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牵引对犬股骨头血循环的影响及其DSA评价.方法 采用经皮微导管旋股动脉DSA技术,对22只实验犬进行了2kg重力牵引前(A组,22只)、牵引中即刻(B组,22只)、30 min(D组,22只)、60 min(E组,20只)、90 min(F组,10只)、120 min(G组,10只)造影及牵引即刻去牵引即刻(H组,22只)、牵引30 min后去牵引即刻(I组,22只)、牵引60 min后去牵引即刻(J组,20只)、30 min(K组,20只)和牵引90 min后去牵引即刻(L组,10只)、30 min(M组,10只)、60 min(N组,10只)造影与牵引120 min后去牵引即刻(O组,10只)、30 min(P组,10只)、60 min(Q组,10只)造影;12只髋于持续牵引前同时作了4 kg重力牵引即刻造影(C组).主要观察股骨头灌注状态及循环时间,其评定标准:股骨头灌注状况分为好(3分)、差(2分)、极差(1分),循环时间6 s内为正常(3分)、>6 s为延长(2分)、>10 s为明显延长(1分),组间比较应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Q组股骨头灌注好者分别为22、0、0、0、0、0、0、22、22、1、18、0、0、8、0、0、1髋,差者分别为0、22、8、22、15、4、1、0、0、15、2、4、6、2、1、3、8髋,极差者分别为0、0、4、0、5、6、9、0、0、4、0、6、4、0、9、7、1髋;其循环时间正常者分别为22、0、0、0、0、0、0、22、22、1、18、0、0、8、0、0、1髋,延长者分别为0、22、9、22、15、4、2、0、0、15、2、5、7、2、2、4、8髋,明显延长者分别为0、0、3、0、5、6、8、0、0、4、0、5、3、0、8、6、1髋.A组与B组、B组与C组及B、D、E、F、G组间、H、I、J、L、O组间、K、M、P组间、N组与Q组比较,股骨头灌注状态(F值分别为437.48、30.25、29.04、132.69、143.73、25.20,P值均为0.000)和循环时间(F值分别为386.26、31.83、22.43、141.94、119.69、21.68,P值均为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牵引引起了犬股骨头缺血反应与血运障碍,牵引时间越长、牵引力越大,股骨头灌注越差、循环时间越长、血运恢复越慢;DSA以血流动力学、血管构筑学指标直观地反映了这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