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职业学校的教育也开始逐渐得到重视,但是由于很多职业学校目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可以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一大部分职业学校毕业的学生都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就成为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积极有效地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也成为现阶段所有业内人士需要探讨的首要课题。本文将主要论述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并且针对职业院校的改革提出一些简单的措施,希望可以给职业学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些方向。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091-01
1 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都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度的提高和对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加大,许多职业教育学校在数量和招收人数上都大幅度地增加,但是其教学质量却并没有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而有所提高。与其他普通院校不同的是,职业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也只有不断培养出社会急缺的人才,才能真正意义上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校自身的生命力以及竞争力。
1.2 需要克服普教化倾向。
在职业教育开设之初,其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借鉴普通教育,也就是传统的学科本位式以及知识传递型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目前,仍有一些职业学校还在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式教学,课时安排也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其他专业学科为主,与普通院校的教学组织以及管理模式大不相同。
(2)教学内容方面。很多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都是使用现成的教材,而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来改变所教授的内容。由于很多现成的教材的内容已经和现实严重脱节,所以学生即使熟练地掌握了书本中所学的全部知识,在社会中也往往很难立足和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3)教师能力评价方面。职业学校通常会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所发表的文章以及所研究的课题作为评判老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学习普通院校开展公开课或者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但在教学中并未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不利于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
2.1 加深对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之所以可以快速发展,达到新的历史起点、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不断地提高,主要归功于我们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業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各地各部门都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两个强有力的措施:一是扩大规模,二是提高质量,从而实现现有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2 明确教学模式改革原则与目标。
要完善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要确定明确的教学模式改革原则和任务目标。
原则: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原则。加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指导,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切实地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和社会需求能够对接,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办学中来。此外,还应该坚持将产业与教学结合起来,开展特色办学,从而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一致。
目标:坚持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为主要目标。
在总体上,必须要保持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基本上接近,从而使得整个教育结构更加合理。要始终坚持上述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努力为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人和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2.3 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不应该只是学科教育,必须逐渐转变为能力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重点,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文化课、平台课、专业技能课和拓展课的学时比例,促使教学模式向规范的方向发展。积极地推进课程模式改革,促进整个课程内容更加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按照国家的要求,必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服务终身为中心和主要目标来开展。
2.4 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坚持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把实训等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内容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提高。而且教师还应该加大实习课的课时,落实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办法。此外,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和大学教师一样,定时的评聘正高级教师职务,加大教师在寒暑假期间赴企业实习实践的有关安排。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的需要,让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中来,从而提高自身目前所拥有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让他们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事业服务。
2.5 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学校不应该把重点全部放在理论教育上,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突现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专业技能课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学时一般应占总学时的60%-70%。专业技能课程参用基础平台课加专业方向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学习内容不仅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而且要突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取得学历证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此外,也可以定期举办职业院校间的技能大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
3 结束语
总之,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保证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改革保障机制,从而帮助有效解决教学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要以提升自身正确思想观念作为基础,不断地为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进.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保障机制[J].现代职业教育,2017.
关键词: 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5-0091-01
1 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都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其带来巨大的挑战。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度的提高和对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的加大,许多职业教育学校在数量和招收人数上都大幅度地增加,但是其教学质量却并没有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而有所提高。与其他普通院校不同的是,职业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一线的技术人员,也只有不断培养出社会急缺的人才,才能真正意义上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校自身的生命力以及竞争力。
1.2 需要克服普教化倾向。
在职业教育开设之初,其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借鉴普通教育,也就是传统的学科本位式以及知识传递型的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目前,仍有一些职业学校还在采用的是传统的课堂式教学,课时安排也基本上是以语文、数学、英语以及其他专业学科为主,与普通院校的教学组织以及管理模式大不相同。
(2)教学内容方面。很多职业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都是使用现成的教材,而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情况来改变所教授的内容。由于很多现成的教材的内容已经和现实严重脱节,所以学生即使熟练地掌握了书本中所学的全部知识,在社会中也往往很难立足和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3)教师能力评价方面。职业学校通常会把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所发表的文章以及所研究的课题作为评判老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会学习普通院校开展公开课或者示范课等教学活动,但在教学中并未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的教学特点,不利于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
2 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改革的方向
2.1 加深对教育教学改革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之所以可以快速发展,达到新的历史起点、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和社会效益不断地提高,主要归功于我们一直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業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各地各部门都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采取两个强有力的措施:一是扩大规模,二是提高质量,从而实现现有规模、质量、效益和结构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职业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2 明确教学模式改革原则与目标。
要完善我国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要确定明确的教学模式改革原则和任务目标。
原则: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原则。加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指导,认真制定发展规划,切实地改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使得职业教育能够和社会需求能够对接,从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办学中来。此外,还应该坚持将产业与教学结合起来,开展特色办学,从而更好地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相一致。
目标:坚持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产业与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作为主要目标。
在总体上,必须要保持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基本上接近,从而使得整个教育结构更加合理。要始终坚持上述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努力为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的人和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2.3 深化课程改革,努力形成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教学不应该只是学科教育,必须逐渐转变为能力教育,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重点,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合理确定文化课、平台课、专业技能课和拓展课的学时比例,促使教学模式向规范的方向发展。积极地推进课程模式改革,促进整个课程内容更加综合化、模块化,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职业学校的公共基础课,按照国家的要求,必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服务终身为中心和主要目标来开展。
2.4 提升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质量。
坚持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总体要求,把实训等项目融入教学过程中。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内容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能够提高。而且教师还应该加大实习课的课时,落实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办法。此外,职业学校的教师可以和大学教师一样,定时的评聘正高级教师职务,加大教师在寒暑假期间赴企业实习实践的有关安排。学校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的需要,让有条件的大型企业积极参与到“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建设中来,从而提高自身目前所拥有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质量,让他们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事业服务。
2.5 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职业学校不应该把重点全部放在理论教育上,也应该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突现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专业技能课是为了提高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所以学时一般应占总学时的60%-70%。专业技能课程参用基础平台课加专业方向课,按照相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学习内容不仅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而且要突出在社会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取得学历证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此外,也可以定期举办职业院校间的技能大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教学改革和职业教育制度的建设。
3 结束语
总之,职业学校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但是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国教育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保证职业学校教学改革能够顺利地进行,就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教学改革保障机制,从而帮助有效解决教学改革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因此,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要以提升自身正确思想观念作为基础,不断地为教学改革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以此来调动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而为职业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进.探索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保障机制[J].现代职业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