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其工作极复杂、艰辛、有趣,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艺术。班级管理要有针对性和创造性,初中班主任的班级教育管理可按年级分阶段,分时期管理,每一时期每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及方法、途径都不尽相同。
第一阶段:过渡、养成期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基本上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告别了小学“保姆式”的教育模式,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时,他们面临学习科目增多、课程繁重的新情况。这一时期,班主任有两项中心工作:其一是要不失时机地利用、保护和引导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和兴趣,使之保持下去。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更要关心帮助,要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帮助他们弥补差距,防止学生一开始就由于转化不好而掉队。其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学习、生活制度,尽快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给予正确的导向,防止自由涣散现象发生。立规后,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让大家接受和理解,管理方式应比小学那种“保姆式”管理稍宽松些,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过渡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期中考试后到学期末,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已比较适应,这时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对新学科的好奇心消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并因此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这时班主任应协助任课老师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从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主动防止出现偏科现象。
七年级下期,学生的心理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渴望独立,而又不能实行自我控制,加之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强,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对班集体的学习、纪律、卫生及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评比,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通过强化管理和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的意识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阶段:防止分化潜伏、缩小两极分化期
八年级是整个初中教育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学生的成人感日渐增强,但他们那依然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又往往易于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他们常常听不进老师的劝告与教育,而一意孤行,且无论正确与错误都可能坚持到底……在这一时期,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尊、自强、自信的心理,避免因轻微受挫或受外界消极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求上进和学习下滑。同时,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把不良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八年级第二学期,两极分化问题日渐暴露出来。通过一年半的学习,由于智能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学习成绩等方面已出现差距,有的成了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学生,有的则感到学习吃力,应接不了,有的还可能成为“双差生”。这时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应是尽量缩小两极分化。在管理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中心,突出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管理工作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管理措施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对好学生不偏爱,不溺爱;对后进生要多给一些理解,一点温暖,对他们的要求坚持“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方针,对他们的教育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三阶段:引导成熟與冲刺教育
九年级是教育管理最关键的一年,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初三上期,学生的幼稚性、盲目性和依赖性迅速下降,而自觉性则有较大提高。面对毕业、升学和就业考试,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此同时,教材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也达到了初中阶段的最高程度。因此,班主任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圆满完成学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初三将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尽力学好最后一段课程,以积极的心态,渐渐步入圆满完成学业的最后冲刺阶段。
第二学期前半学期,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成熟稳定时期,班主任应关心学生各科的均衡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薄弱学科,不要出现偏科现象。同时,还要继续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既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又要指导他们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看待理想、人生。同时,还应适当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初中生活的最后两个月到了冲刺阶段和收获季节。这一时期,班主任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上,指导他们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个时期,对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任课老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带领学生复习,力争使自己所教的学科能考得更好。这时候,班主任应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协调好各任课老师之间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薄弱学科,应要求他们重点突破。对于共性比较弱的,则尽可能与任课老师配合,督促学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学生文理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形成一种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顾全大局,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同时,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紧张冲刺期,以最佳心理状态迎接中考。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新区中学)
第一阶段:过渡、养成期
从小学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基本上还保持着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告别了小学“保姆式”的教育模式,从依赖家长和老师的被动从属地位向主动地位转化。同时,他们面临学习科目增多、课程繁重的新情况。这一时期,班主任有两项中心工作:其一是要不失时机地利用、保护和引导学生对新学科的好奇和兴趣,使之保持下去。对学习吃力的学生更要关心帮助,要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帮助他们弥补差距,防止学生一开始就由于转化不好而掉队。其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班级学习、生活制度,尽快形成一种良好的班风,给予正确的导向,防止自由涣散现象发生。立规后,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活动让大家接受和理解,管理方式应比小学那种“保姆式”管理稍宽松些,以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过渡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期中考试后到学期末,学生对初中学习生活已比较适应,这时部分学生很容易出现对新学科的好奇心消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并因此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这时班主任应协助任课老师对学生多关心、多鼓励,培养他们坚韧顽强的意志,从而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主动防止出现偏科现象。
七年级下期,学生的心理又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他们渴望独立,而又不能实行自我控制,加之辨别是非能力还不够强,班主任在常规管理中对班集体的学习、纪律、卫生及学生的行为表现要实行严格的量化评比,以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和荣誉感。通过强化管理和养成教育,可使学生的意识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从而逐步增强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
第二阶段:防止分化潜伏、缩小两极分化期
八年级是整个初中教育承上启下的时期,也是学生各方面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学生的成人感日渐增强,但他们那依然比较幼稚的、不成熟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又往往易于导致其行为出现偏差。他们常常听不进老师的劝告与教育,而一意孤行,且无论正确与错误都可能坚持到底……在这一时期,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控能力,使他们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并注重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增强其自尊、自强、自信的心理,避免因轻微受挫或受外界消极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求上进和学习下滑。同时,还要经常了解学生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表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把不良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
八年级第二学期,两极分化问题日渐暴露出来。通过一年半的学习,由于智能的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及其它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品质、学习成绩等方面已出现差距,有的成了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学生,有的则感到学习吃力,应接不了,有的还可能成为“双差生”。这时班主任的重点工作应是尽量缩小两极分化。在管理过程中,要围绕这一中心,突出因人而宜、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管理工作要有很强的针对性,管理措施要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对好学生不偏爱,不溺爱;对后进生要多给一些理解,一点温暖,对他们的要求坚持“低起点,小步走,勤反馈”方针,对他们的教育要有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三阶段:引导成熟與冲刺教育
九年级是教育管理最关键的一年,也是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重头戏。初三上期,学生的幼稚性、盲目性和依赖性迅速下降,而自觉性则有较大提高。面对毕业、升学和就业考试,学生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与此同时,教材的深度、广度和难度也达到了初中阶段的最高程度。因此,班主任应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围绕圆满完成学业,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让学生意识到初三将面临的任务和挑战,尽力学好最后一段课程,以积极的心态,渐渐步入圆满完成学业的最后冲刺阶段。
第二学期前半学期,学生处于一种比较成熟稳定时期,班主任应关心学生各科的均衡发展,引导他们不断加强薄弱学科,不要出现偏科现象。同时,还要继续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既要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又要指导他们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看待理想、人生。同时,还应适当开展文体活动,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初中生活的最后两个月到了冲刺阶段和收获季节。这一时期,班主任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对学生的学习管理上,指导他们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这个时期,对学生来说,是最宝贵的,任课老师都在争分夺秒地带领学生复习,力争使自己所教的学科能考得更好。这时候,班主任应顾全大局,以身作则,协调好各任课老师之间和各学科之间的关系。对于每个学生的不同薄弱学科,应要求他们重点突破。对于共性比较弱的,则尽可能与任课老师配合,督促学生多下功夫,并要求学生文理科兼顾,不放弃任何一科,形成一种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顾全大局,协同作战,齐抓共管,全面提高的局面。同时,引导学生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紧张冲刺期,以最佳心理状态迎接中考。另一方面,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变化,防患于未然,避免意外事情的发生。
(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新区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