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形势下对于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应用有了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设定,作文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基于语文理论知识和自身语文素养的语文应用能力。本文以作文教学有效性提升为研究内容,以作文教学质量提升的切入点为研究方向,得出相关教师在改善作文教学质量方面需要遵循的原则,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①觉得写作文不是自己想写的,乱编的多。②平时语言积累较少,词汇贫乏,难以写具体。③对周围事物缺少细致观察。④缺乏想象力。⑤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初中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善于激趣是学生写作欲望的助动力
作文需要兴趣,有了写作兴趣,学生才能写出好作文。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和激发者。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有了丰富的情感,常常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下便“自有源头活水来”,下笔千言,如有神助。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产生灵感和美感。
(1)文章要感人,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有了对生活的广泛积累和体验,学生才会从心底书写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要让学生写感兴趣的内容。其次作文命题应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学生便会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和冲动。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那比你百倍的夸奖要好上千倍。
二、知识储备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原动力
(1)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过程,而作文是说和写的突出发挥,听和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一个人写作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如何才能让学生有不断的源头活水哦,要让学生读,去读他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有鉴别的读一些文学大作,学生只有参与到听说读写中去,才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去积累词汇,积聚文学的语言,可以说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多读,可以培养语感,可以使语言规范,会学到好多东西的,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要坚持写日记。“不管写什么,无论怎样写,只要写就行。只要写时间长了,由不怕写了,就会想写了。只要想写了,就会越来越好了。这就像跑步,一开始不一定想跑,可是跑着跑着,就越跑越远了,也就越跑越想跑了。”在写日记的果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发现学生日记作品中的闪光点,我就是在学生日记中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而一次次推荐让学生有所期盼也有所收获,我告诉学生:“写日记没什么标准,也没什么规定,在没什么规定的时候,其实是没什么不可以写的。”学生放开胆量随便写,写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管对不对,好不好,写就是了。当学生写到一周时,又拿过来让我看,一句评价,送给学生一首小诗,“很好。”我真没想到!
三、写作技巧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整合力
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
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对于说明类作文没有细致的观察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那么如何去教导学生观察呢?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首先应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可以从色到味,也可以由远及近,可以从里到外,也可以从外到里。可以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也可以从别人的介绍到自己的认识。可以旁证博引,还可以别出心裁。
要学会使用修辞,学会使用描写性的句子,要使语言具体形象,善用多种感官如: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看),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感)。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躲在被窝里(做),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想)!这段文字用上“看、听、感、想、做”的描写,不是空洞的线条,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
四、积极评价是学生积极创作的牵引力
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还要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拿出去发表,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教师视野开阔,积极了解掌握报刊杂志,那些是报刊杂志是刊登学生作品的。此外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等也是不错的方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有效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经了解有几方面的原因:①觉得写作文不是自己想写的,乱编的多。②平时语言积累较少,词汇贫乏,难以写具体。③对周围事物缺少细致观察。④缺乏想象力。⑤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来提高初中孩子的写作能力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善于激趣是学生写作欲望的助动力
作文需要兴趣,有了写作兴趣,学生才能写出好作文。教师是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者、诱导者和激发者。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有了丰富的情感,常常会产生奇妙的想象和丰富的联想,可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笔下便“自有源头活水来”,下笔千言,如有神助。有了丰富的情感,还常常能产生灵感和美感。
(1)文章要感人,首先自己要对生活有所感悟。有了对生活的广泛积累和体验,学生才会从心底书写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要让学生写感兴趣的内容。其次作文命题应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作文内容,学生便会有一种表达的愿望和冲动。如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命题为《××,我想对你说》。又如根据学生最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们可以精心设计游戏内容,游戏前,告诉学生要留意游戏的过程,注意同学的言行和表情。游戏后组织学生说过程,讨论从游戏中懂得的道理。学生玩得兴高采烈,自然会说得兴致勃勃,写起来就不难了。
(2)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发表,那比你百倍的夸奖要好上千倍。
二、知识储备是学生写作能力的原动力
(1)语文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听说读写能力培养过程,而作文是说和写的突出发挥,听和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一个人写作习惯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没有坚持就没有成功,如何才能让学生有不断的源头活水哦,要让学生读,去读他喜闻乐见的作品,要有鉴别的读一些文学大作,学生只有参与到听说读写中去,才能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去积累词汇,积聚文学的语言,可以说这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多读,可以培养语感,可以使语言规范,会学到好多东西的,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要坚持写日记。“不管写什么,无论怎样写,只要写就行。只要写时间长了,由不怕写了,就会想写了。只要想写了,就会越来越好了。这就像跑步,一开始不一定想跑,可是跑着跑着,就越跑越远了,也就越跑越想跑了。”在写日记的果过程中,教师不断的发现学生日记作品中的闪光点,我就是在学生日记中发现学生的优秀作品,而一次次推荐让学生有所期盼也有所收获,我告诉学生:“写日记没什么标准,也没什么规定,在没什么规定的时候,其实是没什么不可以写的。”学生放开胆量随便写,写什么样就什么样,不管对不对,好不好,写就是了。当学生写到一周时,又拿过来让我看,一句评价,送给学生一首小诗,“很好。”我真没想到!
三、写作技巧是学生写作能力的整合力
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学会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会接触课外生活,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学会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如果平时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却指望着“拔苗助长”,一蹴而就,那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时间稍长,学生对写作便失去了兴趣,甚至一写作文就头痛。
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对于说明类作文没有细致的观察是很难写出好作文的,那么如何去教导学生观察呢?应该给予相应的指导,首先应教会学生观察的顺序,可以从上到下,也可从下到上,可以从色到味,也可以由远及近,可以从里到外,也可以从外到里。可以从看得见的到看不见的,也可以从别人的介绍到自己的认识。可以旁证博引,还可以别出心裁。
要学会使用修辞,学会使用描写性的句子,要使语言具体形象,善用多种感官如:爸、妈上街去了,我一个人待在家里。当我看到行人从窗外走过的黑影(看),或是听到厨房里传来“砰砰”的声音(听),我便以为小偷来了,吓得说不出话来(感)。假如小偷来了,他会把我绑起来,用毛巾把我的嘴塞住,不让我喊叫,然后偷我家的钱,搬走我家的电视机(想)。我不敢捉小偷,所以跑进卧室里,锁起了房门,躲在被窝里(做),在被窝里,我一直祈祷:爸、妈,赶快回来吧(想)!这段文字用上“看、听、感、想、做”的描写,不是空洞的线条,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
四、积极评价是学生积极创作的牵引力
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共同的目标。还要把学生写得好的作文拿出去发表,当然这一方面需要教师视野开阔,积极了解掌握报刊杂志,那些是报刊杂志是刊登学生作品的。此外办好班级的习作园地,把优秀的篇段张贴在上面,供全班学生学习、品赏等也是不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