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学科竞赛教学的经验,从培养兴趣、营造和谐互动教学氛围、建立适当学生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对如何搞好高校学科竞赛教学、提高竞赛水平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和谐互动;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9—0001—03
学科竞赛是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它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学生学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要途径,是一所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高端检验。学科竞赛的广泛深入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普及了科学知识,因而也得到了广大师生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学科竞赛教学工作,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从竞赛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如何搞好竞赛教学、提高竞赛水平方面积累了一些心得。
1 重视持续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浓厚兴趣
竞赛教学第一要务是要持续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成功的前导,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就如同没油的汽车,只能被老师推着走,跑不远。而竞赛培训一般又不能挤占正常的教学时间,往往得利用晚上或节假日,学生上了一整天或一整周的课,还要在晚上或周末,即其他同学休闲娱乐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几个月的培训很难坚持下来。那如何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兴趣呢?
(1)由浅入深选择例题。在选讲竞赛例题时,老师应该注意掌握难度,要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人类对事物的了解认识都有一个过程,在绝大部分学生的印象里,学科竞赛就是一个字:“难”。如果第一次讲课就尽是些刁钻古怪的例题,学生无法理解题意,不知从何下手解题。老师怎么费劲讲解学生也听不懂,这样只会加深学生对竞赛的负面印象,激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摧毁他们的信心,仅有的一点学习兴趣也灰飞烟灭了。但如果在教学初期适当的选择往届竞赛中较容易的题目讲解,老师稍加点拨,学生立刻就明白,让他们对竞赛的不良印象一扫而空,逐步培养起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有兴趣继续参加培训。
(2)贴近实际选择趣味性问题。贴近实际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真实,能加深他们对题目考察知识点的印象,而一旦他们发现这些实际问题能在自己掌握的知识中找到答案,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会激起他们更深入学习的兴趣。比如笔者曾考过学生一题:冬天自来水管结冰时,会因内压胀破。显然,水管内的冰也受到相等的反作用力,为什么冰不被破坏而水管却先破坏了?冬天自来水管冻破,不少北方来的同学都见过,但从没思考过里面的奥妙,经笔者这样一问,大家来了兴趣,有回答说冰比水管硬的,有说温度低了水管变脆的…最后我给出答案:水管壁处于二向受拉状态,冰块处于三向受拉状态,故冰块不易破坏而水管易被拉破,就像深海底的石块,尽管静水压力很大,但石块处于三向均匀受压,故不会被压碎。同学们恍然大悟,对三向应力状态概念的认识加深了,进一步学习探究应力状态的兴趣更浓了。
(3)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的好奇心是新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注意,是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及反应。可以说,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在人类科学进步上起的作用有目共睹,适当地利用好奇心同样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曾选讲过这样的例题:在伽利略的论文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罗马人在运输大石柱时,先是把石柱支承在两根圆木滚子上,结果石柱往往是在其中一个滚子上断开,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古罗马人让两个滚子分别支承石柱的两端,再在石柱中间多加一个滚子。伽利略指出:石柱将在中间滚子上断开。问为什么?这个现象与同学们的直觉完全不同,大家的想法和古罗马人一样,认为多加了一个滚子石柱应该不会断开,而结果恰恰相反,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新奇有意思,有兴趣进一步学习深究。在整个竞赛培训过程中适当的安排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例题,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漫长的培训过程不至于太过枯燥,为培训增添亮点。
2 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竞赛对知识掌握的要求高于普通本科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察他们运用知识的灵活性,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歪”题“怪”题会比较多,甚至有些题目老师也不一定解得出。这就决定了在竞赛培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位置不是绝对的。现代教育把学校教育看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合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学生和竞赛培训教材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课堂集体教学辅导、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主动探究的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竞赛培训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中的“和谐互动”。那么,如何构筑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呢?
(1)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关注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是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的前提。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与学式活动。为达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互位教学的策略,所谓互位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教师当学生,学生当教师。互位教学通常包括以下环节:互位质疑、互位讲授、互位小结、互位评价。“教是最好的学”,学生通过“教”来“学”,然后由教师加以指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集思广益攻克难题。在这种环境下,师生在交往沟通、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学将因教而日进,而教也因学而益深,长此以往,必将迸发出“教学相长”的璀璨火花。而师生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良性“教学相长”,又将带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提高和发展。
(2)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互助。为达到生生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目标,可以采取小组活动,这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小组活动不仅符合学生追求交往、自由表达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而且可以延伸教师培训辅导的辐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分享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帮助,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习小组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是进行小组活动的最佳形式,在培训辅导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翻阅培训教材复习相关知识,并进行同学间的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3)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竞赛培训教材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知识碰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培训教材上的知识信息对话,使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掌握创造性学习即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部分教材,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学习,也便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中的收获,更易使之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3 要建立适当的参赛学生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受激励的行为将产生有益的结果。反过来讲,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而产生的,并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它一方面引起个人内心(生理或心理上)的激奋,另一方面,又通过个人从事满足某种需求的行为(寻求某种方法),从而缓和激奋的心理。而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内部通过制定和执行某些政策、制度、法规以及采取某些措施,构成对组织和个人产生激发干劲、规范行为、引导方向等作用,是调节组织运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H前面曾经提到竞赛培训要耗时数个月,而且往往利用的是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在长时间枯燥的竞赛培训中,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并坚持到底,除了让学生具备学习兴趣外,适当的激励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3.1 完善的物质激励制度
最好的物质激励方式应是具有低金钱价值和高名誉价值的奖励。低金钱价值和高名誉价值的奖励具有很高的综合效价,能够同时满足一定的生理需要和高层需要。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高层需要的满足。比如笔者学校出台的管理办法中给予竞赛获奖学生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而且所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代替任选课的学分。如获国家特等奖和影响较大的国际奖项,学校给予特别奖励,针对不同等级的奖项,学校也会给予不等的奖金。
3.2 必要的精神激励制度
精神激励最适合和其他激励方式结合使用。由于精神激励的无形性,使其最适合和其他激励方式结合使用,例如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在高校奖励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加大附在物质奖励之上的精神激励的效价,提高综合效价,或者通过建立和加强各种奖励之间的联系来提高综合效价,最终达到提高激励程度或个人努力程度的目的。比如笔者的学校会将大型学科竞赛的获奖学生名单在学校首页新闻里公布,对于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以上且符合推荐免试研究生条件的学生,可直接推荐为本校免试硕士研究生。学院一级也有相应规定,获得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免试推荐为本校硕士研究生,在各种推优活动中也将获优先考虑。
[责编吕行]
[关键词]学科竞赛;学习兴趣;和谐互动;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4X(2009)09—0001—03
学科竞赛是考查学生某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它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是激发大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学生学业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必要途径,是一所学校学科教学水平的高端检验。学科竞赛的广泛深入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普及了科学知识,因而也得到了广大师生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多年从事高校学科竞赛教学工作,辅导学生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从竞赛教学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如何搞好竞赛教学、提高竞赛水平方面积累了一些心得。
1 重视持续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浓厚兴趣
竞赛教学第一要务是要持续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竞赛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成功的前导,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缺乏学习兴趣的学生就如同没油的汽车,只能被老师推着走,跑不远。而竞赛培训一般又不能挤占正常的教学时间,往往得利用晚上或节假日,学生上了一整天或一整周的课,还要在晚上或周末,即其他同学休闲娱乐的时间来参加培训,如果没有兴趣的支撑,几个月的培训很难坚持下来。那如何才能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的兴趣呢?
(1)由浅入深选择例题。在选讲竞赛例题时,老师应该注意掌握难度,要循序渐进地增加难度。人类对事物的了解认识都有一个过程,在绝大部分学生的印象里,学科竞赛就是一个字:“难”。如果第一次讲课就尽是些刁钻古怪的例题,学生无法理解题意,不知从何下手解题。老师怎么费劲讲解学生也听不懂,这样只会加深学生对竞赛的负面印象,激起学生的畏难情绪,摧毁他们的信心,仅有的一点学习兴趣也灰飞烟灭了。但如果在教学初期适当的选择往届竞赛中较容易的题目讲解,老师稍加点拨,学生立刻就明白,让他们对竞赛的不良印象一扫而空,逐步培养起他们的信心,使他们更有动力、有兴趣继续参加培训。
(2)贴近实际选择趣味性问题。贴近实际提出的问题让学生感到亲切和真实,能加深他们对题目考察知识点的印象,而一旦他们发现这些实际问题能在自己掌握的知识中找到答案,学以致用的成就感会激起他们更深入学习的兴趣。比如笔者曾考过学生一题:冬天自来水管结冰时,会因内压胀破。显然,水管内的冰也受到相等的反作用力,为什么冰不被破坏而水管却先破坏了?冬天自来水管冻破,不少北方来的同学都见过,但从没思考过里面的奥妙,经笔者这样一问,大家来了兴趣,有回答说冰比水管硬的,有说温度低了水管变脆的…最后我给出答案:水管壁处于二向受拉状态,冰块处于三向受拉状态,故冰块不易破坏而水管易被拉破,就像深海底的石块,尽管静水压力很大,但石块处于三向均匀受压,故不会被压碎。同学们恍然大悟,对三向应力状态概念的认识加深了,进一步学习探究应力状态的兴趣更浓了。
(3)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就心理学的观点来看,人们的好奇心是新异事物所引起的一种注意,是对新异刺激的一种探究及反应。可以说,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在人类科学进步上起的作用有目共睹,适当地利用好奇心同样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曾选讲过这样的例题:在伽利略的论文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罗马人在运输大石柱时,先是把石柱支承在两根圆木滚子上,结果石柱往往是在其中一个滚子上断开,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古罗马人让两个滚子分别支承石柱的两端,再在石柱中间多加一个滚子。伽利略指出:石柱将在中间滚子上断开。问为什么?这个现象与同学们的直觉完全不同,大家的想法和古罗马人一样,认为多加了一个滚子石柱应该不会断开,而结果恰恰相反,这样同学们就会觉得新奇有意思,有兴趣进一步学习深究。在整个竞赛培训过程中适当的安排能激起学生好奇心的例题,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漫长的培训过程不至于太过枯燥,为培训增添亮点。
2 在教学活动中。要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
众所周知,竞赛对知识掌握的要求高于普通本科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考察他们运用知识的灵活性,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歪”题“怪”题会比较多,甚至有些题目老师也不一定解得出。这就决定了在竞赛培训教学中老师和学生的位置不是绝对的。现代教育把学校教育看做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合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及学生和竞赛培训教材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课堂集体教学辅导、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体主动探究的互补优势,从而提高竞赛培训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教学中的“和谐互动”。那么,如何构筑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呢?
(1)关注学生,实现学生与老师平等对话。关注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愉悦的课堂是实现学生与老师对话的前提。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应是师生之间“教学相长”的导与学式活动。为达到这个目标。可以采取互位教学的策略,所谓互位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地位互换,教师当学生,学生当教师。互位教学通常包括以下环节:互位质疑、互位讲授、互位小结、互位评价。“教是最好的学”,学生通过“教”来“学”,然后由教师加以指导,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集思广益攻克难题。在这种环境下,师生在交往沟通、互动合作的过程中,学将因教而日进,而教也因学而益深,长此以往,必将迸发出“教学相长”的璀璨火花。而师生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良性“教学相长”,又将带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提高和发展。
(2)沟通合作,实现学生与学生的互助。为达到生生之间互助合作、共同进步的目标,可以采取小组活动,这一种有效的互动策略。小组活动不仅符合学生追求交往、自由表达的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全员参与,而且可以延伸教师培训辅导的辐射作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分享经验;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往与帮助,学会竞争与合作。学习小组可由教师指定,也可由学生自由组合。讨论是进行小组活动的最佳形式,在培训辅导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翻阅培训教材复习相关知识,并进行同学间的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3)引导自学,实现学生与竞赛培训教材对话。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知识碰撞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与培训教材上的知识信息对话,使碰撞产生火花,从而掌握创造性学习即自学的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部分教材,教师可以直接指导学生学习,也便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生自学中的收获,更易使之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激起更高的学习热情。
3 要建立适当的参赛学生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是指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受激励的行为将产生有益的结果。反过来讲,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受到不同程度的激励而产生的,并有一定的目的和目标,它一方面引起个人内心(生理或心理上)的激奋,另一方面,又通过个人从事满足某种需求的行为(寻求某种方法),从而缓和激奋的心理。而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内部通过制定和执行某些政策、制度、法规以及采取某些措施,构成对组织和个人产生激发干劲、规范行为、引导方向等作用,是调节组织运行,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重要手段。H前面曾经提到竞赛培训要耗时数个月,而且往往利用的是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在长时间枯燥的竞赛培训中,要让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并坚持到底,除了让学生具备学习兴趣外,适当的激励机制也是非常必要的。激励机制的建设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3.1 完善的物质激励制度
最好的物质激励方式应是具有低金钱价值和高名誉价值的奖励。低金钱价值和高名誉价值的奖励具有很高的综合效价,能够同时满足一定的生理需要和高层需要。因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高层需要的满足。比如笔者学校出台的管理办法中给予竞赛获奖学生相应的创新实践学分,而且所获得的创新学分可以代替任选课的学分。如获国家特等奖和影响较大的国际奖项,学校给予特别奖励,针对不同等级的奖项,学校也会给予不等的奖金。
3.2 必要的精神激励制度
精神激励最适合和其他激励方式结合使用。由于精神激励的无形性,使其最适合和其他激励方式结合使用,例如和物质激励相结合。在高校奖励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加大附在物质奖励之上的精神激励的效价,提高综合效价,或者通过建立和加强各种奖励之间的联系来提高综合效价,最终达到提高激励程度或个人努力程度的目的。比如笔者的学校会将大型学科竞赛的获奖学生名单在学校首页新闻里公布,对于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以上且符合推荐免试研究生条件的学生,可直接推荐为本校免试硕士研究生。学院一级也有相应规定,获得学科竞赛奖项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免试推荐为本校硕士研究生,在各种推优活动中也将获优先考虑。
[责编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