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高段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bo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全卷的答题水平,也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
  关键词:兴趣 课堂 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因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质和能力是语文新课改的根本方向和关键之处。
  “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而且就每一次语文质量检测来说,阅读积累分占试卷总分的35%左右,另外“基础知识”与“作文”也不是单纯地考基础,考作文,其实也是通过阅读理解或积累运用来考查的,所以,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制约着全卷的答题水平,也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一、 一、兴趣引路,促进学生积极阅读。
  “兴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点”。有兴趣就有乐趣,有乐趣就能激发出更大的兴趣。只要让学生个体体验到阅读的兴趣,就能增强他们在阅读中的主体意识,实现个性阅读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大力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使读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的生活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靠长期大量的阅读积累形成的,所以教师必须注意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各有各的秉赋和天性;作为教学主导的教师,要重视人的价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课文,哪怕是经典名作,不同的学生肯定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对于阅读能力的训练,不同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平衡的。教师既要考虑到面上的拓展,又要考虑到点上的突破。与其打着让学生 “全面发展”的旗号,不如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扎扎实实地训练他们有潜力的某一方面,使之为今后的自我发展打好基础。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交际学理论告诉我们:对话需要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以消除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因为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融洽,会使彼此感受到沟通的快乐、心灵的愉悦……此情此景中,学生能大胆展示内心的感悟,进而表达出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总是相机教育学生:学问,学问,要学要问;教与学都是互相的,每个人都可以各抒己见,就算错了也无所谓。而且,我总是送给学生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后进生,不仅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还肯定他们发言、朗读中的点滴优点及进步。通过这些做法,让学生逐渐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使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的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锻炼。 现行的小学高段语文教材,有许多对高尚情操的陶冶、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对未知世界的探求的美文,它们能启迪学生追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我们应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挖掘出来。如:通过《暮江吟》、《山行》等古诗的吟诵,引导学生感悟诗句优美的意境,铿锵的韵律;通过《我家门前的海》、《海上日出》等课文的赏析,引导学生领略神奇的自然,壮丽的山河;通过《“心正笔正”的柳公权》、《孔子》等人物的剖析,引导学生了解光明磊落,刚正不阿的伟人;通过《酿》、《十年后的礼物》等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为人的根本,处事的哲理;通过《狼牙山五壮士》、《长征》等故事的解读,引导学生牢记英勇顽强的英雄,大义凛然的战士……这些都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宝贵素材。在学生感动于文本,沉醉于课堂时,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得到培养,从而增进学生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能力。除外,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课件背景下感受语文的美,以美的语文激发学生阅读的趣味。
  二、方法入门,推动学生善于阅读。
  1、.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具体的阅读计划和措施。
  主要从课外阅读的规划、目标、内容、总量、活动方式、评价方法等方面去制定。阅读量依据《课标》的规定。阅读目标首先要定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从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等方面分解出不同层次的目标。我采用“自主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相结合的方法选定课外阅读的内容。“自主性”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教师只要求学生在选择读物时要涉及到不同的门类,进行广泛地阅读,而不是具体指定读哪本书。“计划性”是指着眼于本校的办学特色,思考“我班的学生毕业时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我班每位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读完100本左右的书。“目的性”就是阅读的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2.、根据阅读计划,指导学生选择阅读书目
  。学生时间有限,应帮助他们合理选择书目。不同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方法。选取適当的阅读材料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在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高效率的阅读,首先得力于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恰当的阅读材料。   3.3、文本就是经典范例,
  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教学时我注意根据教材和课文的特点来抓重点,采用以读引读,以讀引说,以读引言,以读引篇的方法进行。一贯反对脱离教材,海阔天空,漫无边际的发言作风。当学生说道“怎么怎么样”的时候,我坚持要他们说出究竟怎么样,要达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当然,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多读课文,读懂文本。
  如 《狼牙山五壮士》文眼在“壮士”,就要从题目入手;《海上日出》文章结尾揭示中心,学习这篇文章就可以抓住中心句“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去质疑学习;有的文章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去理解以带全篇等等。阅读感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阅读经验的有效积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应,需要反复锻炼,在课内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养成。
  4.、常言道:“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中国古代学习论认为“积渐成学”是读书之规律。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都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如:学到《紫桑葚》,可指导学生阅读同步读本上的故事;学了《坚定的锡兵》,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选》;学了古诗,可向学生推荐《唐诗三百首》;学习了《黄帝》,让学生阅读《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学习了《我的战友邱少云》后,让学生阅读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抗美援朝为题材的作品。这样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学生就会乐意去读,自觉去读,真正保证阅读的广度,使学生得到有序、有恒、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潜移默化地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三 、培养与他人交流阅读心得的习惯。
  交流可以使模糊的问题清晰,可以触发出新思想的火花,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洞察细节,深层探究,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
  四 、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
  “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这就要老师教方法。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看这篇文章是写人记事的,还是写景状物的。
  比如写人记事的文章,第一要弄清文中的人具有什么样的品质;第二要弄清人物的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表现出来的;第三还要要精读文章细细品赏,勾画出文章的重点语句,词语,品一品这些词句的精妙之处,以达到读者作者编者三者之间的共鸣,使学生真正做到入境学习;第四对文中不理解有疑义的地方质疑,并通过讨论解疑;第五谈学习文章的体会收获。体会是可以是学习方法,也可以是所受教育等等。只有这样“打破沙锅问到底”,才能学懂,学透,学深。
  五 、指导学生做好阅读批注。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阅读要有深度就要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为批注不仅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而且有助于思维和记忆。批注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在主要观点和重要内容部分划线;在关键词下圈点;在空白处写上各种评注、疑问、答案、要点的归纳;对文中不理解和值得揣摩和探讨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勾划出来,以便过后再思考;同时,要求学生对领悟之处也作特定的标识,以备忘却,必要时还可用几个简单的词进行旁注等等。在批注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做读书笔记,培养做读书卡片的习惯。将文章的内容浓缩在小小的卡片上,将书读薄,将优美的语句或新了解的知识摘抄下来,建立自己的资料库。(具体方法有:提纲法、摘抄法、符号法、批注法、索引法、剪贴法等。)这几种方法均以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实际阅读训练为主。这样的阅读,才有质量,才有深度。
  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已经开展多年的今天,虽然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但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还存在着教师“低效”的工作。因此,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有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抓住高效课堂教学这个关键词,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学校教学特色,已是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  目前,城乡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存在着现实的差距。究其
期刊
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重在渗透。  一、抓重点词语的教学,渗透思想教育。  文章的思想内容包含于语言最基本的单位词汇之中。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必须抓住文章的重点词语教学。  例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有志愿军对朝鲜大嫂说的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代价”是这句话的重点词。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个体的发展和合作精神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相互讨论,能激活思维从而使学生个体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达到自我创造、发展、完善,促进同伴创造、发展、完善,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感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极大妨碍了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小组合作
期刊
【摘要】  在一堂课,有的生气盎然,妙趣横生;有的却枯燥沉闷,味同嚼蜡。不言自明,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好启发式教育法这门艺术。启发式教育作为一种客观规律性,专注教育思想,目的是由内至外全面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实际,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出发。  一、启发式教学的概念形成  所谓启发,用作指点别人有所领悟的意思。"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
期刊
摘要:朗读是一个驾驭语言的复杂过程,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读书活动,是有声言语的艺术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受教学成绩的影响,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教材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的课堂表现形式,形成了语文教学不读或读得不多的怪现象,这不能不说是很大的失误。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认识 运用  朗读是一个驾驭语言的复杂过程,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读书活动,是有声言语的艺术化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领域,给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政治课往往因为理论性强而稍显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为了达到政治思想教学的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来,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结合当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进行探讨,进而总结出如何实现教学现代化的方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现代信息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英语听力纳入高考内容,听力训练必然会向初中延伸、加强。本文从一节听力示范课入手,从听力课的课型划分、听力技巧训练、听力微技能培养及听力课的一般目标等方面加以归纳,并试图从听前,听中,听后三个阶段对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提出建议,为一线英语教师听力教学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听力教学 有效 创设情景 听力方法  在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中,有幸听了宝鸡市新建路中学朱宝香老师的一节公开课。
期刊
摘 要:在当今全球信息化社会的背景下,信息素养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就必须要以构建信息环境为基础,以课堂为主体,努力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教育。  关键词:信息素养;人才培养;培养措施  当今是信息大爆炸时代,信息化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极快。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实际体现为对信息工具的掌握和使用。因此,以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推进现代管理和教学
期刊
关键词:  数学 抽象 兴趣 思维 突破 思想方法 心理 理解、感悟、体验  摘要:  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现在信息社会已为大家公认,知识经济也成共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的精彩描述。在教学中如何把生活例子引入课堂教学,逐步使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体现新课标理念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一、教师的教育意识首先要生活化。  教师要有“生活化”意识,注意帮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