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师亦友杨才玉

来源 :藏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ly1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于国于民注定刻骨铭心,于我而言,这一年也有很多人和事,或为惊喜、或为痛心,都不期而至,难以忘怀。
  新年前,收到《收藏》杂志原主编杨才玉之女杨燕的微信约稿,谈完后,本想托她向杨先生问好,却被告知杨先生仙逝的消息。踱步进书房,“随手”拿起一本杂志,茫然地翻阅着,脑海中一片空白。待回过神来,定睛细看,才发现拿的是新到的那期《收藏》。我走到书架旁,取下几册影集,细心寻找着杨先生的影像。
  我与杨先生初次见面是在 1995年冬天广东惠州召开的“华夏民间收藏品博览会”上,当时由他创办并主编的收藏类杂志《收藏》刚创刊不久,我也只是刚买到几本阅读,还没有深度的了解。因为大会没有专职摄影记者,我便负责拍照的工作。杨先生看我“飞来飞去”地抓名人特写、拍会场实况,就前来向我约稿。我随口答应着,接过名片看后,才知道他就是《收藏》杂志的主编杨才玉。因有很多名家需要采访,所以那次我们交谈的机会很少。会议结束后,我返回石家庄,选了一些较好的图片寄给杨先生,没过多久,就看到其见于《收藏》封二。其后,我不时将自己所写的评论和研究的文字稿投给《收藏》,总是得到格外的“关照”,这越发激起了我研究和写作的热情。可以说,没有杨先生的关怀和《收藏》杂志的厚爱,我很难取得今日的成绩。
  杨先生气质儒雅,为人谦和,与人交谈时总是带着微笑倾身倾听,每每想起他,总会有一种春暖花开般的惬意。杨先生曾任陕西省收藏家协会会长,常出席中国收藏家协会在全国各地召开的年会和研讨会,我当时作为河北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也不时有机会参会,故经常与杨先生见面。熟络之后,我们便成了朋友,每次相见都交谈甚欢。
  记得有一年,中国收藏界掀起了一场有关古玩市场打假的大讨论,一时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争论不休。我就此撰写了《古玩市场怎一个“打”字了得?》的文章,并寄给了杨先生。文章寄出后我便知道,这篇文章一旦发表,会得罪很多人,若杨先生有所顾忌,不予发表,我也十分理解。不曾想文章很快就全文发表了,由此足见杨先生真是有胆有识。
  2000年,由我采写的《血史铁证,岂容篡改》一文在众多专家学者奋起争锋的收藏文章中脱颖而出,荣获《收藏》杂志编辑的一致好评,并被评选为一等奖。杨先生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报喜,又讲了许多推心置腹的话。时间一长,报刊杂志的约稿也多了,而我在顺途的时候自制力会差些,不免有些骄傲。有些报刊鉴于我的“名人效應”,来稿无论优劣,一律照登,可杨先生却不买我的账,依旧好稿“优发优酬”,劣稿则一封用退稿信很客气地回绝掉。记得那时我看着从未见过的退稿信,内心五味杂陈,一赌气,便和《收藏》“绝交”了。如今,这封来自《收藏》杂志的退稿信被我镶在一个镜框里,悬挂在我书房写字台的正前方。每当我即将进入创作的时候,它就会像我的老师一样提醒我:不进则“退”!虽然当时是意气用事,但事后也格外后悔——不用心去做学问怎么对得起读者呢?好在杨先生宽容大度,后来我与他的交往也依然如故。2015年前后,我的新书《晋察冀边区纸币图鉴》和《冀南银行纸币图鉴》出版,我首先想到要寄给亦师亦友的杨先生,请他指教。他看完后一个电话打来,与我畅谈了半个多小时。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白首相看拟奈何。而今久别不见,再得知消息却已是不能再见,看着装满了一墙书柜的杨先生近 30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编辑的《收藏》杂志,不禁流下热泪……
  值得欣慰的是,由杨先生创办并精编的、早已名播海内外的《收藏》杂志,已经由他的女儿杨燕负责,她聚集了一众收藏界精英,从而让《收藏》得以顺利传承。
其他文献
“看那边,是航母停靠的地方。”从青岛到黄岛的路上,都源酒店的林总在给我们这些外乡人热情的介绍着。在黄岛出生、长大、工作的他对着黄岛有着自己独特的情结。这种情结也存在于每一位都源人心中,这个黄岛成长起来的企业,如这个新区一样,从2006年诞生以来,就一直蓬勃的发展壮大着。  蓬勃,源自于心  1976年,林蓬勃生于胶南灵山卫镇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1993年职专毕业后,他来到青岛学习厨艺。1994-1
期刊
在世烹联第五届六次理(监)事会举行期间,为加强海内外中餐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中餐的发展,“2013年国际中餐发展论坛”于11月16日下午在北京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芬兰、马来西亚、日本、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近300位餐饮企业家、行业协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国际中餐发展动向。  本次论坛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荆林波、永和食品(中国)有限公司董事
期刊
中国味道花园集团发展规划展示馆的功能定位  味道花园集团发展规划展示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国菜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凸显中国菜文化品牌打造为重要内容的展示馆,通过阐述味道花园集团使命、愿景和组织架构、品牌战略和发展目标、四大业务板块、运营模式和发展思路等,成为中国味道花园集团总部对外文化交流展示平台、中国菜菜产业理论探讨的研究基地、弘扬宣传中国菜产业的文化窗口。  中国味道花园集团发展规划展示馆的主要目的
期刊
1月8日,由灵渠历史文化研究专家唐兆民编撰,汇集两千多年灵渠历史文化的遗存手稿《灵渠文献粹编》公开发布,并由唐兆民家属捐赠给桂林图书馆收藏。  始建于秦代的广西兴安灵渠,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水利工程”,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全长37.4公里,沟通了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历经两千多年,灵渠至今仍发挥着灌溉、排洪、漓江补水、旅游等作用,功能价值仍在
期刊
1月10日起,为期10天的“湮没的故事:图文识字课本的传奇”教育影像展在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举办。从“天云雷雨”等自然现象到“竹荷梅柳”等常见生物,从“手脚身眉”等人体器官到“衣衫鞋袜”等常用服饰,以及“观寺桥亭”等普通建筑,展览以在中国发现的世界最早图文对照蒙学课本——《新编对相四言》的出现和发展做了源流追溯。  揭示古代蒙学读本秘密  《新编对相四言》现藏于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为明英宗正统元
期刊
近日,由淮北师范大学教授牛继清主纂、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编审彭君华等编辑的《安徽文献总目》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  《安徽文献总目》全书5000余万字,以清代康熙年间分省区划为地域范围,以民国之前的历代传世文献、公私书目(含海外汉籍)等为考察范围,确定历代安徽文献的总规模,细致盘点其留存情况,共计著录安徽历代1.
期刊
日前,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创展览“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拓片特展”在深圳博物馆举办。作为深圳博物馆升级改造重新开放后同期举办的七大展览之一,此展在当地引起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  “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拓片特展”是在西安碑林博物馆2017年原创展览“桃花依旧——唐代诗人墓志特展”基础上浓缩策划的精品交流展,展览汇聚了碑林博物馆等10余家文博单位珍藏的31件(组)唐代诗人墓志拓片精品。展览分为“上官
期刊
常有一些商标收藏交流活动在各地举办,有时不乏精品老广告、老商标上拍,令我馋涎欲滴。那年,一位朋友邀请我到苏州参会,无奈杂事缠身,不能成行。可我一直觊觎着拍品目录上自己心仪的故纸,希望也能隔山买牛或最后捡点漏儿。我把心思告诉了主办人,他挺理解我,表示会在活动结束后寄些流拍的东西给我选择,不过价钱高低可是见仁见智的事。我说不要紧,只要我喜欢定会留下。  几天后他就快递来故纸。我挑了一些对眼的老商标,心
期刊
2018年6月1日,我买到了浙二医院已故外科权威齐伊耕教授旧藏的几本英文原版书。齐伊耕,福建人,早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接受了全程的英文教育。据说英语水平之高,当时省内几乎无人匹敌。他生前是浙二普外科泰斗,浙江省著名的“一把刀”,2013年12月29日去世,享年92岁。  这些书中有一本美国人.E..H..Clayton写杭州的书.Heaven.Below。我估计是根据.“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
期刊
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雄的八路军、解放军指战员转战太行,千里挺进大别山,他们脚下的军鞋是从哪里来的呢?  笔者喜藏红色文献史料,经多年寻觅,以“战时我军军鞋缝制供给”为专题的文献集藏渐成系统和规模。现今,它能较完整地回答战争期间我军军鞋从哪里来的问题。  边区农户的义务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我军指战员穿用的多是布面布底的粗布鞋。集藏到的文献显示,缝制军鞋支援前线是边区政府必须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