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怎样让自己“教”的更有效,怎样让学生“学”的更有效,就需要老师将课堂设计主体意识与创新意识结合。本文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围绕“情感的课堂”、“ 交流的课堂”、“ 开放的课堂”、“感悟的课堂”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把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呈现给学生,用什么样的问题意识引導学生,怎样让语文课堂变得的灵活多样三个层面出发,循着有效上课的轨迹行走,让语文课逐渐走向有效。
〔关键词〕有效上课 情感课堂 交流课堂 开放课堂
说到“有效教学”,我能想到的与之有关联的知识并不多,它给我的一个直接感觉就是老师得在课堂上抓好“质量”,即怎样让自己“教”的更有效,怎样让学生“学”的更有效。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上课呢?我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过许多疑惑,也常在疑惑中循着有效上课的轨迹行走、摸索,在日常教学中也对多种平台、层面的课堂做过观察和分析,目的都是为了总结检验,提炼方法,因地制宜的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更有效。
在我区各级各类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有效教学”,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有效。下面我谨以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上课”这个环节浅谈自己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把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呈现给学生
记得在“有效教学”初次提出的时候,很多教师这样说:“有效教学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大课题。各地、各校、各班学情各不同,有效教学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我以为:“教师有一个导向作用,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往往就发展什么。”
(一)把“情感的课堂”给学生。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激情,除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还需靠老师们去激发,所以这都要求我们去研究文本,研究学情,从而给学生展现一堂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上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教学中,我在多篇课文中曾尝试过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文本的语言,课堂就在浓浓的情境之中延续着,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有效上课”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把“交流的课堂”给学生。
好多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想,这也应是追求有效课堂的一种方式。
(三)把“开放的课堂”给学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有一节印象比较深的课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教学很直观明了的让学生掌握了这组形近字。这也充分说明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二、用什么样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是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其次,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得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课堂中有了“问题意识”,才是我们课堂教学走向扎实、有效的第一步。
三、怎样让语文课堂变得灵活多样
(一)自主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本身是灵活多样的。那么,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常见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什么不是无拘无束的呢?其实,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让语文课堂的气氛越来越轻松活跃,让学生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那么,今后在语文课上,教师才能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注重与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二)有趣的作业形式
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有时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这也告诉我们,一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观点。这样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学生能带着这种自主的精神去学习,那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不就有“助推器”了吗?
其实,要有效地上好一节语文课,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要重视。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循着有效上课的轨迹行走的信心和决心不能改变,我们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的主动,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乐学,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才能走向有效,我们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有效上课 情感课堂 交流课堂 开放课堂
说到“有效教学”,我能想到的与之有关联的知识并不多,它给我的一个直接感觉就是老师得在课堂上抓好“质量”,即怎样让自己“教”的更有效,怎样让学生“学”的更有效。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上课呢?我曾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过许多疑惑,也常在疑惑中循着有效上课的轨迹行走、摸索,在日常教学中也对多种平台、层面的课堂做过观察和分析,目的都是为了总结检验,提炼方法,因地制宜的用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更有效。
在我区各级各类活动的组织实施中,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有效教学”,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有效。下面我谨以 “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上课”这个环节浅谈自己的体会,与同仁共勉!
一、把什么样的语文课堂呈现给学生
记得在“有效教学”初次提出的时候,很多教师这样说:“有效教学是一个实验的过程,是一个大课题。各地、各校、各班学情各不同,有效教学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啊!”我以为:“教师有一个导向作用,教师在乎什么,学生往往就发展什么。”
(一)把“情感的课堂”给学生。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我认为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激情,除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还需靠老师们去激发,所以这都要求我们去研究文本,研究学情,从而给学生展现一堂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上课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教学中,我在多篇课文中曾尝试过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比如: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样,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文本的语言,课堂就在浓浓的情境之中延续着,课文的教学目标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有效上课”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
(二)把“交流的课堂”给学生。
好多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通过广泛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想,这也应是追求有效课堂的一种方式。
(三)把“开放的课堂”给学生。
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有一节印象比较深的课例: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这样的教学很直观明了的让学生掌握了这组形近字。这也充分说明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二、用什么样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
学生没有问题,教师就有问题。有效的问题是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用适宜的方式提出。我们都知道,小学语文的“读”应是语文教学的主干,想象,思维,技能,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都是附着在这一主干上的,是融合于其中的。课堂是要放手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
其次,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得开阔自己的视野。以前我们经常谈论的是:如果课堂上学生提出老师没有想到的问题该怎么办?而如今我们应该思考:“学生提不出问题该怎么办?”。课堂中有了“问题意识”,才是我们课堂教学走向扎实、有效的第一步。
三、怎样让语文课堂变得灵活多样
(一)自主的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的组织形式本身是灵活多样的。那么,教师和学生围坐在一起共同参与讨论常见吗?答案是否定的。那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为什么不是无拘无束的呢?其实,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的心理氛围,而不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让语文课堂的气氛越来越轻松活跃,让学生的参与意识逐渐增强。那么,今后在语文课上,教师才能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才能真正把教学视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注重对学生的引导、注重与学生开展课堂讨论。
(二)有趣的作业形式
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有时学生要做很多的工作,如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到社会上做调查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能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这也告诉我们,一些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观点。这样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学生能带着这种自主的精神去学习,那语文课堂的有效性不就有“助推器”了吗?
其实,要有效地上好一节语文课,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要重视。但是,不管怎样,我们循着有效上课的轨迹行走的信心和决心不能改变,我们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的主动,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真正做到会学、乐学,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才能走向有效,我们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余文森 《有效教学十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