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借着教学改革的契机初中《思想品德》被更改为《道德与法治》,加快德育教学改革创新。而在这种创新视角下,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模式至关重要。
关键词:创新视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背景下,教育部门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准,通过有效思想引导学生自觉抵御不良思潮,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为目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改版,更新为《道德与法治》。因此,探究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实现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契合至关重要,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的发展。
一、 创新视角下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近年来,德育教学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初中思想道德教材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意识形态的涌现导致青少年思想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三观认知出现偏差,急需有效的思想引导。在这种背景下探究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一) 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契合
在以往的初中德育教育中,都一直沿用《思想品德》教材作为德育教育材料,虽有过几次修編,但教材总体改动并不大,而基于此的初中德育教育也无法符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需求,无法有效提升其道德水准,引导其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2016年以来,改版更新而成《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章节划分都存在一定革新,在这种创新视角下,初中德育教师应积极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完美契合,充分使用新教材,发挥其德育功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满足新时期德育教学需要
德育教育是初中阶段教学的基础而又重要内容,德育教育不达标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三观认知的养成,导致学生道德思想的滑坡,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对社会造成不良危害。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积极探究创新教学模式,革新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道德水准,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 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借助课改实现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而基于创新视角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则是对该教学理念的完美践行,通过完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是未来提升学生道德水准和法律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为原则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更好开展教学,触动学生,引导其提高道德素质。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其道德发展倾向等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式。必须保证教学形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整体教学氛围轻松愉悦,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 实践性教学原则
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单纯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其是理论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践性,学生难以体会到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及学习的影响,致使学生学习热情和效率低下。而实际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的过程,其出发点是现实生活,最终也是为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因此初中思想与法治教学模式应具备极强的实践性,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采取实践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三) 民主性教学原则
以往的初中德育教学通常以说教为主,而教师也多是从自身视角贯穿教学内容的宣讲,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需求等较为忽视,从而导致课堂缺乏民主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应坚持民主性教学原则,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营造民主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主动探究社会热点、教学内容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探究社会现象背后的含义,提升学生辨识能力。
三、 创新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一) 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增强其学习体验,提高其道德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体现民主性,提高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与之平等交流,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不同看法,积极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感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乐趣,从中得到启示,从而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是非对错,并学会反思自身,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养成用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身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探究教学内容,与同学及教师分享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 设计趣味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其创造思维的成长。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内容,将抽象的内容知识直观化,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获得更多的收获。例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分组收集合理利用网络和不合理利用网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比较自身与例子中使用网络情况,引导学生反思,教师还可以在各组学生轮流成为“小老师”,负责组织和引导讨论进行,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并针对初中生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开展研究,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 结合现实案例开展教学,加强说服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充分结合现实案例展开,让学生产生熟悉感,通过现实中学生身边的事例加强教学的说服感,取得学生的认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引导,在熟悉情境中、案例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学习体会,更好地触动、感染学习,提高德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寻找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习自律的学生作为例子,剖析展示其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其获得的学习成就与其日常良好的学习行为相结合,让其他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应具有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展开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对社会具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主题班会、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拜访对国家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名人故居等,在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杨青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42.
[2]王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董甜甜.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4]施丽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型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7.
[5]邵永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90-91.
[6]余佳霖.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7]王向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苏捷,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天儒中学。
关键词:创新视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深入的背景下,教育部门以提升学生道德水准,通过有效思想引导学生自觉抵御不良思潮,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认知为目标对初中《思想品德》教材进行改版,更新为《道德与法治》。因此,探究有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实现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契合至关重要,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德育功效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促进学生道德修养和法治精神的发展。
一、 创新视角下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近年来,德育教学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使得初中思想道德教材与实际教学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导致德育教育效果不甚理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意识形态的涌现导致青少年思想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他们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三观认知出现偏差,急需有效的思想引导。在这种背景下探究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意义重大。
(一) 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和教学模式的契合
在以往的初中德育教育中,都一直沿用《思想品德》教材作为德育教育材料,虽有过几次修編,但教材总体改动并不大,而基于此的初中德育教育也无法符合学生的道德品质成长需求,无法有效提升其道德水准,引导其抵御不良思潮的影响。2016年以来,改版更新而成《道德与法治》教材与传统教材相比无论是教材内容,还是章节划分都存在一定革新,在这种创新视角下,初中德育教师应积极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材与教学模式的完美契合,充分使用新教材,发挥其德育功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 满足新时期德育教学需要
德育教育是初中阶段教学的基础而又重要内容,德育教育不达标则会直接影响学生三观认知的养成,导致学生道德思想的滑坡,对其以后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对社会造成不良危害。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应积极探究创新教学模式,革新德育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道德水准,将学生培养成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三) 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借助课改实现素质教育,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而基于创新视角研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则是对该教学理念的完美践行,通过完善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初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 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一)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是未来提升学生道德水准和法律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为原则推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创新,而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更好开展教学,触动学生,引导其提高道德素质。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其道德发展倾向等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构建教学模式。必须保证教学形式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整体教学氛围轻松愉悦,能够充分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 实践性教学原则
在以往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单纯理论讲解的教学模式导致大部分学生认为其是理论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实践性,学生难以体会到所学知识对实际生活及学习的影响,致使学生学习热情和效率低下。而实际上,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的过程,其出发点是现实生活,最终也是为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因此初中思想与法治教学模式应具备极强的实践性,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采取实践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视现实,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三) 民主性教学原则
以往的初中德育教学通常以说教为主,而教师也多是从自身视角贯穿教学内容的宣讲,对于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需求等较为忽视,从而导致课堂缺乏民主性,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应坚持民主性教学原则,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营造民主教学氛围,鼓励学生交流和分享,主动探究社会热点、教学内容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探究社会现象背后的含义,提升学生辨识能力。
三、 创新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
(一) 转变教学理念,加强师生互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教学模式中,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采取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深入探究教学内容,增强其学习体验,提高其道德认知。在教学中,教师要处处体现民主性,提高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与之平等交流,通过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身不同看法,积极主动思考,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主动性,增强其自主学习意识,感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习中的乐趣,从中得到启示,从而养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明白是非对错,并学会反思自身,树立正确的三观认知,养成用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身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情况,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探究教学内容,与同学及教师分享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 设计趣味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点与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拓展学生思维,促进其创造思维的成长。教师可以采取多媒体教学拓展教学内容,将抽象的内容知识直观化,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针对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探究,获得更多的收获。例如: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分组收集合理利用网络和不合理利用网络的事例,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比较自身与例子中使用网络情况,引导学生反思,教师还可以在各组学生轮流成为“小老师”,负责组织和引导讨论进行,营造积极良好的氛围,并针对初中生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开展研究,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 结合现实案例开展教学,加强说服感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时要充分结合现实案例展开,让学生产生熟悉感,通过现实中学生身边的事例加强教学的说服感,取得学生的认同,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思想引导,在熟悉情境中、案例的引导下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学习体会,更好地触动、感染学习,提高德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寻找案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做学习的主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学习自律的学生作为例子,剖析展示其学习计划、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其获得的学习成就与其日常良好的学习行为相结合,让其他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反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应具有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展开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性活动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对社会具有清醒的认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主题班会、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学。例如:进行爱国主义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拜访对国家发展具有突出贡献的名人故居等,在教育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
参考文献:
[1]杨青青.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2):242.
[2]王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3]董甜甜.活动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4]施丽燕.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态型课堂互动教学探究[D].苏州大学,2017.
[5]邵永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互动式教学的应用实践[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5):90-91.
[6]余佳霖.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7]王向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
苏捷,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天儒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