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科学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fghjk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科学课是对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不仅使学生学会和掌握一些浅显易懂的自然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能力。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怎样提高科学课课堂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任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探究的一个永恒主题。下面我就本人就多年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吃透教材,把握好教材
  1、整体把握教材,在拿到新教材后首先把整册教材精读一遍,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和框架。整体把握教材,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一些内容可以结合当地实际进行一些合理调整,例如,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微小世界》,要求在放大镜下观察昆虫,对于我们这来说,3月份能观察到的昆虫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就可以把整个单元往后调整。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学习。
  2、深化教材,把握好教学目标。课改后的科学教材的内容基本上是实物图片和实验操作图片,文字廖廖几句,作为教师,要上好每节课,就必须吃透,明白教材的编写意图,这样才能把握教材好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灵活的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中,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时,要求倒入三匙醋,加入一匙小苏打,这一要求,其实就是让学生初步懂的两种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所需的量是有一定比例的。《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教材目的是先让学生推测日食月食的成因,然后制定模拟日食、月食成因实验,其实白天在教室模拟日食实验效果并不明显,为了记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日食月食成因,在学生模拟实验后,播放一段日食和月食成因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对日食、月食成因有了更清楚地了解,同时也可以找出自己在模拟实验中存在的不足。
  3、延伸教材。科学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在学过某类知识后,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学习了《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妈妈在蒸馒头时,面发酸时,为什么要放些小苏打,还有学习了《控制铁生锈的速度》以后,让学生解释,为什么学校的大门要刷上黑漆?等等一些列问题,这样不仅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课堂注重学生探究过程
  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作为教师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感受科学过程,获取事实证据,检验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情感。
  1、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为学生在课堂探究活动提供条件。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制定好本学期的实验计划,明确本学期所需的材料,这样一是有利于把季节性强的实验随时进行调整。其次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度,让学生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如在《寻找淀粉的踪迹》这个实验中,就可提前安排学生准备一些食物。观察昆虫奇特的结构,也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学生可以捕捉到的昆虫。丰富的材料,确保了学生的探究过程。
  2、让学生明确探究活动的目标。小学生的意识行为往往与爱好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情绪化的东西所吸引。因此,要让学生知道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思维才会有目的性,操作才会做到规范、认真。
  3、教师结合本地实际,创设新地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正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例如,我们再学习《植物的一生》,这的单元中,要求学生要经历一个种植凤仙花的过程,因为凤仙花生长周期比较短,学生容易从这样一个经历中,认识到植物的一生要经过发芽、生长、开花、结果这样一个过程,找凤仙花的种子,可能对我们是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让学生找身边可以找到的植物种子,例如、西红柿、豆角等,让学生种植,让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同样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让学生养蚕,我们也可让学生通过养毛毛虫,来观察到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4、对一些探究活动,为了增强活动效果,可做适当调整。例如,在学习《月相变化》这一课,教材设计是用皮球当作月亮,在教室黑板上画一个太阳,室内学生当作地球,让月亮围着地球转一圈,学生观察,月相,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月相成因,我把白色乒乓球一般染成黑色,因为太阳始终只能照到月亮的一面,让亮的一面始终对黑板上的太阳,拿着乒乓球围着中间的同学走一圈,让学学生观察看到的乒乓球白色部分,这样就更利于学生理解月相成因.
  总之, 课堂教学是养成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也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所在,只有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能有效落实了,才有可能使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探究、科学知识方面的获得发展,才有可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他文献
文化问题的研究具有时代性。全球化时代,文化和文化竞争的核心,几乎始终是围绕着“文化认同”场域展开并深化的。作为文化建设发展问题的两个方面,文化认同能够增强文化自信,
【摘要】方法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在初中科学教学中,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增强学生的科学素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初中科学教学中可广泛运用的几种教学方法,并对每种教学方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关键词】科学教学 启发式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 情趣教学  1 启发式教学在科学课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就在于阐述“科
【摘要】教师的爱像一泓溪水对棵棵幼苗的倾情灌溉,是一轮太阳对世间万物无私的普照,是一缕缕星光对无边黑暗始终不渝的穿透和闪亮。这就需要教师用自己博大的“爱心”沟通师生的心灵。  【关键词】耐心 主动 了解学生 关怀温暖  一位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这句话深的教育的真谛。而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般的爱,他既不同于父母的关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爱高于父母、大于友爱。这种爱是严
【摘要】学生作文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常常是教师讲主题,讲教材,讲语言,讲技巧,总之,无所不讲,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写,也没有什么可写。我认为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是我们重理论,轻实践的原因。我们总是让学生按照我们的理论去写作,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和兴趣。我们应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关键词】写作想象 习惯 兴趣  作文是人们展示自己的知识和体验、抒发自己的思想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序幕的拉开,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新教材走进了我校校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新课程立足于“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将学科与 儿童、生活、社会有机整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学会获得和发展知识的方法,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新教材为师生的语文世界增加了全新的内容,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