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 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盲目的“合做“,最终导致低效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小组合作呢?
一、 “合坐”要合理
小组的组建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做好小组长的推选与培养。小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当组长,让其产生兴趣和热情。四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合做”要明确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合作“要实效
(一)合作探究 ,责任到人
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习任务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要求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二)注重引领,及时调控
学生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教学中: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等亲历活动得出多种公式:
公式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
公式4: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一环节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广泛的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得出了多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你认为哪一种好理解呢?”
学生甲:“我看用公式1好理解。”
学生乙:“公式1、4相同,我想应该用公式1。”
学生丙:“四种方法都能求出同一梯形面积,说明都是正确的,但是第二种解法好,文字连在一起最后除以2美观,第二种后边的括号是多余的,第三种中间除以2,总觉得不顺。”
多聪明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是啊,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多种途径的推导都得出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且都正确,其实同学们如将2、3式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变换的话,都可转化为第一式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放手是胆识问题。有扶、有放,放扶结合,让学生在猜、剪、拼、想、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探索、发展,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三)汇报交流,加强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四)培养习惯,有效训练
(1)课前主动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正是指多种思想的碰撞,如果有了课前自主探究的基础,才能真正进入问题解决的核心。主动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学生各方面发展意义深远。
(2)参与发言的习惯。某个教育家曾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手中分别还是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那我们头脑中就分别有两个思想了。合作学习的优势正在于此。(3)认真倾听的习惯。我们不仅强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我们同样强调学生在"合作"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听的习惯养成中,不仅包括"态度"问题的养成,也应包括一些方法上的养成,比如:笔录他人说话的要点的习惯,或者礼貌的要求他人复述的习惯等等。
这些看似很小的习惯方面的养成,往往决定着我们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在学业成就、人格修养的高度。
总之,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促进你的浑然一体的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合作中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只注重学生形式上的“合坐”和“合做“是不可取的,要实现“合坐”“合做”与“合作”的真正统一!
一、 “合坐”要合理
小组的组建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做好小组长的推选与培养。小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这段时间,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当组长,让其产生兴趣和热情。四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合做”要明确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合作“要实效
(一)合作探究 ,责任到人
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并且学习任务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要求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二)注重引领,及时调控
学生合作学习不能忽视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抓住合作契机及时引导。可以在新知探就的过程中引导;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引导;在灵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积累中努力丰富文本和自我中引导;在小组合作的有效方法和形式上加以引导等。
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一课教学中: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动脑等亲历活动得出多种公式:
公式1: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3:梯形面积=(上底+下底)÷2×高
公式4: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一环节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也能理解,但只是按部就班,谈不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顺着学生的思路走,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广泛的自主权、选择权,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舞台和时空。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同学们得出了多种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你认为哪一种好理解呢?”
学生甲:“我看用公式1好理解。”
学生乙:“公式1、4相同,我想应该用公式1。”
学生丙:“四种方法都能求出同一梯形面积,说明都是正确的,但是第二种解法好,文字连在一起最后除以2美观,第二种后边的括号是多余的,第三种中间除以2,总觉得不顺。”
多聪明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是啊,同学们的想法都很好,多种途径的推导都得出了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且都正确,其实同学们如将2、3式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变换的话,都可转化为第一式的……”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放手是胆识问题。有扶、有放,放扶结合,让学生在猜、剪、拼、想、议等多种形式的学习中探索、发展,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
(三)汇报交流,加强评价
每次小组活动之后教师都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和探讨中,使思维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分阶段在小组内对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合作是否友好、工作是否认真负责等方面进行,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四)培养习惯,有效训练
(1)课前主动探究的习惯。“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正是指多种思想的碰撞,如果有了课前自主探究的基础,才能真正进入问题解决的核心。主动探究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发展学生各方面发展意义深远。
(2)参与发言的习惯。某个教育家曾说过: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苹果,我们手中分别还是一个苹果;你给我一个思想,我给你一个思想,那我们头脑中就分别有两个思想了。合作学习的优势正在于此。(3)认真倾听的习惯。我们不仅强调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我们同样强调学生在"合作"中要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听的习惯养成中,不仅包括"态度"问题的养成,也应包括一些方法上的养成,比如:笔录他人说话的要点的习惯,或者礼貌的要求他人复述的习惯等等。
这些看似很小的习惯方面的养成,往往决定着我们课堂“合作学习”的效果,甚至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在学业成就、人格修养的高度。
总之,合作学习方式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需要我,我需要你,你帮助我,我促进你的浑然一体的方式。因此,在合作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合作中有所“作为”,有所收获。只注重学生形式上的“合坐”和“合做“是不可取的,要实现“合坐”“合做”与“合作”的真正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