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颞肌填塞治疗颅内巨大症状性蛛网膜囊肿(附6例报告)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ryhugjkgh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颅内巨大症状性蛛网膜囊肿形成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2002年收治临床少见6例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病因及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的临床经验.结果采用带蒂颞肌肌瓣填塞巨大颅内蛛网膜囊肿腔可发挥其强大的吸收作用,脑组织可逐渐膨胀,术后两周CT复查囊肿明显缩小,6~8月后复查囊肿消失,辅以抗癫痫药物应用,未见癫痫再发作.结论由于外伤、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蛛网膜周围软脑膜粘连及较晚出现颅高压症状,病程长,确诊晚等综合因素是形成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主要原因.对病史中有间歇癫痫发作伴头部外伤、颅内炎症或颅脑手术史患者,应尽早做头颅CT检查,以排除IAC或明确IAC存在,避免颅内巨大IAC形成.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满意,为治疗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较好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胰管结石影像学特点及选择治疗策略.方法对43例胰管结石的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石分布部位、大小、胰管形态学特点、诊断方法和内科保守治疗方法、ERCP取石以及外科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结果43例胰管结石经影像学诊断42例,1例术中探查发现;其中B超确诊20例,CT 10例,ERCP 12例.结石位于胰头部10例,胰体、尾部29例,广泛分布4例.对20例位于胰体、尾部的单发胰管结石患
目的 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 mRNA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bFGF mRNA原位杂交.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的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逐渐上升(P<0.01),部分固缩性肝细胞也示强阳性显色.原位杂交显示,bFGF
目的 探讨不同冷冻预处理温度对大鼠骨、血管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两步冷冻法,以15%二甲基亚砜(DMSO)为低温保护剂,分别对SD大鼠的骨、动脉、静脉进行温度为-45、-50、-55、-60、-65和-70℃的冷冻预处理,液氮保存1周,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55℃是骨、动脉组织冷冻预处理最佳温度;-60℃是静脉组织冷冻预处理最佳温度.经用上述温度冷冻预处理和超深低温保存的3种组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