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疏离对儿子心怀愧疚,
频繁探望令儿子不堪其扰
2019年10月8日下午,北京市房山区某中学校门外,一位中年母亲手提一兜食物,向朝他走来的男孩招手。男孩接过她手中的东西,皱着眉头说:“你有完没完?以后不要来打扰我了!”说罢,转身进了校门。望着儿子的背影,中年母亲无奈地离开了。
中年母亲名叫李慧,儿子张帅读高三,在学校住宿。按常理说,母亲看望儿子,那场景一定很温馨,可张帅对母亲的态度却极不耐烦,这是为什么呢?
2008年,李慧和丈夫离了婚,儿子归前夫抚养。离婚后,李慧南下广州打工,后来又做起了服装生意,10年间积累了不少财富。可由于常年不和儿子见面,母子间越来越生疏。这让她下定决心:回北京,争取做个称职的母亲。
2018年11月,李慧回到北京房山,经过考察找了家门店,干起了老本行。因为在服装圈打拼多年,她在北京的生意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
2019年春节后,张帅进入高二下学期,学习任务繁重。李慧清楚,高二的孩子压力大,每天都要熬夜学习,既要营养跟得上,还需要家人的关心与呵护。她决心负起母亲的责任,陪儿子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
儿子寒假开学后,李慧每周一、三、五都要和儿子见面,看望儿子时她还带上她亲手做的饭菜。儿子在学校住宿,不让带手机,每次去之前,李慧都要先和儿子的班主任联系,让儿子在约定地点找她。每次看到儿子美美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李慧心中便涌起一股柔情。这么多年,自己忙于生意,对儿子亏欠太多,她要尽力弥补儿子。
2019年5月的一天,李慧的朋友从广东回来,给她带了一些新鲜水果,她决定给儿子送些过去。那天下午,她到了校门口,给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想让她通知儿子出来一下,没想到班主任的手机一直没人接。李慧本可以把水果放到传达室,然后发信息给儿子的班主任,让她通知儿子去取。可李慧想见儿子,就坚持拨打儿子班主任的手机。40分钟后,儿子的班主任终于接了电话,说自己刚才临时加课,没带手机。
10多分钟后,李慧看到儿子从学校出来,高兴地迎了上去。没想到,儿子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过段时间再来吧,净给我添乱!”说完,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果,转身进了学校。看到儿子冷着脸离开,李慧有些失落。不过,她很快想开了,觉得孩子功课紧张,学习压力大,有些情绪是正常的。
执着母亲屡惹儿子不快,
前夫提醒不要频繁打扰儿子
2019年9月,张帅升入高三。李慧觉得高三是关键期,作为母亲,她更应该从身心健康方面关心儿子。
儿子开学后,李慧几乎每天都要去和他见一面。每次去找儿子,她要么拎着亲手做的饭菜,要么拎着水果,尽显母亲的关爱和柔情。没想到,儿子对她的频繁打扰越来越不满,说他功课紧,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让她以后不要来打扰他。
对于儿子的话,李慧不以为然,笑着说:“正因为你高三学习紧张、压力大,我才应该多和你谈谈心,让你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可在张帅看来,跟母亲见面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母亲无休止的探望终于让张帅愤怒了。一天下午,面对又来探望他的母亲,他抛出一句狠话:“以后别再来烦我了,我不需要你的探望!”说完,他扭头就走。李慧心里很不好受。
此后,李慧记住了儿子每周三下午要洗澡,探望儿子时尽量避开周三。儿子周六回家,她会准时过来接儿子,尽管儿子明确提出不会跟她回去住,但她依然会来。她覺得开车送儿子的路上,母子俩能聊聊天,她就满足了。
在张帅看来,与母亲见面已经成了负担,尽管他心里明白母亲来看他是出于对他的关心。
周末回家后,张帅把母亲频频探望带来的苦恼告诉了父亲张兆辉。张兆辉非常重视。与前妻离婚后,张兆辉总觉得亏欠儿子,这些年虽然有再婚的机会,可他怕影响儿子的成长,放弃了重组家庭,一直单身。2018年前妻回到北京后,经常和儿子联系,张兆辉非但不阻止,反而鼓励他们见面。没想到前妻的频繁探望影响了儿子的正常学习,他觉得必须及时提醒前妻,让她减少对儿子的探望。
随后的一天,张兆辉给李慧打电话,郑重提醒她不要过于频繁打扰儿子,以免影响儿子的学习。前夫的话让李慧有些不舒服,联想到儿子近来对她的不耐烦,甚至反感,她认为很可能是前夫在背后挑唆的。当年,她和前夫离婚时,最大的分歧就是儿子由谁来抚养。为了得到儿子的抚养权,前夫不惜通过诉讼达到目的。 这样一分析,李慧认定是前夫在背后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在此心理作用下,她没有听从前夫的劝告,对儿子的探望一如既往。
法院判决:中止探望权
法官解释:探望权是“中止”不是“终止
见母亲毫无改变,有时张帅故意不出去见她,她就在学校门口一直等。一天晚自习下课,李慧仍给儿子的班主任发微信,让儿子出来见她一下。张帅实在没办法,才出来和母亲见了面。
但他已经忍无可忍,随后就打电话把不愿再见母亲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张兆辉觉得,前妻对儿子的频繁探望已变成了骚扰,这样会影响儿子的学习。他几次向前妻发出警告,却毫无效果。一位律师朋友告诉他,像这样的情况,可以建议儿子向法院起诉,法院会依法中止母亲的探望权。
张兆辉把律师的话告诉了儿子,张帅支持爸爸以他的名义把母亲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中止母亲对他的探望。随后,张兆辉代儿子向法院递交了诉状,以母亲频繁探望影响自己的学习为由,诉请法院判决中止母亲对他的探望。
2019年11月初,李慧接到法院的传票,才知道被儿子告了。她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前夫教唆儿子这样做的,她相信法律会支持她对儿子的探望。
12月3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此案。李慧在法庭上辩称,母亲对儿子的探望合理合法,自己从未打扰过儿子的生活,也没有对儿子造成任何伤害,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离异夫妻应该尽可能给子女创造好的条件,让子女在不完整的家庭里仍能享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即使离婚后法院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父亲,母亲对孩子依然有探望的权利。因此,本案中原告认为母亲的探望影响到学习,要求中止探望,这个要求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法院当庭做出判决,驳回原告张帅的诉讼请求。考虑到原告目前学习比较紧张,母亲频繁探望确实不妥,因此,法官建议李慧的探望时间改为每月一次,尽量选在节假日,以不影响张帅的学习为宜。
接到判决书后,张帅不服,委托父亲上诉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1月6日,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但这种探望要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作为高中生,原告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是否接受母亲的探望,以及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探望,应尊重他本人的意愿。如强行探望,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使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因此,法院认为,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改判中止原告李慧探望儿子,直到张帅高考结束,再恢复李慧的探望权。
到法院领取终审判决书时,李慧找到主审法官询问,为何在儿子和法官眼中,她爱孩子的行为不被认可。主审法官说,随着时下离婚率的攀升,由父母探望孩子引发的探望权之争也逐年上升。法律规定了离异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但希望父母能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让探望充满爱,而不是遗憾。
法官进一步解释,离异后的父母对子女的探望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如果认为另一方的探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申请。法院经审查后可以中止其探望,等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情形消失后,再恢复其探望权。对于不适合的探望,法院可以判决“中止”而不是“终止”。如果关爱孩子,离异夫妻应学会换位思考,双方都多一分理解,少一点意气用事,正确行使探望权。这样,孩子在成长中才能拥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
〔编辑:刘波〕
频繁探望令儿子不堪其扰
2019年10月8日下午,北京市房山区某中学校门外,一位中年母亲手提一兜食物,向朝他走来的男孩招手。男孩接过她手中的东西,皱着眉头说:“你有完没完?以后不要来打扰我了!”说罢,转身进了校门。望着儿子的背影,中年母亲无奈地离开了。
中年母亲名叫李慧,儿子张帅读高三,在学校住宿。按常理说,母亲看望儿子,那场景一定很温馨,可张帅对母亲的态度却极不耐烦,这是为什么呢?
2008年,李慧和丈夫离了婚,儿子归前夫抚养。离婚后,李慧南下广州打工,后来又做起了服装生意,10年间积累了不少财富。可由于常年不和儿子见面,母子间越来越生疏。这让她下定决心:回北京,争取做个称职的母亲。
2018年11月,李慧回到北京房山,经过考察找了家门店,干起了老本行。因为在服装圈打拼多年,她在北京的生意很快就做得风生水起。
2019年春节后,张帅进入高二下学期,学习任务繁重。李慧清楚,高二的孩子压力大,每天都要熬夜学习,既要营养跟得上,还需要家人的关心与呵护。她决心负起母亲的责任,陪儿子度过人生的关键时期。
儿子寒假开学后,李慧每周一、三、五都要和儿子见面,看望儿子时她还带上她亲手做的饭菜。儿子在学校住宿,不让带手机,每次去之前,李慧都要先和儿子的班主任联系,让儿子在约定地点找她。每次看到儿子美美地吃着自己做的饭菜,李慧心中便涌起一股柔情。这么多年,自己忙于生意,对儿子亏欠太多,她要尽力弥补儿子。
2019年5月的一天,李慧的朋友从广东回来,给她带了一些新鲜水果,她决定给儿子送些过去。那天下午,她到了校门口,给儿子的班主任打电话,想让她通知儿子出来一下,没想到班主任的手机一直没人接。李慧本可以把水果放到传达室,然后发信息给儿子的班主任,让她通知儿子去取。可李慧想见儿子,就坚持拨打儿子班主任的手机。40分钟后,儿子的班主任终于接了电话,说自己刚才临时加课,没带手机。
10多分钟后,李慧看到儿子从学校出来,高兴地迎了上去。没想到,儿子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过段时间再来吧,净给我添乱!”说完,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果,转身进了学校。看到儿子冷着脸离开,李慧有些失落。不过,她很快想开了,觉得孩子功课紧张,学习压力大,有些情绪是正常的。
执着母亲屡惹儿子不快,
前夫提醒不要频繁打扰儿子
2019年9月,张帅升入高三。李慧觉得高三是关键期,作为母亲,她更应该从身心健康方面关心儿子。
儿子开学后,李慧几乎每天都要去和他见一面。每次去找儿子,她要么拎着亲手做的饭菜,要么拎着水果,尽显母亲的关爱和柔情。没想到,儿子对她的频繁打扰越来越不满,说他功课紧,每一分钟都很宝贵,让她以后不要来打扰他。
对于儿子的话,李慧不以为然,笑着说:“正因为你高三学习紧张、压力大,我才应该多和你谈谈心,让你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可在张帅看来,跟母亲见面简直就是浪费时间。
母亲无休止的探望终于让张帅愤怒了。一天下午,面对又来探望他的母亲,他抛出一句狠话:“以后别再来烦我了,我不需要你的探望!”说完,他扭头就走。李慧心里很不好受。
此后,李慧记住了儿子每周三下午要洗澡,探望儿子时尽量避开周三。儿子周六回家,她会准时过来接儿子,尽管儿子明确提出不会跟她回去住,但她依然会来。她覺得开车送儿子的路上,母子俩能聊聊天,她就满足了。
在张帅看来,与母亲见面已经成了负担,尽管他心里明白母亲来看他是出于对他的关心。
周末回家后,张帅把母亲频频探望带来的苦恼告诉了父亲张兆辉。张兆辉非常重视。与前妻离婚后,张兆辉总觉得亏欠儿子,这些年虽然有再婚的机会,可他怕影响儿子的成长,放弃了重组家庭,一直单身。2018年前妻回到北京后,经常和儿子联系,张兆辉非但不阻止,反而鼓励他们见面。没想到前妻的频繁探望影响了儿子的正常学习,他觉得必须及时提醒前妻,让她减少对儿子的探望。
随后的一天,张兆辉给李慧打电话,郑重提醒她不要过于频繁打扰儿子,以免影响儿子的学习。前夫的话让李慧有些不舒服,联想到儿子近来对她的不耐烦,甚至反感,她认为很可能是前夫在背后挑唆的。当年,她和前夫离婚时,最大的分歧就是儿子由谁来抚养。为了得到儿子的抚养权,前夫不惜通过诉讼达到目的。 这样一分析,李慧认定是前夫在背后挑拨他们母子的关系。在此心理作用下,她没有听从前夫的劝告,对儿子的探望一如既往。
法院判决:中止探望权
法官解释:探望权是“中止”不是“终止
见母亲毫无改变,有时张帅故意不出去见她,她就在学校门口一直等。一天晚自习下课,李慧仍给儿子的班主任发微信,让儿子出来见她一下。张帅实在没办法,才出来和母亲见了面。
但他已经忍无可忍,随后就打电话把不愿再见母亲的想法告诉了爸爸。张兆辉觉得,前妻对儿子的频繁探望已变成了骚扰,这样会影响儿子的学习。他几次向前妻发出警告,却毫无效果。一位律师朋友告诉他,像这样的情况,可以建议儿子向法院起诉,法院会依法中止母亲的探望权。
张兆辉把律师的话告诉了儿子,张帅支持爸爸以他的名义把母亲起诉到法院,请求法院中止母亲对他的探望。随后,张兆辉代儿子向法院递交了诉状,以母亲频繁探望影响自己的学习为由,诉请法院判决中止母亲对他的探望。
2019年11月初,李慧接到法院的传票,才知道被儿子告了。她的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前夫教唆儿子这样做的,她相信法律会支持她对儿子的探望。
12月3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此案。李慧在法庭上辩称,母亲对儿子的探望合理合法,自己从未打扰过儿子的生活,也没有对儿子造成任何伤害,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离异夫妻应该尽可能给子女创造好的条件,让子女在不完整的家庭里仍能享受到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即使离婚后法院将孩子的抚养权判给父亲,母亲对孩子依然有探望的权利。因此,本案中原告认为母亲的探望影响到学习,要求中止探望,这个要求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法院不予支持。因此,法院当庭做出判决,驳回原告张帅的诉讼请求。考虑到原告目前学习比较紧张,母亲频繁探望确实不妥,因此,法官建议李慧的探望时间改为每月一次,尽量选在节假日,以不影响张帅的学习为宜。
接到判决书后,张帅不服,委托父亲上诉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2020年1月6日,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但这种探望要有利于子女的成长。作为高中生,原告具有一定的是非判断能力,是否接受母亲的探望,以及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探望,应尊重他本人的意愿。如强行探望,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使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因此,法院认为,一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改判中止原告李慧探望儿子,直到张帅高考结束,再恢复李慧的探望权。
到法院领取终审判决书时,李慧找到主审法官询问,为何在儿子和法官眼中,她爱孩子的行为不被认可。主审法官说,随着时下离婚率的攀升,由父母探望孩子引发的探望权之争也逐年上升。法律规定了离异父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但希望父母能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感受,让探望充满爱,而不是遗憾。
法官进一步解释,离异后的父母对子女的探望其实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长。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如果认为另一方的探望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可以向法院提出中止探望的申请。法院经审查后可以中止其探望,等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情形消失后,再恢复其探望权。对于不适合的探望,法院可以判决“中止”而不是“终止”。如果关爱孩子,离异夫妻应学会换位思考,双方都多一分理解,少一点意气用事,正确行使探望权。这样,孩子在成长中才能拥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
〔编辑: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