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的建构和发展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sky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电影在百年发展历程中,逐渐从模仿走向原创,从单一风格走向多元风格,中国精神、中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融入电影创作中,从而形成多元化的本土风格,有沉静中的隐忍,有苦难中的调侃,有平凡中的歌颂,从对社会现象的艺术化诠释到人性的叩问,从关注艺术到关注市场,都影响着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的变化和发展。基于此,文章将从百年电影的发展中回望和分析,探讨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的建构和发展变迁。
  关键词: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百年电影;构建发展
  艺术风格涵盖形式到內涵的综合艺术形态,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标签”之一。在中国电影发展历史中,艺术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电影艺术风格经过百年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普遍性的认同特色,电影题材的选择、镜头语言的描述、情感意蕴的表达风格多样,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修正、完善中从未止步,形成了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特有的建构思路和发展历程。
  一、百年中国电影艺术风格概述
  总体来说,中国电影的阴柔含蓄风格较为突出,这和东方特有的审美观、价值观有很大关系。东方艺术追求教化价值,在情景交融中抒情或写意,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电影的叙事方式、情感诠释、风格表现、价值选择、伦理现实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点,尤其是情感表达与西方电影有很大区别,以情感叙事为主导,在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呈现上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即使在电影艺术风格多元发展的今天,传统经典风格仍具有深远影响,在电影表现中更侧重意义的表达,通过融合、委婉、含蓄的叙事方式呈现中国电影特有的风格。在中国电影中,“静”远远多于“动”,情感的内敛远比张扬要多,即使是在现代电影中,这一风格特色也很鲜明。
  二、百年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的建构与发展
  (一)沉静中营造意境
  在中国电影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中,“静中寓动”的特点尤为突出,这种风格特点的形成与人文环境有很大关系。在中华民族性格和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强调中庸与天人合一的价值观,表现在电影中是关注历史、依照经验、注重领悟、淡化逻辑、拒绝狂暴、远离臆想,电影更关注现实风格的营造。譬如《林家铺子》这部电影,片头是小船在水上行使的场景,船橹划破水面,泛起一道道涟漪,这样含蓄的表现手法令人感到意味悠长,同时也联想到电影所描述的那个时代特有的沉重和阻力,人们奋力前行,前面有未知的风浪和险滩,小船引领镜头来到窄窄的河道,寓意前路曲折而艰难,这样艺术化的写照很容易通过镜头语言传递给观众,在沉静的画面中,营造出不一样的悲欢意境。
  (二)婉转含蓄的抒情风格
  中国电影带有与生俱来的教化色彩,但是却不是通过空洞死板的形式来灌输大道理,而是通过婉转含蓄的艺术化方式实现教化的融合与渗透,这一点与西方电影直抒胸臆的表现风格有很大差别。中国电影的抒情方式是含蓄内敛的,不会过多渲染强烈的感情,即使是爱情或者仇恨,也多以隐忍和节制的艺术风格进行表现。即使是压抑到极点时的爆发,也有一个从压抑、积累到爆发的过程,从而给观众一个情感缓冲的阶梯。比如《早春二月》中,男主人公肖涧秋同时与两位女性角色有情感纠葛,一位是情感外向、活泼热情的陶岚,一位是沉静温柔、内向婉约的文嫂,最终男主人公选择了后者,这种选择体现出中国电影主流风格的取向,在婉转含蓄中抒发情感,从而呈现出别具一格的艺术美感。
  (三)质朴纯真的表现形态和简约的线性延展
  中国电影的叙事风格以线性叙事为主,这样的叙事方式能够使故事线索更加清晰,情节之间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要在细节的描述上下功夫,避免情节交待不清,这种表现风格的形成与中国文化注重逻辑性有直接关系,这也是中国电影质朴真实风格的来源。一方面,电影表现出人在社会中生存的挣扎与解脱,另一方面,在本土风格的渲染中形成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即使是在摄影技术、电影特效非常丰富的今天,质朴的风格依然备受推崇。比如《秋菊打官司》中,没有大场景、大画面,也没有宏大的叙事布局,但是这部电影却能赢得千万观众的认可和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质朴的表现手法和真实的场景还原,将一个西北农村弱势妇女(而且还是孕妇)的艰辛的寻求正义之路表现得惟妙惟肖。而在《一个都不能少》中,张艺谋大胆启用没有任何表演经验的演员,让他们本色演出,没想到却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这些成功经验表明,中国电影质朴纯真的艺术风格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三、中国电影艺术风格总体发展演变
  虽然中国电影艺术风格在百年发展中不断变化,但是其整体基调和文化内涵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电影风格渗透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和审美观,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审美导向。
  从1905年中国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开始,经过100多年的探索、发展、沉淀、升华,中国电影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早期中国电影多为对外国影片的模仿,没有自己的独立风格。经过本土化的发展之后,中国文化逐渐渗透到电影中。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电影呈现出成熟的艺术风格。
  中国电影艺术风格的巨大改变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传统电影“风花雪月”的风格主题,在叙事结构、精神表达、情感表达中融入时代特色,这一特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到极致。艺术的发展历史证明,单一风格和浓厚的政治色彩并不适合电影艺术风格的完善。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电影真正进入“百花齐放”的阶段,电影可以标新立异,可以宣扬个性,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使该阶段的经典电影不断涌现,关注生活、关注伤痛、注重诗意的刻画和情感的追寻是这一时期中国电影的主要特点。
  进入20世纪90年代,电影逐渐展现商业化特点,都市的迷茫、生活的怅惘、对真善美的追求、嘈杂中的一地鸡毛都成为电影的表现内容,电影呈现出现实与传统交错的特点,风格多样,不拘一格。进入21世纪之后,经过20年的创新发展,中国电影风格在本土化、国际化、艺术化、个性化的“四化”探索中从未止步,中外合作、两岸三地合作使中国电影的风格更加多元,其艺术表现形式以及风格的演变正在进行中。
  四、结语
  中国电影历经百年沧桑,其艺术风格的构建和发展始终是一个开放的、渐进的、多元的运行体系。电影艺术化地再现生活,展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人们从电影中找到情感的归属和慰藉。时至今日,中国电影牢牢扎根于五千年的华夏文化土壤,大胆扬弃,采用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在继承和创新中形成了中国电影发展的独特风格。百年中国电影风格在发展中演变,去芜存菁,希望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电影发展的崭新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欣宇.20世纪50年代中国电影的多元风格[J].西部广播电视,2019(18):132-133.
  [2]王赛.中国电影风格的迷思及其建构[J].新世纪剧坛,2018(5):10-13.
  [3]许睿迪.浅论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作风格[J].艺术科技,2017(9):119.
  作者单位: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当前,舞蹈编导作为高等院校编导专业常设基础课程之一,在文化发展创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时期下,舞蹈编导创作创新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在培养上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旨在研究舞蹈编导创作创新培养,并提出优化其培养的对策。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作创新;培养  一、舞蹈编导的含义及其创作创新作用  (一)舞蹈编导的含义  舞蹈编导,顾名思义,即是舞蹈作品创作、排练和演出过程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新时期舞蹈教学也在进行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探索.对于拉丁舞教学而言,单纯地进行舞蹈技能的培育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新要求,注重培
喜剧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喜剧电影中反映出的不协调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文章以周星驰系列喜剧电影为例分析电影场景中所运用的艺术表现形式,
他吃村里百家饭长大,后来因为成功劝说村里人绝育和挖祖坟而步步高升,他心里也会问自己来自哪里,要去哪里。小说记录的是宏大历史中的“私密时刻”,它有时清晰有时混沌,但是作者的悲悯情怀和批判精神,却一直是文学中最珍贵的传承。  一   国的好运是三十六年前开始的。   三十六年前,国光荣诞生在大李庄村那堆还未燃尽的草木灰上,头冲着一蓬熊熊燃烧的豆秆火。   那是五更天,颖河墨一样地流着,夜气缓缓地从树梢
期刊
在短视频类型多元化、数量庞大的今天,原创剧情类短视频凭借自身的特性,掀起了一股“抖音追剧”的热潮.文章依托抖音平台,对小短剧的创作类型进行分析,探索其内容创作在短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