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HFOV叠加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对照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12、24、36h后氧合指数、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结果 HFOV叠加CMV组氧合指数(0I)在治疗后6、12、24、36h均低于HFOV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显著。
[关键词]肺出血;高频震荡通气;常频通气;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96-0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新生儿时期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国外病死率10%~20%)。采用高通气、高氧呼吸机辅助通气降低肺动脉压一直是治疗PPHN的主要方法之一,高流量氧、低碳酸血症引起患儿视网膜病变以及脑损伤的并发症增多。目前已有医院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取得良好疗效。自2013年1月以来,我院新生儿科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的通气模式治疗PPHN,叠加少量常频通气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肺动脉高压治愈率,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PHN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标准:PPHN患儿纳入标准:临床症状有顽固性低氧血症,心脏彩超显示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PAP)≥40mm Hg(1mm Hg=0.133kPa),排除先天肺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82例收治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中,其中胎粪吸入综合征35例,新生儿窒息23例,新生儿肺炎1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PPHN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万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基础治疗后常规应用降肺动脉压力药物,鼻饲西地那非(100mg/片,辉瑞公司,H20020528),0.5mg/kg,6h 1次,治疗3~6d逐渐停药。研究组采用HFOV叠加CMV,频率10~20次/min,吸气峰压(PIP)1.5~2.5kPa;对照组采用HFOV,HFOV相关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25%~90%,频率(f):10~15Hz,振幅2.8~5.0kPa,平均呼吸道压力(MAP)0.8~1.5kPa。维持指脉氧饱和度在94%~96%。
1.3研究指标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24h平均呼吸道压力(MAP)、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MAP×FiO2×100/PaO2,OI越小,则反映肺氧合功能越好。分别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机械通气长短、吸氧时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2、6、12、24h两组患儿的指脉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趋于稳定,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研究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长短、吸氧时长比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常见于过期产儿及足月儿,国外采取体外膜肺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但国内因条件有限广泛开展较困难,既往国内常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PPHN,效果有限,并发症多。目前国内逐渐采用高频通气治疗PPHN,HFOV是潮气量小、压力变化小,高速度震荡的通气方式,可有效的改善通气,促进肺部血流分配,改善肺功能、增加氧合,高频振荡通气因较少引起压力变化,可较大程度减少肺损害,同时HFOV也可减少气漏发生风险,但有研究表明持续的高通气状态可引起低碳酸血症,脑血流减少致使脑损伤的发生率上升,同时听力亦受到损害。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并取得良好效果。在HFOV的基础上叠加少量的CMV,间断的少量正压可使肺泡充分的张开,从而提高肺部通气、换气功能,较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
同时有效的降低肺动脉压力扩张肺血管也是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环节。西地那非可松弛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较好的改善肺部氧合,防止右心室肥大,也有国内报道称单独使用西地那非并无改善氧合作用,但本研究使用西地那非可降低肺动脉高压,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较快改善低氧血症,与国内大部分研究一致。
本研究采用HFOV叠加CMV辅助通气治疗PPHN取得较好疗效,在治疗后2、6、12、24h两组患儿的指脉氧饱和度均趋于稳定,研究组的OI值改善更明显(P<0.05。且研究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长短、吸氧时长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临床上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有效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一直是新生儿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肺出血;高频震荡通气;常频通气;新生儿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96-03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新生儿时期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国外病死率10%~20%)。采用高通气、高氧呼吸机辅助通气降低肺动脉压一直是治疗PPHN的主要方法之一,高流量氧、低碳酸血症引起患儿视网膜病变以及脑损伤的并发症增多。目前已有医院采用高频振荡呼吸机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取得良好疗效。自2013年1月以来,我院新生儿科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叠加常频通气的通气模式治疗PPHN,叠加少量常频通气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肺动脉高压治愈率,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PPHN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标准:PPHN患儿纳入标准:临床症状有顽固性低氧血症,心脏彩超显示右向左分流,肺动脉压(PAP)≥40mm Hg(1mm Hg=0.133kPa),排除先天肺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82例收治的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中,其中胎粪吸入综合征35例,新生儿窒息23例,新生儿肺炎18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6例。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研究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PPHN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1.2万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基础治疗后常规应用降肺动脉压力药物,鼻饲西地那非(100mg/片,辉瑞公司,H20020528),0.5mg/kg,6h 1次,治疗3~6d逐渐停药。研究组采用HFOV叠加CMV,频率10~20次/min,吸气峰压(PIP)1.5~2.5kPa;对照组采用HFOV,HFOV相关参数:吸入氧浓度(FiO2)25%~90%,频率(f):10~15Hz,振幅2.8~5.0kPa,平均呼吸道压力(MAP)0.8~1.5kPa。维持指脉氧饱和度在94%~96%。
1.3研究指标
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2、6、12、24h平均呼吸道压力(MAP)、吸入氧浓度、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MAP×FiO2×100/PaO2,OI越小,则反映肺氧合功能越好。分别比较两组住院天数、机械通气长短、吸氧时长。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2、6、12、24h两组患儿的指脉氧饱和度逐渐上升,趋于稳定,研究组改善更明显(P<0.05),见表2,研究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长短、吸氧时长比对照组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危重症之一,病死率高,常见于过期产儿及足月儿,国外采取体外膜肺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但国内因条件有限广泛开展较困难,既往国内常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PPHN,效果有限,并发症多。目前国内逐渐采用高频通气治疗PPHN,HFOV是潮气量小、压力变化小,高速度震荡的通气方式,可有效的改善通气,促进肺部血流分配,改善肺功能、增加氧合,高频振荡通气因较少引起压力变化,可较大程度减少肺损害,同时HFOV也可减少气漏发生风险,但有研究表明持续的高通气状态可引起低碳酸血症,脑血流减少致使脑损伤的发生率上升,同时听力亦受到损害。国内外已有相关文献报道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并取得良好效果。在HFOV的基础上叠加少量的CMV,间断的少量正压可使肺泡充分的张开,从而提高肺部通气、换气功能,较快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缺氧状态。
同时有效的降低肺动脉压力扩张肺血管也是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主要环节。西地那非可松弛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力,较好的改善肺部氧合,防止右心室肥大,也有国内报道称单独使用西地那非并无改善氧合作用,但本研究使用西地那非可降低肺动脉高压,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较快改善低氧血症,与国内大部分研究一致。
本研究采用HFOV叠加CMV辅助通气治疗PPHN取得较好疗效,在治疗后2、6、12、24h两组患儿的指脉氧饱和度均趋于稳定,研究组的OI值改善更明显(P<0.05。且研究组患儿住院天数、机械通气长短、吸氧时长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临床上可进一步深入研究,寻找有效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的方法一直是新生儿学领域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