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病人女,50岁.无明显诱因咳嗽,有少量血丝痰2年,咳血逐渐加重伴背部疼痛.X线胸片(图1)及CT(图2)均提示左肺多发占位,考虑以肺癌或肺母细胞瘤可能性大.2006年10月全麻下经左侧第6肋后外侧切口行探查术.术中见左肺上叶中部8 cm×6 cm×5 cm肿物,下叶中部可见3 cm×2 cm ×2 cm肿物,均未突出脏层胸膜,行左肺上叶切除,下叶肿物挖除,清除肿大淋巴结.术后病人顺利恢复,10d出
【机 构】
:
100054,北京市健官医院胸外科,100054,北京市健官医院胸外科,100054,北京市健官医院胸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人女,50岁.无明显诱因咳嗽,有少量血丝痰2年,咳血逐渐加重伴背部疼痛.X线胸片(图1)及CT(图2)均提示左肺多发占位,考虑以肺癌或肺母细胞瘤可能性大.2006年10月全麻下经左侧第6肋后外侧切口行探查术.术中见左肺上叶中部8 cm×6 cm×5 cm肿物,下叶中部可见3 cm×2 cm ×2 cm肿物,均未突出脏层胸膜,行左肺上叶切除,下叶肿物挖除,清除肿大淋巴结.术后病人顺利恢复,10d出院。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双向腔肺分流术后不同通气程度对脑血流及系统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8例功能性单心室行双向腔肺分流术病儿.术后3~5 h血流动力学平稳后进行研究,初始呼吸机参数设定容量控制的SIMV模式.通过调整呼吸机频率获得不同通气状态.更换通气状态后20 min记录数据,记录3种连续的通气状态下动脉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内动脉多普勒血流频谱,用近红外组织血氧监测仪持续监测脑组织血氧参数.结
1994年6月至2008年1月,我们收治心脏外伤者23例,其中8例(34.8%)心内结构损伤,现将我们对这类创伤的临床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Boerhaave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致死性食管疾病[1].多见于30~60岁成年男性[2-3].传统的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抗感染和营养支持.近来支架在本病治疗中的应用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了挑战。
病婴 男,2岁.发现心脏杂音1年余.易感冒,发育差,口唇无发绀,无杵状指.心率136 7欠/min,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可闻及3/Ⅳ级收缩期杂音,第2心音亢进.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右室大。
胸腺囊肿较为罕见,无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易与其他纵隔疾病尤其是胸腺瘤相混淆,确诊率低.手术是胸腺囊肿的确诊手段,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000年11月至2008年7月,我们为20例胸腺囊肿病人行了胸腔镜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越来越多高龄冠心病病人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我们回顾总结了1998年6月至2007年12月286例70岁以上病人行CABG术的情况,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LABP)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预防性应用的效果.方法 41例高危CABG病人围术期应用IABP辅助,其中20例为预防性应用(Y组),21例为CABG围术期发生严重低心排被迫应用(B组).术前两组性别、年龄、体表面积、心功能、射血分数、病变程度基本一致,仅冠心病合并室壁瘤情况,Y组显著高于B组(70%对38.1%P=0.04).结果 Y组与B组生存率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我们对20例持续性心房纤颤病人使用Atricure经心外膜双极射频消融技术进行改良迷宫Ⅲ(Cox maze Ⅲ)手术进行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病人 男,29岁.前胸壁隐痛4个月,1个月前扪及胸骨中段隆起,无发热、咳嗽及其他不适.查体:第3前肋平胸骨处扪及略高出胸骨的肿块,约3.0 cm× 3.0 cm,质地硬,轻度压痛.胸骨侧位片(图1)及胸部CT(图2)检查示胸骨体中部左、前方1.5 cm×1.0 cm骨质破坏,边缘欠光整,前缘骨皮质破坏中断.全身核素骨扫描检查未见明确异常放射性浓聚影.胸骨病灶穿刺活检涂片病理检查:见较多淋巴细胞、浆
肺癌根治术后发现肺部孤立性病变临床上很难区分其是转移还是二次原发肺癌,许多学者主张积极手术治疗.我们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再次手术切除局部复发肺癌(locallyrecurrent lung cancer,LRLC)与二次原发肺癌(second pimsry lung cancer,SPLC)的预后情况及围手术期风险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