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地方高校,辅导员主要负责的是学生管理工作。这项工作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辅导员自身素质。可实际情况是,高校辅导员整体素质并不乐观,这势必影响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就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28-02
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成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这就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颁布了文件,要求加快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然而缺少实施的具体措施;各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重视不够,缺少方向性,也没有具体的目标,没有对这项工作进行落实。
(二)思想认识偏差
在地方高校,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原因,人们总认为辅导员只是高校无关紧要的角色,所从事的工作也不被重视:辅导员从事的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工作中所需知识呈碎片化,很难在科研上取得像教师一样的“硬成果”,才沦落到辅导员这个位置。在个别的辅导员心里,也把选择这项工作视为权宜之计,一旦有好的工作选项就马上跳槽。辅导员在自己的岗位认识上信心不足,缺乏工作热情,必然对职业化建设不予重视。
(三)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大多数高校里,辅导员的职责就是负责学生除学习之外的一切活动,工作范围广,任务量大,因此被戏谑为“学校的勤杂工”、“大学生的保姆”。由于没有对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在工作中任务重、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私人空间不足等问题,相关领导还常将辅导员当做自己的下属及秘书,安排私活。辅导员因杂务太多,难以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岗位责任不明确,致使他们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地位低、工作薪资低等,辅导员也就难以长期坚守这一岗位。这些势必影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四)辅导员素质不高
由于辅导员学历参差不齐,且大多数没有辅导员专业学历,因此专业化水平不高;辅导员从事的是事务、经验性的工作,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知识补充。因此,其素质很难满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五)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地方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范围不确定性及工作事务多样性,导致对辅导员的考核难以全面公正。考核评价机制的滞后性导致了辅导员缺乏足够的工作激情。很多高校在辅导员职称评定方面沿用了高校管理人员与教育科研人员的评定方法,这对辅导员是不公正的,因为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繁杂,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由于难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学术成果不能与教师相比,因此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上总是“技不如人”。
二、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
政府虽然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第一,没有专业的辅导员从业标准。我国对于辅导员的从业标准没有认定程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辅导员职业化进程。给辅导员这一职业设置一定的门槛,对适合工作的应聘人员进行优胜劣汰,会大大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对辅导员工作的考评也有了凭据。第二,没有建立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职业资格认证是社会对该职业尊重的表现,职业资格认证是将辅导员职业视为职业而不是岗位,职业资格认证保证了从业者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享受社会的尊重及国家的福利保障。第三,政府監管机制不健全。高校对辅导员建设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例如国家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一比二百,但由于编制紧张,高校便将编制分配给了教师岗位。在福利方面,学校的分配也不合理,将大部分资金分配给了教师。正是因为缺乏监管机制,導致辅导员队伍在高校被边缘化。第四,资金投入不足。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需要经常的培训和交流,这是提升辅导员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对辅导员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政府并没有针对于辅导员培训进行专项拨款,也没有主动对辅导员待遇做出改善。
(二)高校方面
第一,学校对辅导员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制定有利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制度。首先,没有对辅导员工作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常常把涉及到学生的相关工作通通交于辅导员处理。其次,在对辅导员培训方面,学校没有相应的规划,也却找不到相应的部门来负责。再次,在职称评定方面,缺乏适合辅导员的考核标准,辅导员很难与教师进行竞争。第二,学校在辅导员的配置、培养、考核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高校在针对辅导员的配置方面,没有按照国家的一比二百的比例进行配置;高校在对辅导员的选拔方面,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达不到该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在对辅导员的考核方面,划定的参考时间滞后,常常把考核范围扩大到学生4年成长情况,使考核失去了实际意义。第三,学校没有或很少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辅导员难以定制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就失去了职业化追求的动力。
(三)辅导员自身方面
要搞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提高尤其重要。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选拔时,没有按照严格的招聘要求进行选拔,致使辅导员队伍良莠不齐,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些辅导员有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但在专业知识方面不达标,在做学生工作时,往往泛泛而谈,没有说服力,使学生难以信服。组织管理方面缺乏经验,难以凝聚学生,使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辅导员在工作之余,难有时间对自己进行知识补充,提升职业能力。在科研方面能力不足,在名师云集的高校校园内难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没有在内心里将自己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难以使工作深入学生心中。 三、新时期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因此必须探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在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学习与生活方式,尤其是大学生。因此,辅导员必须紧跟这一变化,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掌握了新媒体技术,就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建立一个同专业的辅导员沙龙,定期举行交流、调研、讲座,丰富辅导员的经验与技巧,同时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积极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有助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二)加强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地方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让辅导员有明确的专业化发展,这也有助于减轻辅导员工作的负担,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建立合理的辅导员自身的考核体系,为辅导员提供稳定的发展平台,让辅导员形成职业归属感,矢志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政府与学校要为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自主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才有助于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辅导员的素质提高了,职业化建设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
辅导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要制定规划,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健全辅导员的培训体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要切合他们的工作实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比如心理学知识、思政教育知识、管理工作知识、职业发展知识、党团建设知识、就業指导培训知识,这些都与辅导员工作息息相关,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内容,这样才会达到培训目的,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
(四)完善专业化辅导员工作评价管理体系
地方高校要完善辅导员的工作评价管理体系,让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能有明确的参考体系,有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学校要设立专门机构負责辅导员的认证、招聘、培训、评价、考核、升职等工作,要让辅导员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杏,陈镜天.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与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221.
〔2〕杨琎.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浅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62-263.
〔3〕刘海存.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定位与职业化建设[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562-565.
〔4〕张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6):63-66.
〔5〕卢忠菊.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08):40-44.
〔6〕韩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1):81-84.
〔7〕周霞,彭建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途径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04):71-74.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28-02
在新媒体时代,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成长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这就对辅导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一、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落实不到位
虽然国家颁布了文件,要求加快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然而缺少实施的具体措施;各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重视不够,缺少方向性,也没有具体的目标,没有对这项工作进行落实。
(二)思想认识偏差
在地方高校,由于辅导员工作性质的原因,人们总认为辅导员只是高校无关紧要的角色,所从事的工作也不被重视:辅导员从事的工作科技含量不高,工作中所需知识呈碎片化,很难在科研上取得像教师一样的“硬成果”,才沦落到辅导员这个位置。在个别的辅导员心里,也把选择这项工作视为权宜之计,一旦有好的工作选项就马上跳槽。辅导员在自己的岗位认识上信心不足,缺乏工作热情,必然对职业化建设不予重视。
(三)岗位职责不明确
在大多数高校里,辅导员的职责就是负责学生除学习之外的一切活动,工作范围广,任务量大,因此被戏谑为“学校的勤杂工”、“大学生的保姆”。由于没有对辅导员的工作范围进行明确的划分,这就导致了辅导员在工作中任务重、工作量大、作息时间不规律、私人空间不足等问题,相关领导还常将辅导员当做自己的下属及秘书,安排私活。辅导员因杂务太多,难以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岗位责任不明确,致使他们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地位低、工作薪资低等,辅导员也就难以长期坚守这一岗位。这些势必影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
(四)辅导员素质不高
由于辅导员学历参差不齐,且大多数没有辅导员专业学历,因此专业化水平不高;辅导员从事的是事务、经验性的工作,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知识补充。因此,其素质很难满足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五)考核评价体系不合理
地方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范围不确定性及工作事务多样性,导致对辅导员的考核难以全面公正。考核评价机制的滞后性导致了辅导员缺乏足够的工作激情。很多高校在辅导员职称评定方面沿用了高校管理人员与教育科研人员的评定方法,这对辅导员是不公正的,因为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繁杂,很难用量化指标来衡量,由于难有时间进行学术研究,学术成果不能与教师相比,因此辅导员在职称评定上总是“技不如人”。
二、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政府方面
政府虽然重视高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但在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第一,没有专业的辅导员从业标准。我国对于辅导员的从业标准没有认定程序,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辅导员职业化进程。给辅导员这一职业设置一定的门槛,对适合工作的应聘人员进行优胜劣汰,会大大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水平,同时对辅导员工作的考评也有了凭据。第二,没有建立辅导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职业资格认证是社会对该职业尊重的表现,职业资格认证是将辅导员职业视为职业而不是岗位,职业资格认证保证了从业者在工作中的合法权益,使他们能够享受社会的尊重及国家的福利保障。第三,政府監管机制不健全。高校对辅导员建设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例如国家要求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是一比二百,但由于编制紧张,高校便将编制分配给了教师岗位。在福利方面,学校的分配也不合理,将大部分资金分配给了教师。正是因为缺乏监管机制,導致辅导员队伍在高校被边缘化。第四,资金投入不足。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需要经常的培训和交流,这是提升辅导员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对辅导员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政府并没有针对于辅导员培训进行专项拨款,也没有主动对辅导员待遇做出改善。
(二)高校方面
第一,学校对辅导员工作重视不够,没有制定有利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制度。首先,没有对辅导员工作界限进行明确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常常把涉及到学生的相关工作通通交于辅导员处理。其次,在对辅导员培训方面,学校没有相应的规划,也却找不到相应的部门来负责。再次,在职称评定方面,缺乏适合辅导员的考核标准,辅导员很难与教师进行竞争。第二,学校在辅导员的配置、培养、考核等方面没有明确的标准,高校在针对辅导员的配置方面,没有按照国家的一比二百的比例进行配置;高校在对辅导员的选拔方面,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达不到该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在对辅导员的考核方面,划定的参考时间滞后,常常把考核范围扩大到学生4年成长情况,使考核失去了实际意义。第三,学校没有或很少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辅导员难以定制自己的职业规划,因此就失去了职业化追求的动力。
(三)辅导员自身方面
要搞好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提升辅导员自身素质,促进其各方面能力提高尤其重要。高校在对辅导员进行选拔时,没有按照严格的招聘要求进行选拔,致使辅导员队伍良莠不齐,难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有些辅导员有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但在专业知识方面不达标,在做学生工作时,往往泛泛而谈,没有说服力,使学生难以信服。组织管理方面缺乏经验,难以凝聚学生,使活动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辅导员在工作之余,难有时间对自己进行知识补充,提升职业能力。在科研方面能力不足,在名师云集的高校校园内难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没有在内心里将自己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难以使工作深入学生心中。 三、新时期职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确实面临着很多挑战,因此必须探索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学习型辅导员队伍
在新媒体时代,计算机技术及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学习与生活方式,尤其是大学生。因此,辅导员必须紧跟这一变化,不断学习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掌握了新媒体技术,就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沟通,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建立一个同专业的辅导员沙龙,定期举行交流、调研、讲座,丰富辅导员的经验与技巧,同时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积极的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有助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
(二)加强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
地方高校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让辅导员有明确的专业化发展,这也有助于减轻辅导员工作的负担,提高辅导员的地位。建立合理的辅导员自身的考核体系,为辅导员提供稳定的发展平台,让辅导员形成职业归属感,矢志终身从事辅导员工作。政府与学校要为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鼓励辅导员自主提高自身素质,这也才有助于开展好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辅导员的素质提高了,职业化建设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三)健全辅导员培训体系
辅导员要做好本职工作,就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校要制定规划,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健全辅导员的培训体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要切合他们的工作实际,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比如心理学知识、思政教育知识、管理工作知识、职业发展知识、党团建设知识、就業指导培训知识,这些都与辅导员工作息息相关,辅导员可以根据自身工作需要选择培训内容,这样才会达到培训目的,从而推动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
(四)完善专业化辅导员工作评价管理体系
地方高校要完善辅导员的工作评价管理体系,让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能有明确的参考体系,有相应的职称评定标准。学校要设立专门机构負责辅导员的认证、招聘、培训、评价、考核、升职等工作,要让辅导员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刘杏,陈镜天.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与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221.
〔2〕杨琎.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浅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0):262-263.
〔3〕刘海存.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定位与职业化建设[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4):562-565.
〔4〕张宇.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认识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6):63-66.
〔5〕卢忠菊.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08):40-44.
〔6〕韩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01):81-84.
〔7〕周霞,彭建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途径探析[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3,(04):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