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发展对宏观经济韧性影响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国内外冲击频繁加剧,对经济韧性的研究便被赋予了深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金融发展对一国宏观经济韧性的影响.文章采用产出损失的方法来衡量经济韧性,构建了不同阶段中金融发展与宏观经济韧性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8-2018年的数据来验证假说和理论模型的合理性.结果发现:在抵抗冲击阶段,金融主要通过促进闲置资金的投资转化来增加经济体的抵抗力韧性;在经济恢复阶段,金融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有限,过快的金融发展会阻碍经济发展,降低恢复力韧性;在经济重构阶段,金融对经济韧性仍然具有门限效应,但实际的金融发展水平可能已经背离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其他文献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党中央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就是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要通过优化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等核心要素的供给和利用效率,提高供给质量,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这是党中央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好这一部署是抓好新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新疆物流成本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协调发展不均衡等短板突出,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很多企业克服困难,加大技术创新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值此建党百年之际,党中央作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重视党史学习教育,不断总结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要把党史学习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史的育人功能,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明确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不断增进“五个认同”,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把强化各民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作为一项根本性、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新疆民族大团结的创新实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夯实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推动新时代党的治
新时代赋予了红色文化资源新的内涵,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推动了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重构.通过驱动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价值重构的(DSR)驱动机制,从要素、形式、功能、环境四个基本维度以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四大价值层面对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价值进行重新界定与阐释,进一步实现四个层面价值全面并举与叠加融合的理想状态,由此引发可能产生的新的研究方向与发展问题,为红色资源续写时代发展新篇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