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调: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召开
2010年1月,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加强反腐倡廉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要求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要求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保证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这高屋建瓴地道出了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也拉开了反腐倡廉制度年的大幕。
集大成者:《廉政准则》出台
201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首部基础性大法,是继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后,30年来我党出台的第二个准则,亦是这些年来各项反腐制度举措的“集大成者”。 其中8大“禁止”和52个“不准”,几乎涵盖了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因此,《廉政准则》可被喻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把标尺。学习和贯彻《廉政准则》亦成为2010年全国各地反腐倡廉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
强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个人事项管理
2010年7月《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出台,要求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报告收入、婚姻、住房和投资情况。这是第3次对个人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这次《规定》成功地进行了制度整合,更将党内党外人士都纳入其内,使程序更加完整严密;在实践操作中重报告更重运用,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使我国财产申报制度向上攀升了一个重要节点。 随后中央出台的《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则是剑指“裸官”的一项重要制度。与之前的官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管理尤其是针对“裸官”的组合拳,进一步扎紧了防腐的篱笆。
法治:首修行政监察法
2010年6月,全国人大15次会议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决定。这是行政监察法是实施了十几年后,首次迎来修改,从明确行政监察对象和方式,完善行政监察程序,以及监察机关职责等方面,为加大行政监察力度而铺设了法治轨道。在这个轨道上,惩治腐败只是最低要求,有效纠正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执行中的“梗阻”现象,促进政府的高效、廉洁,才是最终立法目的。 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在强调“监察工作应当依靠群众”的同时,加大了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特意增加了相应条款。这为举报撑起了“保护伞”。
互动:网络监督渐成大势
目前,网络监督越来越有热度。在当前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调查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网络曝光”(占75.5%)。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0%是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对于监督官员群体的重大作用。9月份人民网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突出互动性,旨在让广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提出意见建议。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与政府良性沟通的平台拥有极其重大的现实价值。
重教: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正式命名
2010年1月4日,中央纪委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央纪委、监察部于5月命名了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50个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社会知名度高、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廉政教育基地人选。四川省有邓小平故里廉政教育基地、朱德故里廉政教育基地人选。 廉政基地要立足于“用”,要发挥它的廉政教育作用,而不是“看”和“摆”。而现实中,一些地方不惜重金打造各式各样的所谓廉政文化景观,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缺乏廉政内涵。 廉政教育基地,只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切不可过分迷信或夸大基地的作用和功效,更不能只注重花样翻新,而不注重实际效果。
兴学: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成立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于2010年10月11日在京挂牌。这所由中央纪委监察部主办的学院,不仅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它被称为“反腐党校”。
中国纪檢监察学院的诞生,连同今年国内开启的首个反贪硕士班,都可以看作是近年来党内“以学兴政”之风持续升温的新表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并未加上“干部学院”的定语,正是包含了普通高校的学科功能之意,以期能提供反腐工作的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我国执政党若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也是对西方奉行的反腐模式的一个回应。
重拳:国企反腐风暴
近年来,国企高管的腐败案件频发,监管的力度与深度都在加大,相关文件频出:2010年6月出台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着重规范国企的决策行为;12月印发的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从审计的角度加强对国企决策层的约束与监督。 国企,拥有政治与经济双重身份。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公权力对国有企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以此获得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超额垄断利益。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社会责任与公益目的日益弱化。可以说,国企腐败源自这双重制度环境下的定位缺失而引发的权力真空。
公开:白庙乡晒账本一“裸”惊天下
2010年3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的政府网站公示了该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在这份明细表中,最大一笔开支是中秋月饼慰问费4120元,最小一笔是矿泉水费24元。乡党委书记、乡长等所有公务员的工资单也都晒了出来。如此细致透明,被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而白庙乡此次极具突破性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关于能否推广的话题大讨论。晒账本也给实验地白庙乡政府带来了压力。据报道,目前能够做到上网“全裸”公示的,也依然仅有白庙乡一家。甚至白庙乡领导自己也面临艰难抉择——是该将“裸晒”进行到底,还是见好就收?
定谳:11名省部级高官落入法网
2009年,有先后16名省部级干部落马,在2010年里则有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这是以法律之名作出了结论。这11人涉案金额皆在500万元以上,有的高达千万元,并都为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生人,其中以50年代生人居多,多数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半数都是研究生学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涉案钱财多半来自收受的项目回扣,显示了监督制度仍亟待健全。
2010年1月,中共十七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抓紧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拓宽群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渠道,加强反腐倡廉网络信息的收集、研判和处置。要求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和整治消极腐败现象,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发表了讲话,要求重点抓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保证反腐倡廉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制度执行力。这高屋建瓴地道出了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关键,也拉开了反腐倡廉制度年的大幕。
集大成者:《廉政准则》出台
2010年1月18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 这是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的首部基础性大法,是继1980年《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后,30年来我党出台的第二个准则,亦是这些年来各项反腐制度举措的“集大成者”。 其中8大“禁止”和52个“不准”,几乎涵盖了行政权力使用中极易滋生腐败的各个领域。因此,《廉政准则》可被喻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一把标尺。学习和贯彻《廉政准则》亦成为2010年全国各地反腐倡廉工作浓墨重彩的一笔。
强管:加强对领导干部的个人事项管理
2010年7月《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出台,要求县处级副职以上干部报告收入、婚姻、住房和投资情况。这是第3次对个人报告制度进行完善和创新。这次《规定》成功地进行了制度整合,更将党内党外人士都纳入其内,使程序更加完整严密;在实践操作中重报告更重运用,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使我国财产申报制度向上攀升了一个重要节点。 随后中央出台的《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则是剑指“裸官”的一项重要制度。与之前的官员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对领导干部管理尤其是针对“裸官”的组合拳,进一步扎紧了防腐的篱笆。
法治:首修行政监察法
2010年6月,全国人大15次会议通过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的决定。这是行政监察法是实施了十几年后,首次迎来修改,从明确行政监察对象和方式,完善行政监察程序,以及监察机关职责等方面,为加大行政监察力度而铺设了法治轨道。在这个轨道上,惩治腐败只是最低要求,有效纠正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执行中的“梗阻”现象,促进政府的高效、廉洁,才是最终立法目的。 修改后的行政监察法在强调“监察工作应当依靠群众”的同时,加大了对举报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力度,特意增加了相应条款。这为举报撑起了“保护伞”。
互动:网络监督渐成大势
目前,网络监督越来越有热度。在当前公众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调查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网络曝光”(占75.5%)。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有30%是由网络率先公开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网络对于监督官员群体的重大作用。9月份人民网推出“直通中南海——中央领导人和中央机构留言板”,突出互动性,旨在让广大网友对中央领导人倾诉心声,提出意见建议。在互联网时代,这个与政府良性沟通的平台拥有极其重大的现实价值。
重教: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正式命名
2010年1月4日,中央纪委等6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央纪委、监察部于5月命名了第一批全国廉政教育基地,50个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社会知名度高、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的廉政教育基地人选。四川省有邓小平故里廉政教育基地、朱德故里廉政教育基地人选。 廉政基地要立足于“用”,要发挥它的廉政教育作用,而不是“看”和“摆”。而现实中,一些地方不惜重金打造各式各样的所谓廉政文化景观,注重的是外在的、形式上的东西,缺乏廉政内涵。 廉政教育基地,只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切不可过分迷信或夸大基地的作用和功效,更不能只注重花样翻新,而不注重实际效果。
兴学:中国纪检监察学院成立
中国纪检监察学院于2010年10月11日在京挂牌。这所由中央纪委监察部主办的学院,不仅是中国第一,也是世界第一。它被称为“反腐党校”。
中国纪檢监察学院的诞生,连同今年国内开启的首个反贪硕士班,都可以看作是近年来党内“以学兴政”之风持续升温的新表现。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并未加上“干部学院”的定语,正是包含了普通高校的学科功能之意,以期能提供反腐工作的重要人才和智力支持。同时,我国执政党若能形成中国特色的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也是对西方奉行的反腐模式的一个回应。
重拳:国企反腐风暴
近年来,国企高管的腐败案件频发,监管的力度与深度都在加大,相关文件频出:2010年6月出台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着重规范国企的决策行为;12月印发的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从审计的角度加强对国企决策层的约束与监督。 国企,拥有政治与经济双重身份。一方面,自上而下的公权力对国有企业起着决定性作用,并以此获得民营企业无法企及的超额垄断利益。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具有市场经济主体的属性,社会责任与公益目的日益弱化。可以说,国企腐败源自这双重制度环境下的定位缺失而引发的权力真空。
公开:白庙乡晒账本一“裸”惊天下
2010年3月,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白庙乡的政府网站公示了该年1月份公务开支明细表。在这份明细表中,最大一笔开支是中秋月饼慰问费4120元,最小一笔是矿泉水费24元。乡党委书记、乡长等所有公务员的工资单也都晒了出来。如此细致透明,被称为“政府全裸第一例”。 而白庙乡此次极具突破性的举动,引发了社会关于能否推广的话题大讨论。晒账本也给实验地白庙乡政府带来了压力。据报道,目前能够做到上网“全裸”公示的,也依然仅有白庙乡一家。甚至白庙乡领导自己也面临艰难抉择——是该将“裸晒”进行到底,还是见好就收?
定谳:11名省部级高官落入法网
2009年,有先后16名省部级干部落马,在2010年里则有11名省部级高官被判刑,这是以法律之名作出了结论。这11人涉案金额皆在500万元以上,有的高达千万元,并都为上世纪40年代、50年代生人,其中以50年代生人居多,多数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半数都是研究生学历。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林喆认为,涉案钱财多半来自收受的项目回扣,显示了监督制度仍亟待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