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对传统国家和社会的影响日益加剧,任何国家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21世纪无疑将是全球治理的时代,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影响的扩大,以大型跨国企业的全球竞争为代表的经济全球化浪潮,以互联网等新兴传媒为载体的文化全球化浪潮都将对传统的国家威权、国家认同以及民族认同带来巨大的冲击。
在中国的语境中,“国家认同”这个词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从“national identity”翻译的,也可以译作“国家身份”、“国家特性”等等。“国家认同”是由“认同”运用到国家层面上产生的。“认同”(identity)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引入心理学领域,是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趋同的过程”〔1〕。埃里克森认为“认同”概念也能适用于国家,由此产生的就是“国家认同”的概念。“国家认同”这个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很多学者重视,只是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调整,全球化浪潮的此起彼伏,全球治理的兴起和发展,学者们才开始对国家认同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国家认同的内涵
关于对国家认同概念内涵的理解,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主要的观点如下:台湾学者江宜桦认为,“国家认同有三个意义:(1)政治共同体本身的同一性;(2)一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哪一个政治共同体的辨识活动;(3)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期待,或甚至对所欲归属的政治共同体的选择。”〔2〕郭艳认为,“国家认同,就是在有他国存在的语境下,人们构建出归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感’。对个人来说,国家认同指个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对国家而言,则是指其独特属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保持该独特属性的权利得到他国的承认。只有同时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国家才能得以存续。”〔3〕苏晓龙认为,“国家认同就是一国人民或因为对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的共有和分享,或因为对制度、法律、政策、领导人等公共形态权威的认可和接受,由此产生的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以及为了使其像自己期待的那样更加美好而为之奉献和效忠的心理和行为。它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统治和治理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4〕不论是从认同理论来看,还是从各位学者对于国家认同的内涵阐述来看,本文认为国家认同的主体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个人意义上的国家认同,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个人意义上的国家认同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和情感过程,会随着个体的不同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治理越来越成为国际事务解决的主流,国家只是全球治理的众多行为体的其中之一。那么,这一轮新的政治思想的潮流必定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国家认同感。
二、全球治理对国家认同的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性事务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国发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很多事务很难由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单独解决,于是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越来越成为受研究人员和学者重视的热门课题。“治理”这种解决公共事务的方式相对于“统治”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政府权利下放和更多的组织人员的参与。即一系列公共事务领域中非国家行为体的日益活跃。
各学者对全球治理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托尼·麦克格鲁从多层治理的角度把全球治理定位为“从地方到全球的多层面中公共权威与私人机构之间一种逐渐演进的(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合作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全球的或跨国的规范、原则、计划和政策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5〕俞可平认为,“全球治理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民主协商与合作,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健全和发展一整套维护全人类安全、和平、发展、福利、平等和人权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包括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全球规则和制度。”〔6〕蔡拓认为,“全球治理是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论为价值导向的多元行为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革和全球问题挑战的一种新的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7〕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传统的国家威权和国家认同无疑受到全球治理的影响和挑战。
三、国家认同的影响要素分析
全球治理中的行为体分为三类:(一)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传统国际事务解决方式的主要行为体,也是全球治理中的主要行为体,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国际事务解决方式,在全球治理中,主权国家更多的是将一些事务交由其他的两类行为体来解决。(二)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IGO)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经议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仅限于主权国家。〔8〕例如: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三)公民联合组织。又称为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有时还包括赢利性组织如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大众媒体等。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这三类行为体也是影响公民的国家认同的主要行为体。也就是说,我们分析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国家认同就是要从这三个不同的路径着手分析。
(一)主权国家。这里我们讨论的对于公民的国家认同有影响的主权国家主要包括两方面:公民所在的国家以及其他的国家。
1.公民所在的国家。一国公民对国家认同最大一部分的认知和情感都来自于公民所在的主权国家,也就是公民的所属国。这一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制度、法律、政策、经济、领导人等公共形态都会影响到公民的国家认同。公民会将现实中的国家的情况与心中理想的国家情况进行对比,由此形成公民对于国家的一个认知及情感部分,即国家认同。
2.其他国家。在传统的国际关系里,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制度、法律、政策、领导人等对于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国家认同会产生影响。
現在我们讨论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各国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世界变得更加融合,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大众传媒、文化产品等等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随着各国的互相联系越发深入和广泛,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存在于一个单独的空间里,而是在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里。所以,其他主权国家也会对普通公民对于本国的国家认同产生影响。 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其他主权国家对于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国家认同会产生更多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是体现在普通公民对于各国情况的差异性比较上,这种情况会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例如,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与本国对比是否完善,本国的法律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等。这种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民对于自己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看法,随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民的国家认同;其他主权国家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等社会福利方面是怎么样的情况,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下,新兴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发展,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公民很容易将本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由此产生对各国在福利、政策、社会生活、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大概看法,这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公民对于所属国家的情感关联和认可,相应地也会影响到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其他主权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怎么样?在能源、交通、生活品质、物价方面与本国对比有什么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公民对于本国的看法和情感归属。其他主权国家的文化产品、新兴大众传媒的多元化信息同样也会对本国民众的国家认同产生影响。
(二)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基于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比如联合国组织、东盟、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都会对传统层面上的国家行为以及本国民众的国家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会削弱主权国家的传统威权,甚至影响本国民众对所属国家的认同感、情感归属和存在感,促使普通民众更加依赖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身份或者对所欲归属的政治共同体的认可。
例如欧盟对传统欧洲国家威权政治及其国家认同的影响和挑战。欧盟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国家战略等方面都必须依赖和约束于欧盟组织。因此,传统欧洲主权国家的威权政治无疑受到挑战。比如说欧元是欧盟成员国的统一流通货币,英语是其欧盟组织的官方统一语言等等,这些无疑会削弱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对主权国家的认同感和存在感。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受到不同层面的影响和改变。
(三)公民联合组织。对于公民联合组织对传统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的作用和削弱,这里主要通过对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的大众传媒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跨国公司。大型跨国公司影响主权国家普通公民传统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的路径有两个,具体如下:
(1) 跨国公司影响国家认同的路径之一:大型跨国公司影响全球化进而影响主权国家内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在这个路径下,跨国公司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
首先,跨国公司对于国家认同有负面的影响。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出现了迅猛的变化。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已减少,跨国贸易和投资量增长极为迅速,这表明国家经济正在被更紧密地结合为单一的、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跨国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正在对各国产生深刻的影响。原来的被时空阻隔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跨国公司把统一的商品卖到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世界各国的很多商品都变得越来越相同,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和习俗随着跨国公司的市场抢占策略而渐渐的消失。跨国公司把咖啡、汉堡包、牛仔裤、好莱坞电影带到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原来不同的国家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习俗偏好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正是因为这样巨大的差异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家、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貌和特点,各国、各地区的人民也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对于自己国家的一份独特的国家认同和情感归属。
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进程,这样的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正在消融。多样化世界消融的同时也使各国居民的传统国家认同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是原来的文化习俗好还是现在的好?跨国公司影响了各国的多样化的同时也影响了公民的国家认同,全世界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有人穿牛仔裤,吃汉堡包,过圣诞节。全世界的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正在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于国家的认知和感受当然同时发生着变化。
关注一下全球的移民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国家威权政治和民众国家认同感发生的变化和削弱。例如,美墨边境每年来自墨西哥的偷渡现象。对于普通墨西哥民众而言,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和改善生活水平的期望已经大大超越其自身对所属国家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他们不惜放弃对本国的身份认同,而更加渴望生活的改善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再比如不少国家的居民移民j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
其次,跨国公司的存在增加了国际贸易和减少了国家间的贸易壁垒。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壁垒的减少犹如一对发动机,它们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大的繁荣。一些学者认为,增加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将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全球化会刺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消费者收入,以及对所有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公民应该认同跨国公司的行为。跨国公司对于公民国家认同感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解决就业、促进经济繁荣、推动国家间融合发展等正面效应。
然而,跨国企业的进入无疑带来一套全新的游戏规则和新文化形态,无形中会削弱传统国家原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实行文化霸权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便利。文化主权的侵蚀虽然无法量化,但文化主权的丧失招致的后果却是致命的。其结果可能会使得形成传统国家认同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文明模式的改变。
(2) 跨国公司影响国家认同的路径之二:大型跨国公司及其企业文化影响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我们不难发现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普遍存在着政治活动参与度少、对国家的情感关联度偏弱等现象。这主要体现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企业文化对其的影响以及跨国企业员工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首先,身为大型跨国企业人,在日常的培训、学习、工作中会更容易接受到跨国企业文化、全球化思潮以及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影响。他们会产生一种跨国企业人的认同感和情愫,这在一定层面上会影响和削弱他们对所属国家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情感归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到他们的传统价值判断。
其次,身为大型跨国企业员工,他们都渴望更大地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中的优秀者可能会被调至其他国家工作,甚至会促使他们改变其国籍,成为经济精英移民浪潮中的一员。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其对本国国家公民身份的认同和情感归属。
2.全球性的大众传媒。全球化进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促使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例如互联网、微博、社交网站等都对传统的主流媒体信息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不同思潮、不同意识形态等都或多或少对传统的主权国家认同产生了影响。如何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提升普通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无疑是至关重要、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是,这三类行为体对于公民国家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很多时候,三个行为体对于个人的认知以及情感归属的影响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三个行为体的行为同时作为一个系统体系而存在,即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影响了公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及情感归属。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M],p3-12。
[3]郭艳,《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9期,p39。
[4]苏晓龙,《当代中国国际意识的变迁与国家认同的重构》[D],山东大學,2009年。
[5]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p151。
[6]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2年第一期,p25-26。
[7]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8]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2004年重印),p103。
责编/齐 尚
在中国的语境中,“国家认同”这个词并不是一开始就存在的,它是从“national identity”翻译的,也可以译作“国家身份”、“国家特性”等等。“国家认同”是由“认同”运用到国家层面上产生的。“认同”(identity)一词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作为一个专门术语引入心理学领域,是指“个人与他人、群体或模仿人物在感情上、心理上的趋同的过程”〔1〕。埃里克森认为“认同”概念也能适用于国家,由此产生的就是“国家认同”的概念。“国家认同”这个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很多学者重视,只是随着国际格局的不断调整,全球化浪潮的此起彼伏,全球治理的兴起和发展,学者们才开始对国家认同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国家认同的内涵
关于对国家认同概念内涵的理解,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主要的观点如下:台湾学者江宜桦认为,“国家认同有三个意义:(1)政治共同体本身的同一性;(2)一个人认为自己归属于哪一个政治共同体的辨识活动;(3)一个人对自己所属的政治共同体的期待,或甚至对所欲归属的政治共同体的选择。”〔2〕郭艳认为,“国家认同,就是在有他国存在的语境下,人们构建出归属于某个‘国家’的‘身份感’。对个人来说,国家认同指个人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该政治共同体,意识到自己具有该国成员的身份资格。对国家而言,则是指其独特属性以及由此而来的保持该独特属性的权利得到他国的承认。只有同时得到本国国民和国际社会的认同,国家才能得以存续。”〔3〕苏晓龙认为,“国家认同就是一国人民或因为对所属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的共有和分享,或因为对制度、法律、政策、领导人等公共形态权威的认可和接受,由此产生的对这个国家的归属感以及为了使其像自己期待的那样更加美好而为之奉献和效忠的心理和行为。它是一个国家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表现,也是这个国家统治和治理的合法性的重要来源。”〔4〕不论是从认同理论来看,还是从各位学者对于国家认同的内涵阐述来看,本文认为国家认同的主体都是独立的个体,这是个人意义上的国家认同,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个人意义上的国家认同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和情感过程,会随着个体的不同和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治理越来越成为国际事务解决的主流,国家只是全球治理的众多行为体的其中之一。那么,这一轮新的政治思想的潮流必定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国家认同感。
二、全球治理对国家认同的挑战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性事务的管理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国发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很多事务很难由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单独解决,于是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越来越成为受研究人员和学者重视的热门课题。“治理”这种解决公共事务的方式相对于“统治”来说,意味着更多的政府权利下放和更多的组织人员的参与。即一系列公共事务领域中非国家行为体的日益活跃。
各学者对全球治理的概念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托尼·麦克格鲁从多层治理的角度把全球治理定位为“从地方到全球的多层面中公共权威与私人机构之间一种逐渐演进的(正式与非正式)政治合作体系,其目的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全球的或跨国的规范、原则、计划和政策来实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共同的问题。〔5〕俞可平认为,“全球治理是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各国公民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民主协商与合作,其核心内容应当是健全和发展一整套维护全人类安全、和平、发展、福利、平等和人权的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包括处理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的全球规则和制度。”〔6〕蔡拓认为,“全球治理是以人类整体论和共同利益论为价值导向的多元行为体平等对话、协商合作,共同应对全球变革和全球问题挑战的一种新的管理人类公共事务的规则、机制、方法和活动。”〔7〕伴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传统的国家威权和国家认同无疑受到全球治理的影响和挑战。
三、国家认同的影响要素分析
全球治理中的行为体分为三类:(一)主权国家。主权国家是传统国际事务解决方式的主要行为体,也是全球治理中的主要行为体,但是相对于传统的国际事务解决方式,在全球治理中,主权国家更多的是将一些事务交由其他的两类行为体来解决。(二)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IGO)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的政府,经议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仅限于主权国家。〔8〕例如:联合国、非洲统一组织、欧盟、世界贸易组织等。(三)公民联合组织。又称为公民社会、非政府组织,有时还包括赢利性组织如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大众媒体等。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这三类行为体也是影响公民的国家认同的主要行为体。也就是说,我们分析全球治理背景下的国家认同就是要从这三个不同的路径着手分析。
(一)主权国家。这里我们讨论的对于公民的国家认同有影响的主权国家主要包括两方面:公民所在的国家以及其他的国家。
1.公民所在的国家。一国公民对国家认同最大一部分的认知和情感都来自于公民所在的主权国家,也就是公民的所属国。这一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制度、法律、政策、经济、领导人等公共形态都会影响到公民的国家认同。公民会将现实中的国家的情况与心中理想的国家情况进行对比,由此形成公民对于国家的一个认知及情感部分,即国家认同。
2.其他国家。在传统的国际关系里,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制度、法律、政策、领导人等对于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国家认同会产生影响。
現在我们讨论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各国关系变得更加密切,世界变得更加融合,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任何一个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大众传媒、文化产品等等都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随着各国的互相联系越发深入和广泛,所有的国家都不是存在于一个单独的空间里,而是在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里。所以,其他主权国家也会对普通公民对于本国的国家认同产生影响。 在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联系更密切,所以,其他主权国家对于公民对自己国家的国家认同会产生更多的影响,这种影响更多地是体现在普通公民对于各国情况的差异性比较上,这种情况会在很多方面体现出来。例如,其他国家的法律制度与本国对比是否完善,本国的法律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等。这种对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民对于自己国家的法律制度的看法,随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民的国家认同;其他主权国家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等社会福利方面是怎么样的情况,在全球治理的大环境下,新兴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发展,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公民很容易将本国的情况与其他国家的情况进行比较,由此产生对各国在福利、政策、社会生活、国家形象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大概看法,这也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公民对于所属国家的情感关联和认可,相应地也会影响到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其他主权国家的居民生活水平怎么样?在能源、交通、生活品质、物价方面与本国对比有什么不同,这些都会影响到公民对于本国的看法和情感归属。其他主权国家的文化产品、新兴大众传媒的多元化信息同样也会对本国民众的国家认同产生影响。
(二)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基于全球治理的背景下,比如联合国组织、东盟、世界货币基金组织等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都会对传统层面上的国家行为以及本国民众的国家认同产生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超国家权威的政府间国际组织会削弱主权国家的传统威权,甚至影响本国民众对所属国家的认同感、情感归属和存在感,促使普通民众更加依赖政府间国际组织成员身份或者对所欲归属的政治共同体的认可。
例如欧盟对传统欧洲国家威权政治及其国家认同的影响和挑战。欧盟各成员国在经济发展、货币政策、国家战略等方面都必须依赖和约束于欧盟组织。因此,传统欧洲主权国家的威权政治无疑受到挑战。比如说欧元是欧盟成员国的统一流通货币,英语是其欧盟组织的官方统一语言等等,这些无疑会削弱欧盟成员国的公民对主权国家的认同感和存在感。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受到不同层面的影响和改变。
(三)公民联合组织。对于公民联合组织对传统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的作用和削弱,这里主要通过对跨国公司和全球性的大众传媒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跨国公司。大型跨国公司影响主权国家普通公民传统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的路径有两个,具体如下:
(1) 跨国公司影响国家认同的路径之一:大型跨国公司影响全球化进而影响主权国家内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在这个路径下,跨国公司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存在着正反两个方面。
首先,跨国公司对于国家认同有负面的影响。在过去30年中,全球经济出现了迅猛的变化。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已减少,跨国贸易和投资量增长极为迅速,这表明国家经济正在被更紧密地结合为单一的、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系统,而在这个过程中跨国企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公司在全球扩张的过程中正在对各国产生深刻的影响。原来的被时空阻隔的世界已经不复存在了,跨国公司把统一的商品卖到世界上各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使世界各国的很多商品都变得越来越相同,而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商品和习俗随着跨国公司的市场抢占策略而渐渐的消失。跨国公司把咖啡、汉堡包、牛仔裤、好莱坞电影带到了所有的国家和地区,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原来不同的国家在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传统、习俗偏好和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正是因为这样巨大的差异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家、各地区有着不同的风貌和特点,各国、各地区的人民也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对于自己国家的一份独特的国家认同和情感归属。
但是,随着跨国公司的全球化进程,这样的一个多样化的世界正在消融。多样化世界消融的同时也使各国居民的传统国家认同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是原来的文化习俗好还是现在的好?跨国公司影响了各国的多样化的同时也影响了公民的国家认同,全世界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都有人穿牛仔裤,吃汉堡包,过圣诞节。全世界的的生活习性、风俗习惯正在变得越来越同质化。因为整个世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对于国家的认知和感受当然同时发生着变化。
关注一下全球的移民现状,我们不难发现传统国家威权政治和民众国家认同感发生的变化和削弱。例如,美墨边境每年来自墨西哥的偷渡现象。对于普通墨西哥民众而言,对美国生活的向往和改善生活水平的期望已经大大超越其自身对所属国家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归属,他们不惜放弃对本国的身份认同,而更加渴望生活的改善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再比如不少国家的居民移民j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等。
其次,跨国公司的存在增加了国际贸易和减少了国家间的贸易壁垒。而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壁垒的减少犹如一对发动机,它们将推动全球经济走向更大的繁荣。一些学者认为,增加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将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的进一步降低。全球化会刺激经济的成长和发展,提高消费者收入,以及对所有参加国际贸易的国家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公民应该认同跨国公司的行为。跨国公司对于公民国家认同感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解决就业、促进经济繁荣、推动国家间融合发展等正面效应。
然而,跨国企业的进入无疑带来一套全新的游戏规则和新文化形态,无形中会削弱传统国家原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而互联网的发展更是为实行文化霸权提供了超越时空的便利。文化主权的侵蚀虽然无法量化,但文化主权的丧失招致的后果却是致命的。其结果可能会使得形成传统国家认同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文明模式的改变。
(2) 跨国公司影响国家认同的路径之二:大型跨国公司及其企业文化影响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我们不难发现跨国公司中的员工普遍存在着政治活动参与度少、对国家的情感关联度偏弱等现象。这主要体现在全球化进程中跨国企业文化对其的影响以及跨国企业员工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两个方面。具体如下:
首先,身为大型跨国企业人,在日常的培训、学习、工作中会更容易接受到跨国企业文化、全球化思潮以及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的影响。他们会产生一种跨国企业人的认同感和情愫,这在一定层面上会影响和削弱他们对所属国家公民身份的认同感和情感归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到他们的传统价值判断。
其次,身为大型跨国企业员工,他们都渴望更大地实现自我价值。他们中的优秀者可能会被调至其他国家工作,甚至会促使他们改变其国籍,成为经济精英移民浪潮中的一员。毫无疑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其对本国国家公民身份的认同和情感归属。
2.全球性的大众传媒。全球化进程中,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升信息传播速度,促使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例如互联网、微博、社交网站等都对传统的主流媒体信息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同时,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不同思潮、不同意识形态等都或多或少对传统的主权国家认同产生了影响。如何在信息多元化时代提升普通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情感归属无疑是至关重要、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是,这三类行为体对于公民国家认同和情感归属的影响并不仅仅是单独存在的。很多时候,三个行为体对于个人的认知以及情感归属的影响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三个行为体的行为同时作为一个系统体系而存在,即全球化和全球治理影响了公民对于国家的认同及情感归属。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原理选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2]江宜桦,《自由主义、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M],p3-12。
[3]郭艳,《全球化时代的后发展国家国家认同遭遇“去中心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9期,p39。
[4]苏晓龙,《当代中国国际意识的变迁与国家认同的重构》[D],山东大學,2009年。
[5]俞可平,《全球化:全球治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p151。
[6]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双月刊),2002年第一期,p25-26。
[7]蔡拓,《全球治理的中国视角与实践》[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8]李少军,《国际政治学概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2004年重印),p103。
责编/齐 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