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众多与其融合的应用场景,而教育行业也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而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其对重塑数学教育理念,教学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数学概念都起到了极大的帮助。由此,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课程目标,开发学生思维,达到最佳的授课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深度融合
如今,信息技术已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数学授课中,信息技术将日常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趣味十足,它对数学教育的改变,辅助教师将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零散要点也整合的系统化,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养成了自主性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让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发现,原来数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一、方法
1.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
要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达到更深层次的融合,首先是需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增加使用信息技术的授课场景。好的技术需要人去应用才会有价值,无论教育部门以多么大的力度去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师本身无法在日常授课中应用到信息技术,那么改革的落实也只会事倍功半。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引导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所变化,打破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学局限性,从而才能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逻辑思维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的教育根本目标。从目标的转变可促使数学教师改变其日常的授课思维,同时,加大教师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技能培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转换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
1.2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来授课,而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首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概念的融合,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图像的功能,将抽象概念变得更形象化,例如面积的概念,只用文字表达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而使用图像功能的话,学生会对面积有更深刻的印象。其次是学生日常练习的融合,信息技术可检索巨量的习题资源,并可根据需求供教师选择,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标注知识点难点,对于理解能力的差异,信息技术更可以做到分层化教学。最后,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应用层的融合,教师将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数学知识引入教学里,对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大帮助。[1]
1.3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切记本末倒置
信息技术虽然拥有庞大的资源,但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需切记学生才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而非教师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阶段中,教师也要转变个人在教育中的角色,授课时应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获取知识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如何高效的学习。从而养成自主获取信息并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工具,而不是束缚学生的枷锁,切不可本末倒置。
1.4教师需要对课堂进度进行控制
教师需要对课堂进度进行控制,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能教授多少知识、提供多少种方法、学生能接收多少,这都是由教师本身素质与学生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中,切不可认为多多益善。教师需把握学生对知识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时,切不能继续灌输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是否是知识点还未讲解透彻,教师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拆分知识点,将抽象的概念具象为学生更易接受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实践探索,以把握整堂课的节奏,使学生在不疲倦的状态下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点。
二、优势
2.1直观方便,化繁为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其优势在于信息技术拥有直观的概念建模展示方式,对于教学中数学题目的难点,可利用信息技术分解题目信息,简化抽象的数学模型,将题目条件与图片进行结合,由于学生对图片的感知最为强烈,以这种表现形式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题目的意义,更可利用制作动画的方式给学生更全面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难点,化繁为简。
2.2提高学习效率
即便是小学数学,依然存在众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如只做简单讲解,很难让学生快速理解,长期如此,势必会降低学习数学的效率。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以更直观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拆解,如多媒体教学与情境教学的融合,能帮助教师将知识点讲解的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另外,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信息传输量,从而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巩固知识。
2.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其了解世界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发现问题,并实践去解决问题,这种主动探究的行为是激發学生思维培养的极佳方法,它可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挖掘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2.4有趣生动,集中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在于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由于数学内容抽象概念较多,因此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信息技术即可解决这一难题,它从视、听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趣味的展示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例如分披萨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设计出场景:妈妈给两个孩子分披萨,将一个披萨分成八份,其中八分之三给了哥哥,八分之二分给弟弟。由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融入角色,如此,学生的兴趣便调动了起,接受知识会更加容易,概念的内容也深深印在脑海中,持续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3]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明显的提升,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学习效率也有显著提高。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将过去的被动接受转换成了主动探索,在实践学习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以充分发挥。小学是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学生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也更加顺畅,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治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6).
[2]宋百会.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
[3]翟红杰.漫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J].学周刊,2016(1).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深度融合
如今,信息技术已在国内外基础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数学授课中,信息技术将日常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趣味十足,它对数学教育的改变,辅助教师将抽象难懂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化,零散要点也整合的系统化,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对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养成了自主性分析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让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发现,原来数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
一、方法
1.1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素养
要让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达到更深层次的融合,首先是需要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素养,增加使用信息技术的授课场景。好的技术需要人去应用才会有价值,无论教育部门以多么大的力度去推进教育信息化改革,教师本身无法在日常授课中应用到信息技术,那么改革的落实也只会事倍功半。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学校的管理者引导教师,在教学观念上有所变化,打破以升学为唯一目的的教学局限性,从而才能改变其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逻辑思维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的教育根本目标。从目标的转变可促使数学教师改变其日常的授课思维,同时,加大教师对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技能培训,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逐步转换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
1.2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教师利用计算机来授课,而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首先,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概念的融合,在日常授课中,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图像的功能,将抽象概念变得更形象化,例如面积的概念,只用文字表达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概念,而使用图像功能的话,学生会对面积有更深刻的印象。其次是学生日常练习的融合,信息技术可检索巨量的习题资源,并可根据需求供教师选择,此外,还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标注知识点难点,对于理解能力的差异,信息技术更可以做到分层化教学。最后,是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应用层的融合,教师将生活中实际发生的数学知识引入教学里,对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会起到很大帮助。[1]
1.3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切记本末倒置
信息技术虽然拥有庞大的资源,但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教师需切记学生才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而非教师将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阶段中,教师也要转变个人在教育中的角色,授课时应用信息技术是为了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获取知识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筛选;如何高效的学习。从而养成自主获取信息并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是教育的引导者,而非控制者。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工具,而不是束缚学生的枷锁,切不可本末倒置。
1.4教师需要对课堂进度进行控制
教师需要对课堂进度进行控制,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能教授多少知识、提供多少种方法、学生能接收多少,这都是由教师本身素质与学生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尤其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中,切不可认为多多益善。教师需把握学生对知识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时,切不能继续灌输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分析原因,是否是知识点还未讲解透彻,教师可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进一步拆分知识点,将抽象的概念具象为学生更易接受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实践探索,以把握整堂课的节奏,使学生在不疲倦的状态下深层次的理解知识点。
二、优势
2.1直观方便,化繁为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其优势在于信息技术拥有直观的概念建模展示方式,对于教学中数学题目的难点,可利用信息技术分解题目信息,简化抽象的数学模型,将题目条件与图片进行结合,由于学生对图片的感知最为强烈,以这种表现形式能够让学生直观的了解题目的意义,更可利用制作动画的方式给学生更全面的视觉感受,帮助学生解决思维难点,化繁为简。
2.2提高学习效率
即便是小学数学,依然存在众多抽象的概念,教师如只做简单讲解,很难让学生快速理解,长期如此,势必会降低学习数学的效率。而应用信息技术,能够以更直观的方法将知识点进行拆解,如多媒体教学与情境教学的融合,能帮助教师将知识点讲解的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另外,教师也可充分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信息传输量,从而节省更多时间用于巩固知识。
2.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的思维带有很强的具体形象性,其了解世界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形成的,应用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发现问题,并实践去解决问题,这种主动探究的行为是激發学生思维培养的极佳方法,它可将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日常生活进行结合,挖掘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可按自己的兴趣进行研究,从而得到学习的成就感。
2.4有趣生动,集中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主要在于没有把握住学生的兴趣点。由于数学内容抽象概念较多,因此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而信息技术即可解决这一难题,它从视、听等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趣味的展示方式提升学生的兴趣,将学习化被动为主动。例如分披萨的教学中,用计算机设计出场景:妈妈给两个孩子分披萨,将一个披萨分成八份,其中八分之三给了哥哥,八分之二分给弟弟。由学生自己实践操作,融入角色,如此,学生的兴趣便调动了起,接受知识会更加容易,概念的内容也深深印在脑海中,持续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的提高了。[3]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明显的提升,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专注,学习效率也有显著提高。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将过去的被动接受转换成了主动探索,在实践学习中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以充分发挥。小学是思维启蒙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得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学生由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也更加顺畅,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学习。
参考文献
[1]陈治勇.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6).
[2]宋百会.小学数学教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6(1).
[3]翟红杰.漫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机融合[J].学周刊,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