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分析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消化系统住院老人营养状况评价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50)。常规组实施干预,实验组在微型营养评价法的应用下,对患者实施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常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数据比较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4%,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BMI、AMC及CC指标数值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消化系统住院老人中的应用,能够在科学评估老人营养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降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保持良好的身体指标状态。
关键词:微型营养评价法;消化系统;住院老人;营养状况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因为消化道功能受损,致使其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食欲降低,诱发各类营养不良的情况[1]。长时间营养不良会对患者机体状态产生较大影响,使其免疫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滞,影响消化系统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整体治疗效果。微型营养评价法(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评价方式,能够对老年人营养状态予以评价,进而实施更加科学的营养干预[2]。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00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展开讨论,评估微型营养评价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50)。实验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27:23,年龄取值在61-86岁范围内,均值为(70.04±3.31)岁。常规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28:22,年龄取值在61-87岁范围内,均值为(70.11±3.25)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调查(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干预,为患者介绍营养支持的重要意义,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实施必要性的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微型营养评价法的应用下,对患者实施营养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1.2.1生化营养指标测定
为患者实施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总蛋白测试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人体实验室指标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予以判断。
1.2.2专业问卷调查
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应用MNA问卷实施测评,具体内容包含四个方面。首先为人体测量,具体包含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上臂围(AMC)、腓肠肌围(CC)及近3个月体重丢失情况[3]。其次即为饮食测评,具体包含患者的食欲状态、饮食类型、餐饮次数、摄食的模式以及是否存在摄食障碍等内容。其三为整体测评,具体包含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以及医疗疾病状态等内容。最后为主观测评,由患者自主实施营养健康情况的评价,判断自身健康行为是否符合标准等。满分为30分,如果调查问卷评分高于23.5分,则代表营养状态良好;分数在17分到23.5分之间,即为潜在营养不佳;低于17分即为营养不良[4]。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记录患者BIM(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AMC(上臂肌围,armmusclecircumference,AMC)及CC(闭合容量,closing capacity,CC)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数据比较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4%,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身体指标对比
相较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BMI、AMC及CC指标数值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微型营养评价法于90年代提出,为专门评价老年人营养状态的方式[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与饮食习惯的转变,消化系统住院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消化系统住院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影响着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需要在明确消化系统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基础上,予以对症治疗。
消化系统患者由于胃肠道产生不适,其食物摄取、吸收效果等均会产生影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进而致使其免疫能力下降,疾病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征[6]。微型营养评价法与传统的营养评价方式具有密切关联,但是更加适合于老年消化内科患者[7]。在老年消化系统住院患者中的应用,需要从入院开始对患者实施营养状态的评估。结合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增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疾病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微型营养评价法主要能够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予以评价,满分为30分。在患者分数高于23.5分的情况下,则代表营养状态良好;分数在17分到23.5分之间,即为潜在营养不佳;低于17分即为营养不良。如果发现患者营养不良或者潜在营养不佳,则需要快速予以营养支持治疗,避免患者营养状态持续下降,降低消化系统住院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使患者机体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王海燕[8]在调查研究中,以549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调查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为临床治疗与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2.06%,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MNA与BMI、MAC、CC、LC、RBC、TP、AL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微型营养评价法应用的方式下,能够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予以评价。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而微型营养评价法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发挥营养干预的指向价值,可以将其纳入到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数据比较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4%,未实施营养评估的常规组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对较高。相较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BMI、AMC及CC指標数值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比较的结果也证实了微型营养评价法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调节患者的免疫能力。
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消化系统老年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体重降低后很多患者难以给出准确的数字,或者一些患者对自身体重降低的问题不自知等。自主评价项目的测评中,患者由于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也无法给予明确答案,进而造成假阳性问题的发生。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针对性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作用,使患者能够清晰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实施每日体重的测量,营养状态的评估等。在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更好的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上述内容,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消化系统住院老人中的应用,能够在科学评估老人营养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降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保持良好的身体指标状态,建议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干预中推广应用,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缩短其住院时间,早期改善老年消化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娟,张亚娜.护理干预在降低胃癌患者化疗后消化系统反应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0):3059-3062.
[2]梁斐,钱惠玉.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营养风险筛查对患者营养支持的意义[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8):115-116.
[3]廖昌贵,陈利芬,叶海丹,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营养支持费用研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157-158.
[4]林丽,张吉才,谢飞,等.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定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03):78-82.
[5]史蓓.对接受化疗时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222-224.
[6]穆艳,许陈玉,李红,等.福州某三甲医院消化病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和营养支持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0):3806-3809.
[7]高晔华,王文涛.早期肠内营养配合护理对策对消化系统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4):3-4.
[8]王海燕.浅谈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7):191-192.
关键词:微型营养评价法;消化系统;住院老人;营养状况
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因为消化道功能受损,致使其消化吸收能力下降,食欲降低,诱发各类营养不良的情况[1]。长时间营养不良会对患者机体状态产生较大影响,使其免疫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滞,影响消化系统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及整体治疗效果。微型营养评价法( 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评价方式,能够对老年人营养状态予以评价,进而实施更加科学的营养干预[2]。文章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100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结合数据调查的结果展开讨论,评估微型营养评价法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将内容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100例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视为调查对象,以任意编号的形式纳入实验组与常规组(n=50)。实验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27:23,年龄取值在61-86岁范围内,均值为(70.04±3.31)岁。常规组患者中男女占比为28:22,年龄取值在61-87岁范围内,均值为(70.11±3.25)岁。组间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区别,可以实施分组调查(p>0.05)。
1.2方法
常规组实施干预,为患者介绍营养支持的重要意义,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实施必要性的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微型营养评价法的应用下,对患者实施营养干预。具体方式如下。
1.2.1生化营养指标测定
为患者实施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总蛋白测试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人体实验室指标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予以判断。
1.2.2专业问卷调查
由接受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应用MNA问卷实施测评,具体内容包含四个方面。首先为人体测量,具体包含患者的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上臂围(AMC)、腓肠肌围(CC)及近3个月体重丢失情况[3]。其次即为饮食测评,具体包含患者的食欲状态、饮食类型、餐饮次数、摄食的模式以及是否存在摄食障碍等内容。其三为整体测评,具体包含患者的心理状态、生理状态以及医疗疾病状态等内容。最后为主观测评,由患者自主实施营养健康情况的评价,判断自身健康行为是否符合标准等。满分为30分,如果调查问卷评分高于23.5分,则代表营养状态良好;分数在17分到23.5分之间,即为潜在营养不佳;低于17分即为营养不良[4]。
1.3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记录患者BIM(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AMC(上臂肌围,armmusclecircumference,AMC)及CC(闭合容量,closing capacity,CC)指标变化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 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
常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数据比较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4%,组间差值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常规组与实验组患者的身体指标对比
相较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BMI、AMC及CC指标数值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微型营养评价法于90年代提出,为专门评价老年人营养状态的方式[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与饮食习惯的转变,消化系统住院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加,而消化系统住院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影响着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需要在明确消化系统住院患者营养状态的基础上,予以对症治疗。
消化系统患者由于胃肠道产生不适,其食物摄取、吸收效果等均会产生影响,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进而致使其免疫能力下降,疾病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特征[6]。微型营养评价法与传统的营养评价方式具有密切关联,但是更加适合于老年消化内科患者[7]。在老年消化系统住院患者中的应用,需要从入院开始对患者实施营养状态的评估。结合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评价结果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增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营养状态,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对老年患者疾病的恢复,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微型营养评价法主要能够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予以评价,满分为30分。在患者分数高于23.5分的情况下,则代表营养状态良好;分数在17分到23.5分之间,即为潜在营养不佳;低于17分即为营养不良。如果发现患者营养不良或者潜在营养不佳,则需要快速予以营养支持治疗,避免患者营养状态持续下降,降低消化系统住院患者的不良问题发生率,使患者机体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王海燕[8]在调查研究中,以549例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视为调查对象,用微型营养评价法(MNA)调查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状况,为临床治疗与营养干预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消化系统疾病老年人营养不良发生率为32.06%,根据Pearson相关分析,MNA与BMI、MAC、CC、LC、RBC、TP、ALB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在微型营养评价法应用的方式下,能够对患者的营养状态予以评价。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而微型营养评价法的应用,则能够有效发挥营养干预的指向价值,可以将其纳入到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
本次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常规组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数据比较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4%,未实施营养评估的常规组患者,其营养不良发生率相对较高。相较于常规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BMI、AMC及CC指標数值均相对较高,组间数据比较的结果也证实了微型营养评价法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调节患者的免疫能力。
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消化系统老年患者营养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比如体重降低后很多患者难以给出准确的数字,或者一些患者对自身体重降低的问题不自知等。自主评价项目的测评中,患者由于相关知识掌握不足,也无法给予明确答案,进而造成假阳性问题的发生。针对于上述问题,需要充分发挥针对性干预与健康教育的作用,使患者能够清晰饮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科学实施每日体重的测量,营养状态的评估等。在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更好的达到临床治疗效果。
综合上述内容,微型营养评价法在消化系统住院老人中的应用,能够在科学评估老人营养状态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营养干预,降低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保持良好的身体指标状态,建议在消化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营养干预中推广应用,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缩短其住院时间,早期改善老年消化内科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薛娟,张亚娜.护理干预在降低胃癌患者化疗后消化系统反应中的应用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20):3059-3062.
[2]梁斐,钱惠玉.消化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实施营养风险筛查对患者营养支持的意义[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18):115-116.
[3]廖昌贵,陈利芬,叶海丹,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营养风险评估及营养支持费用研究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8):157-158.
[4]林丽,张吉才,谢飞,等.患者全面主观营养评定和营养风险筛查2002在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评估中的应用比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8,24(03):78-82.
[5]史蓓.对接受化疗时发生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的效果研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0):222-224.
[6]穆艳,许陈玉,李红,等.福州某三甲医院消化病患者营养风险、营养不足和营养支持的调查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0):3806-3809.
[7]高晔华,王文涛.早期肠内营养配合护理对策对消化系统重症患者的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4):3-4.
[8]王海燕.浅谈导致老年住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及其与并发症的关系[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7):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