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于2014年11月7-9日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这是中模首次在华东地区举行,也是历届中模人数最多、高校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联合国活动强调将学生的知识与外语、技巧与沟通相结合,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卓越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
关键词:高校;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外语;沟通沟通;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01-03
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提高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于2014年11月7-9日在我校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这是中模首次在华东地区举行,也是历届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次大会准备充分、服务周到、辩论激烈、亮点纷呈,得到了澳人权委员会、联合国驻华机构、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参会各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本次大会相关工作如下:
一、大会背景介绍
1.模拟联合国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概况。“模拟联合国”活动(Model United Nations)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北京大学引入中国。如今已经在中国各高校广泛开展,并取得强烈的反响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在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中,学生们模仿联合国的工作职能和运行规则,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共同制定各项决议和报告,模拟通过联合国行动来影响世界。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联合国的运作程序、条约发起及维护各国政策和利益平衡的方式,扩展延伸他们对于世界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CNMUN)是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的年度模拟联合国活动,旨在中国国内宣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普及联合国知识,推动青年人理解和支持联合国,是中国国内目前最具影响、最贴近联合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2.主办方情况介绍。中国联合国协会(简称“中国联协”)是外交部直属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中国联协是“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简称“世联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在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享有“全面咨商地位”。中国联协同时也是“与联合国有咨商关系的非政府组织会议”的成员、联合国新闻部的联系会员。中国联协的宗旨是普及联合国知识,促进对联合国组织及其活动的了解、研究和宣传;促进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合作。中国联协总部设在北京,由会长和副会长主持会务,秘书处在总干事和副总干事领导下负责日常工作。
二、本届会议概况
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以及东南大学教务处共同出资赞助,外国语学院承担总协调工作。本届中模于2014年11月7-9日在我校四牌楼校区举行,会期两天半。大会设置三个分议题委员会和一个主新闻中心,模拟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主题为“国际老人年的后续行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三个分议题分别为:议题一:老年人虐待及暴力侵害的防范;议题二: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预防;议题三:老年人体面工作的提供与就业保障。主新闻中心模拟了全球八大主流媒体通讯社——法新社、美联社、共同社、中东社、泛非社、路透社、塔斯社、新华社,由会前报名选拔出的各校参会学生扮演编辑或记者,对本次大会进行实时新闻跟踪报道,制作成报纸和视频新闻向参会代表即时发布。这种方式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英文写作能力。本届中模是历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澳门大学、台湾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123所国内其他高校的483名师生(其中各委员会代表302人,MPC代表32人,主席团19人,指导老师64人,观察员66人);大会还邀请了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全国老龄工委、联合国驻华系统、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派出的近二十名嘉宾、评委。
三、会议组织的效果与特点
1.级别高规模大,有效提升学校的综合声誉和影响力。邀请联合国驻华机构、外交部国际司、澳大利大人权委员会、奎克公益服务委员会、全国老龄工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代表参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澳驻华大使孙芳安发来贺信。来自澳大利亚、台湾、澳门等国内外123所高校的483名代表参会,在华东地区尚属首次,是历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内地参会高校分布广泛,囊括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除江苏本地参会高校有17所之外,北京高校也超过10所,其他参会高校数目较多的还包括陕西、上海、湖北、辽宁、山东等地,另外甘肃、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离南京比较远的地区也有高校参会。而且这些高校之中,除了少部分理工科院校之外,多为以人文社科类见长的综合性院校或语言类、财经政法类大学。此次高级别模联大会的成功举办,也充分展示了我校“科学与人文平衡”的办学传统以及我校学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素质素养,给外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了我校的综合影响力。另外,中新网、腾讯网、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现代快报、龙虎网、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本届模联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也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
2.校内参与广泛,拓宽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前期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此次大会吸引了各院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模拟联合国活动进一步为学生所了解和接触,成为学生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有效平台。首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联合国的运作程序、条约发起及维护各国政策和利益平衡的方式,扩展延伸其对于世界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联合国活动强调将学生的知识与外语、技巧与沟通相结合,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卓越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另外,学生充分参与到大会的筹办、接待等工作中,也充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探索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都有所增强。 3.准备充分、注重细节、服务周到。大会筹备工作团队周密规划大会接待、学术、组织方案,召开协调会、布置会,仔细推敲细节,为大会专家评委团、参会高校提供周到的服务和高水平学术、组织水平,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会后中国联合国协会、各高校纷纷发来感谢信。从确定承办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到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经历了长达七个月的筹备阶段。筹备阶段事务繁复琐碎,但在校领导、学校各部门以及院系领导老师、学生团队的齐心努力下,各项工作得以按照日程顺利推进。此次大会的筹备也充分借鉴吸收了往届的经验教训,对于许多环节都加以改进和完善,比如建立了学生、老师的网上交流平台,改进评分标准,用闭幕式上介绍委员会决议代替全体大会,充分利用大会官网进行资源共享,为参会学生提供通宵工作室等等。会后的调查显示,这些举措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可和赞赏。
4.辩论激烈、亮点纷呈、成果显著。模拟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采用单代表制和双代表制,以“国际老人年的后续行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为会议主题,下设三个分议题:老年人虐待及暴力侵害的防范;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预防;老年人体面工作的提供与就业保障。在三天会议中,各国代表按照联合国会议的规程进行发言、游说、辩论和谈判,充分展现了写作、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资料收集和分析等综合能力,体现了出色的外交和政治才干。通过这三天的接触和沟通,代表们相互切磋,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形成的部分决议也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高水准的嘉宾评委也保证了大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作为联合国、外交、人权和老龄问题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他们的观点、表达、眼界和风采为大会增色不少,对青年学生来说也是十分生动的指导。
四、组织经验与不足
1.主要经验:①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刘波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接待外事组、宣传组、保卫组、财务组、技术场地组、后勤保障组、学术组、会务组、制定详细的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组委会认真听取主办方中国联合国协会的意见建议,综合往届做法,立足本校情况制定了比较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初步确定了大会规模、学术框架、筹备工作进程、场地食宿安排以及主席团选拔等事宜。此方案随着之后的工作开展也在不断调整修改,对整个活动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领导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多位校领导亲自参与指导大会筹备工作,出席大会相关活动。外国语学院作为主要协调单位,院领导非常重视关心筹备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全力支持,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③发挥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模联大会的筹备和开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学生承担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由学生组成的秘书处是筹办大会的骨干力量,负责学术准备、材料翻译、活动主题用品的设计制作、与各高校反复联系确认参会人员情况、调整住宿安排等工作。他们积极准备、细心筹划、分工合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其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另一个重点的工作就是组成大会志愿者进行服务。此次共招募选拔对接各高校以及嘉宾评审志愿者共73人,分为嘉宾评委志愿者1组、参会代表接待组6组,机动组1组,他们在志愿者工作中热情负责,能够独挡一面,解决了很多临时性的问题,保证了注册、拍照、开会等过程的有序推进。④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由于这也是我校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模联活动,模联活动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也遇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代表交通补贴的发放、嘉宾接待工作的经常性变动等等。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齐心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展现出团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活动的冲刺阶段,院办行政人员全体上阵,加班加点进行准备;三天的会期期间一直坚守岗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可以说,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全院上下的心血和汗水,是大家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2.不足之处与思考。①各部门工作推进的过程没能统一把握。太多的精力投入在学术和外联部门,技术和会务部分则稍显薄弱。后期工作任务非常集中繁重,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又是外界直接可见、不容有失的,由于人员不足和时间仓促的原因,使筹备进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延误,也出现了一些疏漏,幸而抓紧弥补,没造成较大影响。应该更大程度地发挥秘书长团队的作用,加强沟通,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大事项一定要反复确认。②没能最大程度地发动专业老师参与,学术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筹办此次大会,由于缺乏有经验的老师做指导,学术工作虽然耗费了很多精力,但不免有埋头苦干、闭门造车之感,选拔出的主席团成员的水平也略有参差,对开会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模拟联合国活动注重集外语、专业性、学术性、教育性于一体,专业老师对于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活动效果。在这一点上,我校做得还不够充分,这也是我们今后改进的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国际关系、外语、经济社会、演讲辩论等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③对我校参会代表队的培养指导不够,我校模联参会水平有待提高。我校自成立模联社团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参会办会经验,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大,还没有培养出一批真正擅长模联工作的学生,此次的大会现场也反映出这一问题。往后的模联发展,不能仅满足于松散的社团活动模式,还需要更加系统地做好规划,建立规范、有效、有持续性的活动机制,更好地发挥模联活动的育人作用。④场地设施方面估计不足。出于解决四五百人住宿的考虑,会场选定了四牌楼校区。但老校区满足座位、主席台放置、音响话筒设备要求的空闲场地非常有限,经过多种方案的调整,最终确保了分会场、评委讨论室、新闻中心工作室、社交晚会会场等场地。但是有些会场因为座位拥挤、座椅移动声音较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议的效果。
五、几点思考
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切合联合国时下关心热点问题,通过激发参会代表对未来联合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方向的浓厚兴趣,从现实出发,利用会议进程中思维的碰撞,制定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和制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培养青年学生的领导力、决策力以及全球视野,是具有切实意义的。这也能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我们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1.整个会议是以英语作为沟通语言来进行的,虽然有许多代表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使用英语来发言并没有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障碍;擅长沟通,强调国际间的合作,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的代表更能在会议中脱颖而出。这对学生在原本的学习任务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的教学工作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递上,它的内涵应是更广阔的对人的培养,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应地,我们的课程设置,我们的教材选择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学的层面上,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拓展各种知识的广阔空间。
2.本次大会中,川外、广外的代表团体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在最终评奖结果中也几乎包揽了个人、团体的最高奖项,这与他们的培养选拔机制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就是通过校内、校际、国际模联活动锻炼队伍,形成有梯度的模联核心团队,他们选送参与中模的均为经验十分丰富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其次,他们开设了联合国研究或者国际关系的双语课程,进行相关的知识竞赛以及教学实战,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另外,注重对于学生国际外交礼仪方面的培训,利用外事接待、重大活动的机会进一步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3.在全国各大高校的模联团队中,已经有不少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了国际公务员行列,我校最初走出去接触模联也是出于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校友——刘炎琦的推动。所以模联活动的推广,也是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最高宗旨也是培养国际人才,是为中国培养走上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的人才。大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热情很高,我们应该积极引导这种热情,吸纳更多的语言功底比较好、关心国际形势、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加入。通过培训交流、各层次的模拟实践活动形成多样化、常态化、国际化的活动模式,利用本次举办大会的资源与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关键词:高校;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外语;沟通沟通;协作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01-03
为推进教育国际化战略,提高学生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人才,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于2014年11月7-9日在我校四牌楼校区成功举办。这是中模首次在华东地区举行,也是历届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本次大会准备充分、服务周到、辩论激烈、亮点纷呈,得到了澳人权委员会、联合国驻华机构、中国联合国协会的充分肯定,也受到参会各高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本次大会相关工作如下:
一、大会背景介绍
1.模拟联合国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概况。“模拟联合国”活动(Model United Nations)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吸引了全球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这项活动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北京大学引入中国。如今已经在中国各高校广泛开展,并取得强烈的反响和学生的热情参与。在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中,学生们模仿联合国的工作职能和运行规则,分别代表不同的国家,共同制定各项决议和报告,模拟通过联合国行动来影响世界。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们可以了解联合国的运作程序、条约发起及维护各国政策和利益平衡的方式,扩展延伸他们对于世界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CNMUN)是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的年度模拟联合国活动,旨在中国国内宣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普及联合国知识,推动青年人理解和支持联合国,是中国国内目前最具影响、最贴近联合国的模拟联合国活动,该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一届。
2.主办方情况介绍。中国联合国协会(简称“中国联协”)是外交部直属的全国性非政府组织。中国联协是“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简称“世联会”)的创始会员之一,在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享有“全面咨商地位”。中国联协同时也是“与联合国有咨商关系的非政府组织会议”的成员、联合国新闻部的联系会员。中国联协的宗旨是普及联合国知识,促进对联合国组织及其活动的了解、研究和宣传;促进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友谊和合作。中国联协总部设在北京,由会长和副会长主持会务,秘书处在总干事和副总干事领导下负责日常工作。
二、本届会议概况
第十一届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由中国联合国协会主办,东南大学承办,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以及东南大学教务处共同出资赞助,外国语学院承担总协调工作。本届中模于2014年11月7-9日在我校四牌楼校区举行,会期两天半。大会设置三个分议题委员会和一个主新闻中心,模拟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主题为“国际老人年的后续行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三个分议题分别为:议题一:老年人虐待及暴力侵害的防范;议题二: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预防;议题三:老年人体面工作的提供与就业保障。主新闻中心模拟了全球八大主流媒体通讯社——法新社、美联社、共同社、中东社、泛非社、路透社、塔斯社、新华社,由会前报名选拔出的各校参会学生扮演编辑或记者,对本次大会进行实时新闻跟踪报道,制作成报纸和视频新闻向参会代表即时发布。这种方式更加有效地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与英文写作能力。本届中模是历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参会人员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以及澳门大学、台湾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厦门大学等123所国内其他高校的483名师生(其中各委员会代表302人,MPC代表32人,主席团19人,指导老师64人,观察员66人);大会还邀请了澳大利亚人权委员会、全国老龄工委、联合国驻华系统、中国联合国协会、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等派出的近二十名嘉宾、评委。
三、会议组织的效果与特点
1.级别高规模大,有效提升学校的综合声誉和影响力。邀请联合国驻华机构、外交部国际司、澳大利大人权委员会、奎克公益服务委员会、全国老龄工委、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联合国协会代表参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澳驻华大使孙芳安发来贺信。来自澳大利亚、台湾、澳门等国内外123所高校的483名代表参会,在华东地区尚属首次,是历届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内地参会高校分布广泛,囊括了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除江苏本地参会高校有17所之外,北京高校也超过10所,其他参会高校数目较多的还包括陕西、上海、湖北、辽宁、山东等地,另外甘肃、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离南京比较远的地区也有高校参会。而且这些高校之中,除了少部分理工科院校之外,多为以人文社科类见长的综合性院校或语言类、财经政法类大学。此次高级别模联大会的成功举办,也充分展示了我校“科学与人文平衡”的办学传统以及我校学生在人文社科领域的素质素养,给外校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拓展了我校的综合影响力。另外,中新网、腾讯网、中国江苏网、南京日报、现代快报、龙虎网、南京电视台等多家媒体都对本届模联大会进行了详细报道,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氛围,也扩大了活动的社会影响。
2.校内参与广泛,拓宽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通过前期广泛宣传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意义,此次大会吸引了各院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模拟联合国活动进一步为学生所了解和接触,成为学生增长才干、锻炼能力的有效平台。首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联合国的运作程序、条约发起及维护各国政策和利益平衡的方式,扩展延伸其对于世界知识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其次,联合国活动强调将学生的知识与外语、技巧与沟通相结合,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锻炼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跨文化交际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卓越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的有益尝试。另外,学生充分参与到大会的筹办、接待等工作中,也充分锻炼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探索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都有所增强。 3.准备充分、注重细节、服务周到。大会筹备工作团队周密规划大会接待、学术、组织方案,召开协调会、布置会,仔细推敲细节,为大会专家评委团、参会高校提供周到的服务和高水平学术、组织水平,得到各方的一致好评,会后中国联合国协会、各高校纷纷发来感谢信。从确定承办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到成功举办此次大会,经历了长达七个月的筹备阶段。筹备阶段事务繁复琐碎,但在校领导、学校各部门以及院系领导老师、学生团队的齐心努力下,各项工作得以按照日程顺利推进。此次大会的筹备也充分借鉴吸收了往届的经验教训,对于许多环节都加以改进和完善,比如建立了学生、老师的网上交流平台,改进评分标准,用闭幕式上介绍委员会决议代替全体大会,充分利用大会官网进行资源共享,为参会学生提供通宵工作室等等。会后的调查显示,这些举措得到了与会代表的普遍认可和赞赏。
4.辩论激烈、亮点纷呈、成果显著。模拟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三委员会,采用单代表制和双代表制,以“国际老人年的后续行动: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为会议主题,下设三个分议题:老年人虐待及暴力侵害的防范;老年人心理健康促进与精神障碍预防;老年人体面工作的提供与就业保障。在三天会议中,各国代表按照联合国会议的规程进行发言、游说、辩论和谈判,充分展现了写作、沟通、表达、团队合作、资料收集和分析等综合能力,体现了出色的外交和政治才干。通过这三天的接触和沟通,代表们相互切磋,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形成的部分决议也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另一方面,高水准的嘉宾评委也保证了大会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作为联合国、外交、人权和老龄问题等方面的资深专家,他们的观点、表达、眼界和风采为大会增色不少,对青年学生来说也是十分生动的指导。
四、组织经验与不足
1.主要经验:①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成立了以刘波副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接待外事组、宣传组、保卫组、财务组、技术场地组、后勤保障组、学术组、会务组、制定详细的分工,责任落实到人。组委会认真听取主办方中国联合国协会的意见建议,综合往届做法,立足本校情况制定了比较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初步确定了大会规模、学术框架、筹备工作进程、场地食宿安排以及主席团选拔等事宜。此方案随着之后的工作开展也在不断调整修改,对整个活动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领导重视,各部门积极配合。多位校领导亲自参与指导大会筹备工作,出席大会相关活动。外国语学院作为主要协调单位,院领导非常重视关心筹备工作,提出了很多指导性意见,并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统筹安排,全力支持,为本次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③发挥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模联大会的筹备和开展的整个过程之中,学生承担了大量实质性的工作。由学生组成的秘书处是筹办大会的骨干力量,负责学术准备、材料翻译、活动主题用品的设计制作、与各高校反复联系确认参会人员情况、调整住宿安排等工作。他们积极准备、细心筹划、分工合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其工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都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同时,学生另一个重点的工作就是组成大会志愿者进行服务。此次共招募选拔对接各高校以及嘉宾评审志愿者共73人,分为嘉宾评委志愿者1组、参会代表接待组6组,机动组1组,他们在志愿者工作中热情负责,能够独挡一面,解决了很多临时性的问题,保证了注册、拍照、开会等过程的有序推进。④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团队精神。由于这也是我校首次举办全国范围的大规模模联活动,模联活动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很多工作都是在摸索中前进,也遇到了很多预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代表交通补贴的发放、嘉宾接待工作的经常性变动等等。作为主要牵头单位,外国语学院的老师们齐心努力,克服困难,充分展现出团队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活动的冲刺阶段,院办行政人员全体上阵,加班加点进行准备;三天的会期期间一直坚守岗位,哪里需要就去哪里。可以说,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凝聚了全院上下的心血和汗水,是大家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
2.不足之处与思考。①各部门工作推进的过程没能统一把握。太多的精力投入在学术和外联部门,技术和会务部分则稍显薄弱。后期工作任务非常集中繁重,而这两方面的工作又是外界直接可见、不容有失的,由于人员不足和时间仓促的原因,使筹备进度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延误,也出现了一些疏漏,幸而抓紧弥补,没造成较大影响。应该更大程度地发挥秘书长团队的作用,加强沟通,提高工作的灵活性,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大事项一定要反复确认。②没能最大程度地发动专业老师参与,学术方面还有进步的空间。筹办此次大会,由于缺乏有经验的老师做指导,学术工作虽然耗费了很多精力,但不免有埋头苦干、闭门造车之感,选拔出的主席团成员的水平也略有参差,对开会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模拟联合国活动注重集外语、专业性、学术性、教育性于一体,专业老师对于活动形式和内容的意见和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和活动效果。在这一点上,我校做得还不够充分,这也是我们今后改进的方向。可以有针对性地邀请国际关系、外语、经济社会、演讲辩论等方面有经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③对我校参会代表队的培养指导不够,我校模联参会水平有待提高。我校自成立模联社团以来,积累了一定的参会办会经验,但由于人员流动性大,还没有培养出一批真正擅长模联工作的学生,此次的大会现场也反映出这一问题。往后的模联发展,不能仅满足于松散的社团活动模式,还需要更加系统地做好规划,建立规范、有效、有持续性的活动机制,更好地发挥模联活动的育人作用。④场地设施方面估计不足。出于解决四五百人住宿的考虑,会场选定了四牌楼校区。但老校区满足座位、主席台放置、音响话筒设备要求的空闲场地非常有限,经过多种方案的调整,最终确保了分会场、评委讨论室、新闻中心工作室、社交晚会会场等场地。但是有些会场因为座位拥挤、座椅移动声音较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议的效果。
五、几点思考
模拟联合国活动是切合联合国时下关心热点问题,通过激发参会代表对未来联合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方向的浓厚兴趣,从现实出发,利用会议进程中思维的碰撞,制定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措施和制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重要途径,培养青年学生的领导力、决策力以及全球视野,是具有切实意义的。这也能为我们的教学工作、学生培养工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我们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1.整个会议是以英语作为沟通语言来进行的,虽然有许多代表都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但使用英语来发言并没有成为他们表情达意的障碍;擅长沟通,强调国际间的合作,具有国际化的视野的代表更能在会议中脱颖而出。这对学生在原本的学习任务上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们的教学工作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递上,它的内涵应是更广阔的对人的培养,对人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应地,我们的课程设置,我们的教材选择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学的层面上,还应该为学生提供开阔视野,拓展各种知识的广阔空间。
2.本次大会中,川外、广外的代表团体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在最终评奖结果中也几乎包揽了个人、团体的最高奖项,这与他们的培养选拔机制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首先就是通过校内、校际、国际模联活动锻炼队伍,形成有梯度的模联核心团队,他们选送参与中模的均为经验十分丰富的本科高年级学生。其次,他们开设了联合国研究或者国际关系的双语课程,进行相关的知识竞赛以及教学实战,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国际事务的敏感度。另外,注重对于学生国际外交礼仪方面的培训,利用外事接待、重大活动的机会进一步培养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队伍。
3.在全国各大高校的模联团队中,已经有不少学生通过这个平台走向了国际公务员行列,我校最初走出去接触模联也是出于一位在联合国工作的校友——刘炎琦的推动。所以模联活动的推广,也是为学生的职业规划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开展模拟联合国活动的最高宗旨也是培养国际人才,是为中国培养走上世界舞台、发出中国声音的人才。大学生参加模拟联合国活动热情很高,我们应该积极引导这种热情,吸纳更多的语言功底比较好、关心国际形势、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加入。通过培训交流、各层次的模拟实践活动形成多样化、常态化、国际化的活动模式,利用本次举办大会的资源与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