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买了一本书,郭敬明的散文集《愿风裁尘》,是当当网的特别版,便宜了十几块不说还有他的亲笔签名,上面还附赠了一段手写小文字:愿岁月风平,愿衣襟带花。字体风格很舒服,我承认,那一瞬间,这句话柔软了我的心房。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独木舟。但我知道,郭敬明的书我也一定会买。有一次,我在一家很文艺的书店买了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同行的小伙伴一副见鬼的表情看着我说,真没想到你居然读郭敬明,那么铜臭味的作家。
很难形容那一刻自己的心理。没有羞耻,没有反驳,只是觉得无力。我觉得我有点心疼郭敬明,心疼那个从小城出来最初叫第四维的17岁少年。
这些年来郭敬明被批得似乎一无是处,有很多人鄙夷他文字商业化,拿他的身高开玩笑,骂他的读者是脑残粉,斥他拜金拍《小时代》危害青少年的价值观……我不喜欢网上的口水战,人人披上隐匿的马甲,不计后果地呐喊喧嚣,悲哀的热闹。
我也不见得多么喜欢郭敬明的文字,他的文字或华丽空灵,或哀若甜浆,或犀利直白,这些都不能让人动容,但我欣赏他那份于冰火中的淡然。
郭敬明出版的所有书,我最喜欢、收藏得最好的是他的第一本书《爱与痛的边缘》,我觉得这是他最诚实的一部作品,包括我最近才看的散文都没有那种感觉。后来的很多事情都在那本书里初见端倪,他喜欢上海,喜欢读安妮宝贝,是真的17岁忧愁的蓝色少年。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他人误解的时候呐喊:你为什么要这样误解我,你又不了解我,你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吗?我想要的是什么呢?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你凭什么这样说我,这样对待我?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亦在扮演那个误解别人的角色。
语文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对于郭敬明做出他是亵渎文字的商人这样的判断。那刻我却恍惚看见一个瞪大红红双眼、握紧卷头、全身瘦骨嶙峋、明明身处绝望却坚韧挣扎的少年。他在母亲第一次来上海不懂得如何坐地铁被保安用上海话骂还以为是指点感激地道谢时握紧拳头;他在别人用段子嘲讽身高的时候自嘲,心却凉成破败后的烟花;他在深夜里在奢侈的豪宅里写稿子,工作,万家灯火都进入梦乡,他孤身一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偏执地欣赏那些在伤痕里绽放的“玫瑰”。我觉得一个人的灵魂是真的要在沼泽泥泞里翻滚,熬过一夜的冰雨冷风,骤雨初歇时才能等到光芒万丈。而那过程的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黄晓明曾说,有人告诉我,别人泼给自己的冷水,总有一天一定要烧开了泼回去,而我却更愿意做石灰一样的人,别人越泼我冷水,我的人生越沸腾。
我们都曾有过那样被泼冷水的时刻。
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夜以继日,潜心钻研,成绩终于有了较大起色,却听见如老鼠啃噬面包屑的细碎声音:他肯定是作弊了。居然用的还是肯定句式。
你告诉父母你所设计的未来蓝图,你也清楚未来很远,并非想想就能够到达,你只是想要父母的一个小小的鼓励和微笑,却听见他们面无表情地说,别做梦了,考个好大学才实际。你嘴角的弧度还未收回,僵硬地停驻在那,只有你自己听得见那颗心脏细微破碎的声音。
你以为的朋友是共同进步,坦诚相待,他却和你比较谁比较不爱学习,谁比较堕落,在你提醒的时候嗤之以鼻,在你努力的时候冷嘲热讽,阴阳怪气。就好像他见不得你比他优秀,而你却总是为他的小成功鼓掌喝彩,可是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份友情已到零摄氏度以下,冻结成冰。
可是我们每个人以为的独一无二的青春,却又那么相似,所以有那么多的文字、音乐会引起我们共鸣。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相似的角色。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被中伤的疼痛,如果我们也曾失望哭泣,如果我们都渴求温暖如初,那么停顿片刻,寻找自己曾经重伤他人的蛛丝马迹,原宥曾经的自己和他人,告诉自己,不要猜忌他人,如果不了解不要评论他人,如果他人做错了,试着理解他人。取长补短,是最俗套亦是最正确的话。
陆九渊的心学虽是夸张了思维的存在,但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很多时候是需要思维来调节的。思维的转换,所感受的世界一定会有所不同。
那句让我柔软我内心的话,送给我,亦送给你们,愿岁月风平,愿衣襟带花。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的作家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独木舟。但我知道,郭敬明的书我也一定会买。有一次,我在一家很文艺的书店买了郭敬明的《夏至未至》,同行的小伙伴一副见鬼的表情看着我说,真没想到你居然读郭敬明,那么铜臭味的作家。
很难形容那一刻自己的心理。没有羞耻,没有反驳,只是觉得无力。我觉得我有点心疼郭敬明,心疼那个从小城出来最初叫第四维的17岁少年。
这些年来郭敬明被批得似乎一无是处,有很多人鄙夷他文字商业化,拿他的身高开玩笑,骂他的读者是脑残粉,斥他拜金拍《小时代》危害青少年的价值观……我不喜欢网上的口水战,人人披上隐匿的马甲,不计后果地呐喊喧嚣,悲哀的热闹。
我也不见得多么喜欢郭敬明的文字,他的文字或华丽空灵,或哀若甜浆,或犀利直白,这些都不能让人动容,但我欣赏他那份于冰火中的淡然。
郭敬明出版的所有书,我最喜欢、收藏得最好的是他的第一本书《爱与痛的边缘》,我觉得这是他最诚实的一部作品,包括我最近才看的散文都没有那种感觉。后来的很多事情都在那本书里初见端倪,他喜欢上海,喜欢读安妮宝贝,是真的17岁忧愁的蓝色少年。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他人误解的时候呐喊:你为什么要这样误解我,你又不了解我,你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吗?我想要的是什么呢?你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吗?你凭什么这样说我,这样对待我?
可是我们每一个人亦在扮演那个误解别人的角色。
语文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对于郭敬明做出他是亵渎文字的商人这样的判断。那刻我却恍惚看见一个瞪大红红双眼、握紧卷头、全身瘦骨嶙峋、明明身处绝望却坚韧挣扎的少年。他在母亲第一次来上海不懂得如何坐地铁被保安用上海话骂还以为是指点感激地道谢时握紧拳头;他在别人用段子嘲讽身高的时候自嘲,心却凉成破败后的烟花;他在深夜里在奢侈的豪宅里写稿子,工作,万家灯火都进入梦乡,他孤身一人……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偏执地欣赏那些在伤痕里绽放的“玫瑰”。我觉得一个人的灵魂是真的要在沼泽泥泞里翻滚,熬过一夜的冰雨冷风,骤雨初歇时才能等到光芒万丈。而那过程的痛苦自然是不言而喻了。
黄晓明曾说,有人告诉我,别人泼给自己的冷水,总有一天一定要烧开了泼回去,而我却更愿意做石灰一样的人,别人越泼我冷水,我的人生越沸腾。
我们都曾有过那样被泼冷水的时刻。
你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夜以继日,潜心钻研,成绩终于有了较大起色,却听见如老鼠啃噬面包屑的细碎声音:他肯定是作弊了。居然用的还是肯定句式。
你告诉父母你所设计的未来蓝图,你也清楚未来很远,并非想想就能够到达,你只是想要父母的一个小小的鼓励和微笑,却听见他们面无表情地说,别做梦了,考个好大学才实际。你嘴角的弧度还未收回,僵硬地停驻在那,只有你自己听得见那颗心脏细微破碎的声音。
你以为的朋友是共同进步,坦诚相待,他却和你比较谁比较不爱学习,谁比较堕落,在你提醒的时候嗤之以鼻,在你努力的时候冷嘲热讽,阴阳怪气。就好像他见不得你比他优秀,而你却总是为他的小成功鼓掌喝彩,可是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份友情已到零摄氏度以下,冻结成冰。
可是我们每个人以为的独一无二的青春,却又那么相似,所以有那么多的文字、音乐会引起我们共鸣。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相似的角色。
如果我们能够懂得被中伤的疼痛,如果我们也曾失望哭泣,如果我们都渴求温暖如初,那么停顿片刻,寻找自己曾经重伤他人的蛛丝马迹,原宥曾经的自己和他人,告诉自己,不要猜忌他人,如果不了解不要评论他人,如果他人做错了,试着理解他人。取长补短,是最俗套亦是最正确的话。
陆九渊的心学虽是夸张了思维的存在,但我们不能否认,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很多时候是需要思维来调节的。思维的转换,所感受的世界一定会有所不同。
那句让我柔软我内心的话,送给我,亦送给你们,愿岁月风平,愿衣襟带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