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内在逻辑与路径优化

来源 :思想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对应的两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显性教育因其参与主体地位的主次化、教育内容的计划性和系统性、教育方式的直接性与公开性而具有惊涛拍岸的声势;隐性教育则因其参与主体的相对平等性、教育场域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渗透性和潜隐性而具有润物无声的效果.事实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辩证统一、同向同行的,这既是理论层面规范性决定的,又是现实层面的必要性所赋予的.从理论层面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既具有目标上的同构性,也具有功能上的互补性;现实层面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却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使得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具有现实中的必要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之统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统一和课程育人与文化育人之统一为抓手,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发展、同向同行.
其他文献
以革命遗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党史教学工作的重要教育资源.革命遗址本身既具有史料价值,也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属性.作为教育空间,革命遗址通过感官体验、历史叙述、仪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是做人的工作.学生因思想政治工作而产生深切的获得感,并自觉转化为正确的价值选择,成长为时代新人,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价值所在.学生的实际获得与心理
坚持底线思维必须准确把握其逻辑进路和实践要求,主要体现为5个环节:承认底线是前提,必须首先在思想上承认底线的客观存在和重要意义;找到底线是起点,必须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