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M2.5和臭氧(O3)协同防控是“十四五”期间空气质量提升的重点。O3生成与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呈高度非线性关系。基于南京市城区站点2020年和2021年的4—9月O3、VOCs和NOx的连续在线监测数据,比较了两年间O3及其前体物浓度的变化,进一步利用基于观测的盒子模型(OBM)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PMF)模型分析了O3-VOCs-NOx敏感性和VOCs来源。结果表明,2021年的4—9月O3日最大浓度、VOCs和NOx浓度的平均值相较于2020年同期约下降为7%(P = 0.031)、17.6%(P < 0.001)和14.0%(P = 0.004)。2020年和2021年的O3超标天NOx和人为源VOCs的平均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分别为0.17和0.14,0.21和0.14,说明O3生成处于VOCs和NOx协同控制区。基于人为源VOCs和NOx削减情景所模拟的O3生成潜势等值线(EKMA曲线)也支撑这一结论。PMF解析结果显示工业和交通排放是VOCs的主要来源,其中与工业排放相关有5个因子,包括工业液化石油气(LPG)使用、苯化工、石化、甲苯相关的工业和溶剂涂料使用,对总VOCs浓度的贡献率为55%~57%。机动车尾气和汽油挥发因子的贡献率之和为43%~45%。进一步计算各因子的RIR值,结果显示石化和溶剂涂料使用的RIR值最高,说明从臭氧防控的角度,需要优先削减这两类源的VOCs排放。随着VOCs和NOx减排措施的实施,O3敏感性和VOCs来源会改变,因此在“十四五”期间仍需持续关注,以及时调整O3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