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剪纸艺术博大精深,是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搞好小学美术课堂上的剪纸教学,对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想象和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通过系统的剪纸教学,使学生知道剪纸的历史,了解剪纸的相关知识,学会剪纸的基础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和造型能力,提高审美意识与创造力,在无言之中增添学生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对祖国的剪纸艺术产生真挚的热爱之情。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和反思,以求教学实效。
一、剪纸教学的示范教法
在美术课堂的剪纸教学中,除了要练好基本功,激发学生剪纸学习的兴趣,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掌握传统,剪出新花样。
1.“依形附物”式的涂鸦剪。“随意形”的剪纸教学是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如剪纸用剩的大边料等,根据形状的特点联想事物,再运用剪纸的基本纹样刻画出联想事物的特征,从而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创造性的剪纸作品。“同形异纹”的教学是提供给学生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轮廓纸,如蝴蝶、鱼等一些变化多样的物体轮廓大样,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纹样给物体剪裁打扮,形成别具风致的“同形异纹”系列剪纸作品。
2.“走马观花”式的临剪。“临剪”指的是把原样放在旁边,看着样子照着剪。有了上面涂鸦裁剪学习产生的兴趣后,学生就会希望自己也能够剪出奇妙的作品,由于学生剪纸能力的限制和对剪纸艺术掌控的缺乏,还不能凭想法而创作,这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临剪”,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素材与技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临剪有临变的因素,就是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不要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相似度,对大的结构可以适当用笔或指甲抠一下来定位,同时,可以在原作品的基础进行纹饰的变化或增减,也可以是外形或动作上的变化,只要求抓住原作的寓意与韵味。
3.“移花接木”式的组合剪。通过涂鸦剪和临剪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有了一定的剪纸基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剪纸作品进行分解、组合、变形,从而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剪纸纹样和题材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剪纸更多的知识技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造型的表现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创作或主题创作打下好基础。
4.“胸有成竹”式的自由剪。正如郑板桥绘画时候的胸有成竹一样,自由剪这里既包括对剪纸作品的默剪,也包括没有原样的创作剪,重点在于对剪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剪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变化或者是更改原来的想法,依旧能剪出具有欣赏价值和一定新意的作品。这样的实践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地创新组合,将折、组、剪、刻等剪纸技法相结合,用剪纸的表现形式展示和传递自己的想法,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精髓的意识,唤起他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心和热爱。
5.“心随我动”式的创意剪。创意剪的关键在于有了所谓“主题”的限制,不再只是自由的、随意的,而是要根据要求,运用能够表达主题的纹样和造型进行创作。这就需要学生对剪纸的纹样、造型、寓意等有一定量的了解和掌握,并能较灵活地再运用到实践当中。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查阅资料,也可以先画好设计图再剪,重点是抓住主题,发挥创意,剪出特色。
二、丰富形式,精心剪出精彩
剪纸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譬如游戏法、故事法、利用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学生可以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进行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面具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装饰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 这些充满趣味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的事物和奇妙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学会用自己的小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剪纸教学中,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认知门扉,从传统到现代,从技巧到艺术韵味,启迪着学生的认知思维,通过鉴赏和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伟大之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剪纸的制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可以感受到制作的表现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可见,开设美术课堂中的剪纸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轻松、愉快的启发,暗示、无意识教学指导下的美术活动、实践活动等,使小学生游戏般的趣味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剪纸学习,对生活,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剪纸艺术得以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得以更好地传承,激起了学生对民族传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民间剪纸的教学上,有待更多的美术教育者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建军 美术教育中的剪纸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2]叶红娜 关于小学剪纸课教学的初浅认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03。
[3]谢明霞 论小学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J].少年儿童研究(第24期),2011。
[4]曹淑凤 李莉 剪纸教学:让学生们心灵手巧[M].天津教育,2006,12。
一、剪纸教学的示范教法
在美术课堂的剪纸教学中,除了要练好基本功,激发学生剪纸学习的兴趣,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掌握传统,剪出新花样。
1.“依形附物”式的涂鸦剪。“随意形”的剪纸教学是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如剪纸用剩的大边料等,根据形状的特点联想事物,再运用剪纸的基本纹样刻画出联想事物的特征,从而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创造性的剪纸作品。“同形异纹”的教学是提供给学生具有多样性事物的轮廓纸,如蝴蝶、鱼等一些变化多样的物体轮廓大样,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纹样给物体剪裁打扮,形成别具风致的“同形异纹”系列剪纸作品。
2.“走马观花”式的临剪。“临剪”指的是把原样放在旁边,看着样子照着剪。有了上面涂鸦裁剪学习产生的兴趣后,学生就会希望自己也能够剪出奇妙的作品,由于学生剪纸能力的限制和对剪纸艺术掌控的缺乏,还不能凭想法而创作,这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优秀的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临剪”,在实践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素材与技巧。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临剪有临变的因素,就是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不要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相似度,对大的结构可以适当用笔或指甲抠一下来定位,同时,可以在原作品的基础进行纹饰的变化或增减,也可以是外形或动作上的变化,只要求抓住原作的寓意与韵味。
3.“移花接木”式的组合剪。通过涂鸦剪和临剪的学习和实践,学生有了一定的剪纸基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剪纸作品进行分解、组合、变形,从而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这样的学习不仅可以锻炼学生对剪纸纹样和题材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剪纸更多的知识技巧;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造型的表现能力,为以后的自主创作或主题创作打下好基础。
4.“胸有成竹”式的自由剪。正如郑板桥绘画时候的胸有成竹一样,自由剪这里既包括对剪纸作品的默剪,也包括没有原样的创作剪,重点在于对剪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在剪的过程中可以自由地变化或者是更改原来的想法,依旧能剪出具有欣赏价值和一定新意的作品。这样的实践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大胆地创新组合,将折、组、剪、刻等剪纸技法相结合,用剪纸的表现形式展示和传递自己的想法,体验剪纸创作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精髓的意识,唤起他们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心和热爱。
5.“心随我动”式的创意剪。创意剪的关键在于有了所谓“主题”的限制,不再只是自由的、随意的,而是要根据要求,运用能够表达主题的纹样和造型进行创作。这就需要学生对剪纸的纹样、造型、寓意等有一定量的了解和掌握,并能较灵活地再运用到实践当中。创作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查阅资料,也可以先画好设计图再剪,重点是抓住主题,发挥创意,剪出特色。
二、丰富形式,精心剪出精彩
剪纸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必须选择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教育方式,譬如游戏法、故事法、利用歌谣、剪纸添画等不同形式来进行民间剪纸艺术教育活动。学生可以用剪出的人物、动物制成有趣的皮影戏来进行游戏;引导学生用剪出来的各种头饰,面具进行表演活动;用剪出来的各种装饰打扮自己,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化妆舞会等等。 这些充满趣味的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美好的事物和奇妙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学会用自己的小眼睛去发现身边的美,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在剪纸教学中,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认知门扉,从传统到现代,从技巧到艺术韵味,启迪着学生的认知思维,通过鉴赏和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了解我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伟大之处,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学习兴趣。在剪纸的制作过程中,动手动脑可以感受到制作的表现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可见,开设美术课堂中的剪纸教学是针对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轻松、愉快的启发,暗示、无意识教学指导下的美术活动、实践活动等,使小学生游戏般的趣味学习,最终达到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剪纸学习,对生活,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剪纸艺术得以在小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得以更好地传承,激起了学生对民族传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民间剪纸的教学上,有待更多的美术教育者在实践中去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建军 美术教育中的剪纸教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1。
[2]叶红娜 关于小学剪纸课教学的初浅认识[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1,03。
[3]谢明霞 论小学剪纸课创新能力的培养[J].少年儿童研究(第24期),2011。
[4]曹淑凤 李莉 剪纸教学:让学生们心灵手巧[M].天津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