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井下作业的特点、现状分析,对策等,井下作业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达到保证整个井下作业各施工环节的得到全面控制,实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平稳发展。
[关键词]安全生产 安全监督 安全管理 井下作业 违章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270-01
前 言:在井下作业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中间梗阻”的现象,上級指示、文件、制度不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迟缓。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习惯性违章。因此,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监督,下大力力气抓好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全过程监督中来,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
一、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井下作业包括钻井完井后的试油、油气层的增产措施以及采油气、水井的维修作业,作业一般都在井筒内进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工期短,任务重。检泵作业在井下作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60%-80%),平均作业周期为2天,高产井的作业周期基本控制在24小时以内。新井投产通常也在24小时内完井,而且大都是数口井连续作业,任务非常之重,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2、作业流动性大、环境复杂。由于井下作业的工期短,井点分散,所以作业的流动性非常大,处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状态。另一方面,井下作业的环境比较复杂,部分作业现场受井场环境的影响,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直接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3、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大修和措施施工的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尤其是近两年的新工艺较多,如套管燃气动力补贴、高能气体压裂、负压反排增注、长效清防垢等。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用工形式的转变,临时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员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大,素质参差不齐。
5、市场化队伍多,施工人员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环保知识,安全意识差;
6、施工现场交叉作业较多。如:措施作业准备中的吊装作业、特车作业、投产投注中与吊装施工及地面施工交叉作业,等等。
由于以上特点,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因此,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二、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
1、传统的安全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的井下作业安全管理中,表现为粗放式的传统安全管理、经验管理和事后处置。经验管理是侥幸,缺乏系统严谨的管理程序。
2、井下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现状
(1)、虽然有严谨的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但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处于经验式的管理,造成有制度但执行不严谨。
(2)、正规化队伍随着重组改制越来越少,市场化队伍越来越多。重组改制后,企业的专业队伍压缩了,造成了市场化队伍增加,给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考验。由于社会化人员用工增多,人员缺泛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造成施工过程中隐患问题层出不穷,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说,安全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亟待提高。
3、事故原因分析、
(1)、违章者认识不到自己的违章行为。这主要有专业知识不够、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固守传统做法四种情况。安全知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相关知识的欠缺。安全意识不强主要有几种原因:责任心不强,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没有充分估计,存在侥幸心理。如果一个员工的辨别能力不够,必然会产生跟随性的习惯性违章。而且,习惯性违章本身具有传承性和感染性。如果一个员工在一次习惯性违章后没有被制止也没有引发事故,不仅对他本人下一次的违章是一种“鼓励”,他身边的员工也很容易效仿。
(2)、嫌麻烦、图省事、得过且过。安全第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安全不会自己凭空产生,它是我们落实各种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的结果。要落实这些措施,就必然会产生很多“额外工作”,虽然它们是保命的必要劳动,但还是有人嫌麻烦。在安全与效率不冲突的时候,安全大多能得到重视和保障。但当两者不能兼顾时,就有人认为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带来的效率降低是无法忍受的。正如认为等红灯浪费时间而把自己置身于滚滚车流一样。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方针,但由于“工作第二”没有得到确立和强调,致使安全多数情况下与进度、效益、成本等并列第一,从而徒具第一的虚名。
(3)、由于规章制度本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员工不愿意或不便于执行造成违章。总体来看,各种规章制度是经过专家认真编写、审核的,是我们应该执行的合理有效的刚性条款。但它终究是人写的,所以,存在个别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就很正常。如果员工违反了这种条款,我们不仅不能严厉查处,而且要在听取员工辩解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在确认规章制度的确不合理后,立即提出修改建议。
(二)、对策
1、完善井下作业安全监督监管机构和强化监督检查。
2、从严考核。
3、管理上强化制度的落实,强化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4、设置专业的监督人员,加大对违章行为的纠正和处罚。
5、通过全过程的监督,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6、井下作业安全设计到了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监督人人有责。
三、井下作业中安全监督工作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1、完善井下作业监督制度
2、着力抓好安全检查
在井下作业中,安全检查分为日常性的安全检查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日常性的安全监督检查
一是做好井下作业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如:方案制度、审批程序的符合、开工许可证的签发、施工前的准备等。二是做好施工过程安全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如:打开井口、安装防喷器等,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操作,对违章及时纠正,出现隐患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做好施工收尾的验收检查。包括收拾工具、清洁井场、恢复工艺流程、正常交接等。
针对性安全检查
一是根据井下作业队伍素质、现场难易程度以及施工风险性评价,有重点对作业队伍进行检查。二是根据施工的措施特点,对重点措施和重点工序进行监督检查。三是 对“三高区域”井下作业重点进行监督检查。
3、抓好安全教育培训
(1)、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情况。是否建立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职工按规定参加了相应级别的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档案。
(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司钻证,井控证)上岗情况。是否做到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复审率达100%,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3)、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情况。有无消防知识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以及消防演练计划、演练记录。
4、抓好井控工作
(1)、监督是否建立建全了井控八项工作制度,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资料是否齐全。
(2)、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包括能否制定各种工况(射孔、冲洗、打捞等)下的应急预案,并有不断改进与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度,有应急预案的管理档案,有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程序。
(3)、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包括有无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有演练记录、演练报告、演练效果分析。
(4)、能否根據演练情况和生产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应急预案。
四、几点认识
1、通过井下作业监督,严把了开工入口关,使施工现场更加规范。
2、强化过程监督,切实把安全措施落了到实处。
3、通过隐患的及时查处、整改,以及对违章人员的严厉处罚,使井下作业更安全。
[关键词]安全生产 安全监督 安全管理 井下作业 违章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22-0270-01
前 言:在井下作业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安全安全生产管理存在“中间梗阻”的现象,上級指示、文件、制度不落实,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不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虽然早已家喻户晓,但实际上是喊得多、落实得少,叫得响、行动迟缓。安全事故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习惯性违章。因此,加强生产过程安全监督,下大力力气抓好现场安全措施的落实,不断规范现场作业行为,推行标准化作业,将安全工作真正从事后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全过程监督中来,实现安全管理关口前移,才是扭转不安全局面的有效措施。
一、井下作业的安全生产特点
井下作业包括钻井完井后的试油、油气层的增产措施以及采油气、水井的维修作业,作业一般都在井筒内进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工期短,任务重。检泵作业在井下作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60%-80%),平均作业周期为2天,高产井的作业周期基本控制在24小时以内。新井投产通常也在24小时内完井,而且大都是数口井连续作业,任务非常之重,人员超负荷工作的现象比较普遍。
2、作业流动性大、环境复杂。由于井下作业的工期短,井点分散,所以作业的流动性非常大,处于“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状态。另一方面,井下作业的环境比较复杂,部分作业现场受井场环境的影响,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直接影响施工的正常进行。
3、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大修和措施施工的工艺复杂,工序繁多,尤其是近两年的新工艺较多,如套管燃气动力补贴、高能气体压裂、负压反排增注、长效清防垢等。
4、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由于用工形式的转变,临时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员的流动性也随之增大,素质参差不齐。
5、市场化队伍多,施工人员缺少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安全环保知识,安全意识差;
6、施工现场交叉作业较多。如:措施作业准备中的吊装作业、特车作业、投产投注中与吊装施工及地面施工交叉作业,等等。
由于以上特点,在井下作业施工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因此,将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保证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二、井下作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
1、传统的安全管理思想根深蒂固
在传统的井下作业安全管理中,表现为粗放式的传统安全管理、经验管理和事后处置。经验管理是侥幸,缺乏系统严谨的管理程序。
2、井下作业过程安全管理现状
(1)、虽然有严谨的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但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仍然处于经验式的管理,造成有制度但执行不严谨。
(2)、正规化队伍随着重组改制越来越少,市场化队伍越来越多。重组改制后,企业的专业队伍压缩了,造成了市场化队伍增加,给井下作业安全生产提出了新的考验。由于社会化人员用工增多,人员缺泛经常性的专业培训,造成施工过程中隐患问题层出不穷,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说,安全从业人员专业化素质亟待提高。
3、事故原因分析、
(1)、违章者认识不到自己的违章行为。这主要有专业知识不够、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不强、固守传统做法四种情况。安全知识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危险的识别能力、事故防范措施、事故应急措施相关知识的欠缺。安全意识不强主要有几种原因:责任心不强,对事故后果的严重性没有充分估计,存在侥幸心理。如果一个员工的辨别能力不够,必然会产生跟随性的习惯性违章。而且,习惯性违章本身具有传承性和感染性。如果一个员工在一次习惯性违章后没有被制止也没有引发事故,不仅对他本人下一次的违章是一种“鼓励”,他身边的员工也很容易效仿。
(2)、嫌麻烦、图省事、得过且过。安全第一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大家都知道安全的重要性。但安全不会自己凭空产生,它是我们落实各种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应急措施的结果。要落实这些措施,就必然会产生很多“额外工作”,虽然它们是保命的必要劳动,但还是有人嫌麻烦。在安全与效率不冲突的时候,安全大多能得到重视和保障。但当两者不能兼顾时,就有人认为实施各种安全措施带来的效率降低是无法忍受的。正如认为等红灯浪费时间而把自己置身于滚滚车流一样。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方针,但由于“工作第二”没有得到确立和强调,致使安全多数情况下与进度、效益、成本等并列第一,从而徒具第一的虚名。
(3)、由于规章制度本身有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员工不愿意或不便于执行造成违章。总体来看,各种规章制度是经过专家认真编写、审核的,是我们应该执行的合理有效的刚性条款。但它终究是人写的,所以,存在个别错误或不合理的地方就很正常。如果员工违反了这种条款,我们不仅不能严厉查处,而且要在听取员工辩解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在确认规章制度的确不合理后,立即提出修改建议。
(二)、对策
1、完善井下作业安全监督监管机构和强化监督检查。
2、从严考核。
3、管理上强化制度的落实,强化岗位责任制的落实。
4、设置专业的监督人员,加大对违章行为的纠正和处罚。
5、通过全过程的监督,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漏洞。
6、井下作业安全设计到了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安全,监督人人有责。
三、井下作业中安全监督工作必须做好的几项工作 1、完善井下作业监督制度
2、着力抓好安全检查
在井下作业中,安全检查分为日常性的安全检查和针对性的安全检查。
日常性的安全监督检查
一是做好井下作业开工前的安全检查。如:方案制度、审批程序的符合、开工许可证的签发、施工前的准备等。二是做好施工过程安全措施落实的监督检查。如:打开井口、安装防喷器等,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操作,对违章及时纠正,出现隐患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做好施工收尾的验收检查。包括收拾工具、清洁井场、恢复工艺流程、正常交接等。
针对性安全检查
一是根据井下作业队伍素质、现场难易程度以及施工风险性评价,有重点对作业队伍进行检查。二是根据施工的措施特点,对重点措施和重点工序进行监督检查。三是 对“三高区域”井下作业重点进行监督检查。
3、抓好安全教育培训
(1)、抓好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落实情况。是否建立了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制度,职工按规定参加了相应级别的培训,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做到有计划、有落实、有考核、有档案。
(2)、特种作业人员持证(司钻证,井控证)上岗情况。是否做到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率达100%,特种作业人员复审率达100%,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和考核制度。
(3)、消防知识培训与演练情况。有无消防知识的培训制度、培训计划、培训记录,以及消防演练计划、演练记录。
4、抓好井控工作
(1)、监督是否建立建全了井控八项工作制度,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资料是否齐全。
(2)、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包括能否制定各种工况(射孔、冲洗、打捞等)下的应急预案,并有不断改进与完善应急预案的制度,有应急预案的管理档案,有保障应急预案实施的程序。
(3)、应急预案演练情况。包括有无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有演练记录、演练报告、演练效果分析。
(4)、能否根據演练情况和生产情况的变化,不断改进应急预案。
四、几点认识
1、通过井下作业监督,严把了开工入口关,使施工现场更加规范。
2、强化过程监督,切实把安全措施落了到实处。
3、通过隐患的及时查处、整改,以及对违章人员的严厉处罚,使井下作业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