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镁水泥基多孔材料孔结构及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ui4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温隔热材料集成优秀防火功能将有利于建筑消防安全。以高温性能良好的磷酸镁水泥为基体,预饱和膨润土为成孔剂,制备了磷酸镁水泥基多孔材料,采用压汞、扫描电镜等对其微结构进行了测试,同时还研究了其模拟火灾前后硬化性能。研究表明:预饱和膨润土促使磷酸镁水泥中形成了微纳米孔,实现了磷酸镁水泥基多孔材料制备;当成孔剂体积掺量为80%时,制备出干密度642kg/m~3、孔隙率43.0%的磷酸镁水泥基多孔材料,28d抗压强度为2.1 MPa、导热系数为0.09W/(m·K);模拟火灾情况后,多孔材料力学强度与保温隔热性能保持较好。
其他文献
税收优惠概念的界定并未取得学界共识。从词源和实践的角度出发,税收优惠的构成要件应当以征税对象具有可税性为前提,其本质为低于标准税收的税负待遇。税收优惠的正当性基础在于税法价值目标的二元性及相应实现工具的二元性,同时它也是对社会发展非均衡性的现实回应。当前我国税收优惠制度面临体系形式混乱、实质评估缺位的困境,应当通过落实税收法定、建立税式支出制度以实现税收优惠的法治化治理,贯彻公平竞争审查与设立税务
税收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对资本有效税率的测算是研究税收对投资影响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我国微观企业2008~2019年资本有效税率进行测算,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企业间资本有效税率存在一定税收差别待遇,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的企业的资本有效税率有所区别,但近年来资本有效税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且离散程度减小,说明我国税收优惠力度不断加大,资源配置效率有所提高,税收差别待遇情况逐渐得到缓解
伴随经济的平台化发展,数据作为记录人们平台活动信息的载体,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所具有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使其资本化成为可能。数据的资本占有与数据的商品化过程依然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运动规律。依据用户平台活动是否具有劳动本性,由用户平台活动痕迹信息数字化而来的原始数据具有不同的价值构成,进而由原始数据得到的衍生数据价值构成也有所区别。在数据商品化进而资本化的过程中,数据资
以2016~2020年我国70家商业银行为样本,涵盖国有大型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及民营银行等不同类型的银行,探究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与各类型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呈“倒U型”关系;境内非国有法人股与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民营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境外法人股与国有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水平
家庭杠杆是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参保决策的经济约束条件,研究发现,是否存在家庭杠杆、家庭杠杆持续性对农民参保意愿和缴费档次选择的影响显著为负;家庭杠杆率与农民参保选择呈现“U形”关系,在家庭杠杆率低于一定水平时,其提升会抑制农民参保和提高缴费档次,超过一定标准时,家庭杠杆率提升则会增强农民跨期消费偏好而促进其参保和提高缴费档次。通过交互项分析发现,自身健康水平提高会减弱家庭杠杆对参保选择的负向影响;家庭
基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视角,探索产业集聚对区域税收竞争力的影响机制,以及区域差异和企业生命周期对这种影响的异质性。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会通过促进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区域税收竞争力起到提升作用,但这种提升作用会受到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影响,初创期的阵痛感最强,成熟期的促进作用最强,且区域异质性较为显著。因此,中央政府应建立科学的税收竞争力评价体系,引导地方政府摒弃短视的政绩观和“唯GDP论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而税制结构对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具体来说,个人所得税比重的提升能够促进城乡共同富裕,而间接税内部结构的变动则不会对城乡共同富裕程度产生显著影响。税制结构的变动不能同时促进城乡物质共同富裕、公共服务共同富裕以及精神共同富裕,且在整体税负不变的情况下,仅仅通过调整税制结构很难同时提高城镇和农村的绝对富裕水平。鉴于此,我国应适当提高中央政府的财政权力,维护城乡就业
伴随着资本市场发展日臻完善,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之间替代性逐渐加强,如何优化债务结构,有效、稳健地去杠杆,成为防范金融风险、改善金融错配亟需解决的问题。以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2003~2020年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股价崩盘风险指标,分析股价崩盘风险、杠杆转移和金融错配之间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股价长期稳定和长期剧烈波动均并不利于企业债务融资和资源配置效率,适当的股价波动能够缓解企业所受到的
自我国列为创新型国家以来,科技创新的基础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纵观我国不同地理区位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持续扩大,新增长理论提出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由此,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技术水平的差距。大量的学术理论和研究事实表明,地区之间技术差距的形成离不开产业间和微观主体企业间的技术创新水平差异,基于此衍生出的产业间或企业间技术差距问题一直被视为实现经济体间经济收敛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