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有的农村中学现在都碰到了同样的困境:学校条件差,待遇低,难以留住好教师;教师“走教”严重,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进城借读泛滥,生源不稳定;学生素质较差,管理难度大;因而学校管理工作难度大,教学质量亦难以提高。那么,农村中学如何在这种艰难中求生存,实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共创良好环境,提高师生教、学动力
(一)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教师积极性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和关键。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从这些方面出发,解决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工作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工作,逐步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社会上重教与否、尊师与否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社会文明的传播中心。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更要重视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给予相应的尊重,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在社会上有极高的地位,在学生中有崇高的威信,那么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必有极大的提高,教育质量必会上升。
(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非常重要。学校和社会都应为此付出努力,清除不良影响,打造一个优良环境。
学校育人氛围的创造、学校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等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关键。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着手,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乐学、思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劲头大了,学习成绩则必然会有提高。
二、提升教师素质,锻铸兴校支柱
(一)目标引导,成就激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五个层次,适度地满足其合理需要就能激化其内在动力,进而去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同样,我们把教师粗分为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对他们实施不同层次的目标激励,让他们都有不同的发展和追求。
(二)鼓励“充电”,练好内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教师本人的知识储量已不仅仅是一碗水、一桶水,而是常流水、流活水,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经常组织老师互相听课,更要走出去听课,借他山之石,丰厚自己的积淀。同时也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武,并且对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函授学习,提高专业知识。
(三)榜样带动,转变差师。心理学认为,“差生”是因错误的积累而形成的,同样,个人认为,“差师”也是由于“错误”的积累而造成。一所学校,教师近百人,难免有备课凑本数,上课凑节数,作业凑次数,教研凑人数的“凑数教师”;还有的教师整天沉迷于打牌,上不上课无所谓。尽管这些不是主流,但根据“木桶效应”,这些人的一块板矮了,必然给整体带来损失。“差师”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心问题,从而形成整体素质低、业务能力弱的状况。因此,我们在正面教育、引导的同时,还结合定期检查、督促,运用制度约束,大力树立师德高、师能强的好典型、好榜样,并予以重奖,同时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通过带、帮、促、转,达到逐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不让一个人拖整体后腿的目的。
三、抓好常规管理,以约束力提质量
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让它对教师的行为起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通过制度的导向,及时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奉献放在岗位上,弘扬正气,促进发展。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谨慎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让学校正常运转、和谐发展。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
四、以德育形式多样化,促进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分岗位,对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等职位人员分别进行专门培训,让学生干部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提高管理水平,真正的发挥作用。其次,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创建良好氛围。学校成立德育小组,负责统筹德育活动,专题研究“学困生转化教育”等课题。第三,德育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角。首先各班按照划分区域对全校校园卫生进行全面清扫和监督,既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又提高学生责任意识,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其次,按照思想品德课本的教育内容编写本校的德育教育课程。再次,打造“魅力班会课”,充满魅力的班会课是学生幸福时光的回忆。
一、共创良好环境,提高师生教、学动力
(一)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积极性的发挥。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作用极其重要,发挥教师积极性也是学校工作的难点和关键。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从这些方面出发,解决教师的心理障碍和工作困难,以使他们安心工作,逐步提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社会上重教与否、尊师与否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学校,是社会文化的传播中心,也是社会文明的传播中心。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更要重视教师这一职业,对教师给予相应的尊重,努力提高教师的地位,提高教师的待遇。让教师在社会上有极高的地位,在学生中有崇高的威信,那么教师的教育影响力必有极大的提高,教育质量必会上升。
(二)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因此学生积极性的调动也非常重要。学校和社会都应为此付出努力,清除不良影响,打造一个优良环境。
学校育人氛围的创造、学校激励制度的建立、教师启发诱导等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关键。教师应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着手,增强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努力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心理,促使学生乐学、思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劲头大了,学习成绩则必然会有提高。
二、提升教师素质,锻铸兴校支柱
(一)目标引导,成就激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划分成五个层次,适度地满足其合理需要就能激化其内在动力,进而去实现目标,满足需要。同样,我们把教师粗分为新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对他们实施不同层次的目标激励,让他们都有不同的发展和追求。
(二)鼓励“充电”,练好内功。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要求教师本人的知识储量已不仅仅是一碗水、一桶水,而是常流水、流活水,因此,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校要经常组织老师互相听课,更要走出去听课,借他山之石,丰厚自己的积淀。同时也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比武,并且对获奖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函授学习,提高专业知识。
(三)榜样带动,转变差师。心理学认为,“差生”是因错误的积累而形成的,同样,个人认为,“差师”也是由于“错误”的积累而造成。一所学校,教师近百人,难免有备课凑本数,上课凑节数,作业凑次数,教研凑人数的“凑数教师”;还有的教师整天沉迷于打牌,上不上课无所谓。尽管这些不是主流,但根据“木桶效应”,这些人的一块板矮了,必然给整体带来损失。“差师”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心问题,从而形成整体素质低、业务能力弱的状况。因此,我们在正面教育、引导的同时,还结合定期检查、督促,运用制度约束,大力树立师德高、师能强的好典型、好榜样,并予以重奖,同时开展“结对子”帮扶活动,通过带、帮、促、转,达到逐步提高整体队伍素质、不让一个人拖整体后腿的目的。
三、抓好常规管理,以约束力提质量
建立合理的教师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让它对教师的行为起指引作用。教学常规工作制度要规定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工作方法、工作标准。有了制度,就有了方向。通过制度的导向,及时引导教师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奉献放在岗位上,弘扬正气,促进发展。同时要坚持“量力而行,谨慎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让学校正常运转、和谐发展。落实量化考核方案,严格检查。制度要落到实处,必须严格检查督促才能得以实现。
四、以德育形式多样化,促进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分岗位,对班长、学习委员、卫生委员、体育委员、小组长等职位人员分别进行专门培训,让学生干部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提高管理水平,真正的发挥作用。其次,加强德育阵地建设,创建良好氛围。学校成立德育小组,负责统筹德育活动,专题研究“学困生转化教育”等课题。第三,德育形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自我教育的主角。首先各班按照划分区域对全校校园卫生进行全面清扫和监督,既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又提高学生责任意识,还能增强班级凝聚力。其次,按照思想品德课本的教育内容编写本校的德育教育课程。再次,打造“魅力班会课”,充满魅力的班会课是学生幸福时光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