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释义】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辨析】
此处的“决”不能误写作“绝”,这里的“决”是决断、做决定之义,没有“断绝”的意思。
【起源与演变】
“犹”据古书所言是一种玃(jué)属动物,而“玃”是古书指称的一种大母猴,遇到点声响、危险,就会立刻蹿到树上去,左顾右盼;“豫”是大象,行动的时候先用鼻子去探测。古人将它们的名字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一词,用以形容人遇事顾虑,退疑。“不决”正是这两两种动物表现出来的特性。
“犹豫不决”作为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赵策三》中“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中“今乃顿兵进犹豫决”。
【例句】
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字里字外】
这个词的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围赵之邯郸》中:“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愍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长平之战后,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魏国本来打算出兵救赵,秦国得知后恐吓魏国,扬言谁救赵就先攻击谁。魏国动摇害怕了,派人到邯郸做思想工作,想通过平原君来说服赵国放弃抵抗,一起尊秦为帝,以换取和平。平原君在这种危机的情势之下,开始犹豫,不敢贸然做决断。此时齐国高士鲁仲连恰好来找平原君,在了解了情况后,鲁仲连和魏国派来游说的使者展开辩论,对赵国向秦國称臣的危害、可能对魏国造成的威胁以及如何援救赵国等方面展开辩驳,魏国使者被驳斥得无话可说,深深钦佩鲁仲连的铮铮铁骨,放弃说服赵国,回到魏国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的当机立断和平原君的犹豫不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犹豫:迟疑。迟疑动摇,拿不定主意。
【辨析】
此处的“决”不能误写作“绝”,这里的“决”是决断、做决定之义,没有“断绝”的意思。
【起源与演变】
“犹”据古书所言是一种玃(jué)属动物,而“玃”是古书指称的一种大母猴,遇到点声响、危险,就会立刻蹿到树上去,左顾右盼;“豫”是大象,行动的时候先用鼻子去探测。古人将它们的名字合在一起,组成“犹豫”一词,用以形容人遇事顾虑,退疑。“不决”正是这两两种动物表现出来的特性。
“犹豫不决”作为一个成语,最早出自《战国策·赵策三》中“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中“今乃顿兵进犹豫决”。
【例句】
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字里字外】
这个词的典故出自《战国策·赵策三·围赵之邯郸》中:“秦围赵之邯郸。魏安厘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秦所以急围赵者,前与齐愍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以齐故。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求为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
长平之战后,秦国军队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魏国本来打算出兵救赵,秦国得知后恐吓魏国,扬言谁救赵就先攻击谁。魏国动摇害怕了,派人到邯郸做思想工作,想通过平原君来说服赵国放弃抵抗,一起尊秦为帝,以换取和平。平原君在这种危机的情势之下,开始犹豫,不敢贸然做决断。此时齐国高士鲁仲连恰好来找平原君,在了解了情况后,鲁仲连和魏国派来游说的使者展开辩论,对赵国向秦國称臣的危害、可能对魏国造成的威胁以及如何援救赵国等方面展开辩驳,魏国使者被驳斥得无话可说,深深钦佩鲁仲连的铮铮铁骨,放弃说服赵国,回到魏国去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鲁仲连义不帝秦”,鲁仲连的当机立断和平原君的犹豫不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