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的讲话中提到:“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培养未来接班人的伟大事业。如何做一位优秀的老师,如何做一位“大国良师”,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穷尽毕生心血去探索的命题。
【出 处】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基金项目】
: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重大课题(VGA18000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6日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的讲话中提到:“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教育是国之大计,是培养未来接班人的伟大事业。如何做一位优秀的老师,如何做一位“大国良师”,是一代又一代教育工作者穷尽毕生心血去探索的命题。
其他文献
实践育人作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深受各大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也贯穿于整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大学生社团具有实践育人功能,在社团实践育人过程中,作为社团活动主力军的高职大学生扮演着重要角色。
近年来,整本书阅读教学越来越受重视,相关的研究也在逐渐增加,但是目前对于初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研究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实施层面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推进。为此,文章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价值和现状进行了分析,试图探求将其课程化的有效策略。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愈加受到重视,“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为高职院校德育实践提供了指导,加快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格局,推进“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成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目标。文章在分析高职院校德育实践问题的基础上,探索高职院校德育实践的创新思路,从“优化管理,落实全员育人;重视连贯性,完善全过程育人;多方联动,实现全方位育人;建立德育评价体系,优化德育实
本文综述了碳酸氢铵在农业、工业、食品、药学和生态治理方面的应用现状,碳酸氢铵在市场上仍具有很好的前景,其在生态治理方面的应用,也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在重视环保与三废治理的今天,碳铵产品也应向着规范生产、节能降耗、不断创新和调整产品结构的趋势发展。
在全球化的趋势里,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徜徉在历史的长河里,望古今,尽显华夏文明之大。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新媒体时代脱颖而出,承载着华夏文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希望与期盼。《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档文化创新综艺节目,开拓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中传播的新形式,让更多优秀的文化通过视听画面展现在观众眼前,掀开文化星河的一角,展现文脉千年的欣喜和墨香犹存的沉醉。
信息社会里人类与媒介的接触日益频繁,多样态媒介内容和媒介技术在深刻形塑人类感知与思维的同时,也在参与建构文化记忆的生成、讲述与传续。本文以《典籍里的中国》和《朗读者》为例,从仪式设置、再媒介化传播、价值与情感为切入点对中国原创文化类节目进行分析,以此呈现这类节目建构文化记忆的媒介讲述模式及其在文化传播、记忆书写、文化认同方面的传播影响力。
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受观众追捧,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渠道。《典籍里的中国》用视频的形式展现纸质典籍,对话先贤,讲述故事,让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了,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唤醒了文化的记忆。本文从媒介仪式理论视角切入,分析《典籍里的中国》是如何在节目场景构建、符号选取、戏剧展演这一系列媒介仪式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构建国人的文化认同。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媒介在新时期承担着建构文化记忆的职能与使命,《典籍里的中国》作为一个平台,通过一种全新的叙事方式,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实现了场域对话和文化仪式建构,成为观众最喜爱的大众传播节目之一,并在建构文化记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传播仪式观视角,以《典籍里的中国》这一节目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并提出文化类节目建构文化记忆的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快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发现数据中蕴藏的规律,显得格外重要。本文基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利用Python语言结合PyEcharts可视化工具包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谨以此,为数据可视化学习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他指出教学不是某一类群体的独角戏,正确的教学方法是每一个环节的相互结合,教要有教的正确方法,学要有学的合适理论,做要有做的方法。文章探究了如何结合教学做合一理念,打造高效小学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