利用。他们有气就用,无气便放弃,更不用说利用沼渣、沼液了,沼气池综合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沼气池得不到利用就看不出效益,也就没有效益。
5、沼气的后续服务力量薄弱。
农业部门既是沼气项目实施单位,又是后续使用管理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沼气池的修建和管护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连续性,尽管农业部门成立了县级服务中心,乡镇及重点村也建立了服务网点,但沼气面广量大,由于缺乏正常的工作经费和设备(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经费),技术跟踪服务不完善,不能保证沼气正常运行。
四、今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针对部分乡村领导对沼气建设认识不够,农户对沼气管理技术和知识缺乏的情况,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沼气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使沼气知识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加强认识,提高广大农户建设和使用沼气的主动性。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沼气池发酵原料。
据统计,我县年产秸秆16.9万吨,若利用30%,就可以装池1000余户。另我县境内养殖场年产粪便5万余吨,这些都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发酵原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农户用秸秆装池,拓宽沼气原料范围,以提高沼气的使用率。
3、做好“三沼”综合利用,提高沼气总体效益。
在抓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三沼”在粮、棉、果、菜等专业中的应用,通过示范带动沼气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户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意识,增加农民收入,以此提高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
4、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力度。
为了让沼气后续服务能跟的上,使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技术服务。近年来,我县成立了53个乡村级服务网点,并给各网点配备了抽渣车,维修工具,沼气零配件,但仍有部分网点至今没有行动。为此,要尽快建站、立制、投入使用,及时解决沼气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是提高使用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沼气池使用率,沼气产业才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才能巩固我县沼气建设成果,促进这一朝阳产业在我县的蓬勃发展,为建设碧水蓝天、山川秀美的和谐沁水做出应有的贡献。
沼气是一种新型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它以节省资源、保护环境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以清洁农村环境、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受到了广大用户的青睐;以变废为宝,增加收入受到农民的欢迎。我县于2003年开始申报农村户用沼气项目,2004年开始建设实施,先后实施了“农村户用沼气国债项目”、“市级财政沼气建设项目”、“生态富民农字一号工程”等项目,截止目前,共建设农村户用沼气秸秆气15000余户,建成大型沼气秸秆气工程5处,通气1473户,使全县近三分之一的农户用上了生态清洁能源。
二、沼气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个8m3沼气池正常情况下一年可产生沼气380~450m3,提供的热能可解决3~5口人的生活燃料,年可节约煤2000kg(按一吨300元计共节约600元)、节约电100度左右(约50~60元),一个沼气池一年生产的沼肥相当于50kg的硫酸铵,40kg过磷酸钙和15kg氯化钾,化肥节支约200元。另外,沼液浸种可增产15%,果树叶片喷施可增产20%,沼液喂猪可提前20~30天出栏,特别是在崇尚绿色消费的今天,沼渣、沼液均是无公害肥源,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基础,其潜在价值更大。
2、社会效益
(1)为社会提供了丰富优质的农产品。
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强化了农牧结合,即能促进农业的发展,又能加强畜牧业的发展。一方面表现为衣牧业生产水平均有提高,而生产水平的提高直接使农产品的数量增加,在现今农业发展的水平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持续提高农畜产品的质量,利用农牧系统内在的本质关系,构成了无害于环境、无害于人类的生产系统,在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技术体系的同时,不断向社会提供游戏、多样化的绿色食品这一趋势正逐渐成为主流。
(2)既能推动农业发展,又能引导农民增收。
改革开放后,中国农业解决了中国人温饱问题,同时农产品也有了相对过剩、但仍存在农产品大丰收、农民收入并没有大提高,而且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农业没有向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产品。而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就是解决了这一难题的重要方面,其意义可见一斑。
(3)解放了妇女劳力,优化了农村劳动力结构。
以沼气为核心的能源生态模式结束了农村妇女烟熏火燎的历史,把妇女从繁忙的家务中解放出来,既有益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还可以为妇女教育子女、关心老人、照顾家庭成员以及学习其他劳动技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为丰富农村生活提供较多的时间,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结构调整,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4)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首先使农民应用农业科技意识不断增强,其次使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最后使农民生活习惯日益趋向健康发展。
3、生态效益
沼气的生态效益首先是它能够代替农村传统能源(秸秆、柴薪),缓解农村能源紧缺的局面,改变农村能源结构,从而节省秸秆,特备是减少了柴薪的砍伐,保护了植被,减少了水土流失,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据推算一个8m3沼气池年产沼气的能量相当于3t柴薪的能量)。
其次是促进了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初级生产的副产品作物秸秆在大多数农村的处理方式都是一烧了之,这样做既浪费资源还污染环境,并且破坏和断开了农业生态系统物质的正常循环路径,直接导致农田土壤养分无谓耗竭和降低,土壤缺乏有机质、保水性能、土粒结构破坏、土地生产力下降等,只有改革作物秸秆的使用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报道:作物秸秆在沼气池内发酵后,热利用率可达60%,营养物质在沼渣沼液中可保存98%,施入农田的N、P、K的利用率可达95%。因此,通过沼气来利用作物秸秆,不仅可以获取沼气能源,而且保证了作物秸秆很高的养分归还,有效地维持和培肥土地肥力,提高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加强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是为生产无公害绿色产品提供了肥源。现代农业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有害物质残留农产品中,降低使用价值,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沼气发酵系统产生的优质无毒、无污染的有机肥不仅可作农作物的全素营养液,而且是预防和防止农作物病害的“生物农药”,不仅降低和减少了农业化肥的投资成本,而且可向市场提供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绿色食品。
三、户用沼气使用率偏低的原因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县部分沼气池没有投入使用或者使用一段时间后闲置、弃而不用的还相当不少,据了解我县沼气池使用率相当不理想,只有近55%,个别乡镇的使用率还不到30%。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干部群众对户用沼气的认识不到位,不愿使用户用沼气池。
一是部分乡村领导把沼气建设当做政绩工程来完成,只图数量,不管建后是否使用,采取任务范围内的沼气池给予补贴,任务以外的沼气池不能享受乡村补贴,许多农户为了赶上这个优惠政策,建后并不积极使用。
二是沼气建设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效益期望值过高,盲目认为沼气建成后,一次投料就能长久使用,而在实践中遇到许多管理问题,觉得沼气太麻烦就放弃不用了。
三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沼气的认识只限制于“做饭、点灯”,没有意识到沼气建设对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作用,认识不到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发展可持续农业的生态效益和长远意义。
2、“一池三改”建设资金短缺。
现在建一个8m3的沼气池,需一次性投资2000余元,如果配套进行“三改”,需投资3000元以上,据农户建设意向调查,我县相当一部分农民愿意进行“一池三改”,但这些农户中的80%缺少资金,没有钱搞养殖,沼气池缺乏原料,又不愿去买粪投料,沼气池只能闲置。 3、沼气池发酵原料缺乏。
我县的沼气池发酵原料90%使用猪粪和牛粪。近年来,畜禽价格市场波动较大,加之疫病影响,每年都有部分农户放弃养殖,导致沼气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因缺原料而停用,另外,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发展,相当地区农户散养户逐渐减少,这些户靠购买原料维持沼气池运行,不能按时按量投料,严重影响沼气的正常使用,这给沼气建设带来了很大的负面效应。
4、“三沼”综合利用率低。
沼气池的效益是通过“三沼”的综合利用来实现的,而全县90%沼气用户只是利用沼气做饭、点灯,家中的强壮劳力时常外出打工、经商,家中留守的老人、妇女对沼气池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造成沼气不能持续利用。他们有气就用,无气便放弃,更不用说利用沼渣、沼液了,沼气池综合效益远没有发挥出来,沼气池得不到利用就看不出效益,也就没有效益。
5、沼气的后续服务力量薄弱。
农业部门既是沼气项目实施单位,又是后续使用管理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有限,技术力量薄弱,沼气池的修建和管护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连续性,尽管农业部门成立了县级服务中心,乡镇及重点村也建立了服务网点,但沼气面广量大,由于缺乏正常的工作经费和设备(特别是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经费),技术跟踪服务不完善,不能保证沼气正常运行。
四、今后发展的对策及措施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针对部分乡村领导对沼气建设认识不够,农户对沼气管理技术和知识缺乏的情况,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充分利用电视、板报、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宣传沼气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使沼气知识进村入户,深入人心,加强认识,提高广大农户建设和使用沼气的主动性。
2、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丰富沼气池发酵原料。
据统计,我县年产秸秆16.9万吨,若利用30%,就可以装池1000余户。另我县境内养殖场年产粪便5万余吨,这些都可以作为沼气池的发酵原料,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指导农户用秸秆装池,拓宽沼气原料范围,以提高沼气的使用率。
3、做好“三沼”综合利用,提高沼气总体效益。
在抓建设的同时,还应做好“三沼”在粮、棉、果、菜等专业中的应用,通过示范带动沼气户发展庭院经济,发展生态农业,强化农户生产无公害产品的意识,增加农民收入,以此提高农户使用沼气的积极性。
4、健全服务网络,增强服务力度。
为了让沼气后续服务能跟的上,使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的技术服务。近年来,我县成立了53个乡村级服务网点,并给各网点配备了抽渣车,维修工具,沼气零配件,但仍有部分网点至今没有行动。为此,要尽快建站、立制、投入使用,及时解决沼气户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是提高使用率的一项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只要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沼气池使用率,沼气产业才会步入健康发展轨道,才能巩固我县沼气建设成果,促进这一朝阳产业在我县的蓬勃发展,为建设碧水蓝天、山川秀美的和谐沁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