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私人性到公共性:西方语言观流变的哲学分析

来源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语言的哲学性考察开始于洛克,中介于索绪尔,盛行于维特根斯坦及20世纪的西方哲学界,其中尤以语言的私人性和公共性的争讼最为纠结。20世纪以来的语言学转向不仅只是有关语言的学术性考察,更包含着深刻的政治伦理意趣。时下主流的对私人语言的否定内涵着个体主体和语言之间关系的颠倒及语言从私人的脱位,这是战后西方的伤痛反思的一部分,也是西方哲学家重新思考个体主体性问题的一种尝试。从私人性到公共性的语言观流变可以看作这类尝试的一个非典型表征。
其他文献
在对社会主义认识问题进行研究时,人们很少对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问题进行研究.其实方法问题也是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问题.分析探讨了经验认识方法、教条的唯理主义认识方
当前,农村人口在山区农村到平原农村、平原农村到都市城镇之间出现了层级流动;不同层级的农户在契合地出现了社会融合问题.层级流动是当代农村人口为改善生存现状而进行理性
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促进下,布洛芬与SOCl2在25℃酰氯化反应0.5h,再与加入的对氯苄醇在25℃成酯反应8h,得到布洛芬对氯苄酯。产物结构经1H NMR,13 C NMR,IR和EI-MS等光谱确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