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许晓华(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单位: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艺术研究。
摘要:儿童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书籍是儿童学习未知世界的一扇大门,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伙伴。由于儿童发展对于家庭、社会的潜在影响,所以与其他书籍设计相比,儿童书籍设计需要保持更高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国儿童书籍设计目前体现出了形态单一、趣味性缺乏、针对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儿童书籍设计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儿童书籍设计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儿童书籍设计;形态;发展
一、儿童书籍设计发展历程
早在12世纪之前,并没有儿童书籍的概念,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儿童都与大人看着同样的书。自15世纪开始,出现了专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儿童书籍设计也随之诞生。欧美国家逐渐开始涌现出诸多富有创意的儿童书籍设计师与设计作品。我国儿童文学起源于对西方儿童文学的引入。早在“五四”运动之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儿童图书”的划分。“五四”运动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儿童图书同成人图书之间的差异性,在此期间,丰子恺、万氏兄弟等一些前辈将插画应用到儿童书籍当中,丰富了儿童书籍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为我国儿童书籍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儿童书籍出版设计也得到了飞速进步;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信息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样给书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今书籍设计变得更为方便,设计师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现当代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1.国外儿童书籍设计现状。国外欧美一些国家对于儿童读物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我国。世界上最早的儿童读物出现在欧洲,其儿童书籍设计的发展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欧洲通过设定“国际儿童读书日”、“博洛尼国际儿童图书展”等活动为儿童书籍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展示与交流平台,这些活动都将儿童书籍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儿童书籍设计的进步;而美国对于儿童图书设计者素质要求非常高,其设计者必须是具备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并且要掌握了解儿童心理学的诸多知识。
2.国内儿童书籍设计现状。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文学市场起步较晚,近年来儿童书籍得到了更多关注,书籍设计质量与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国如今也举办了“北京国际儿童图书展”等活动,与国外儿童书籍出版设计交流经验,获得了许多学习与借鉴的机会。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儿童书籍品种越来越丰富、设计越来越漂亮、材料也越来越精美与多元化。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儿童精装书籍,不仅儿童阅读不便,价格昂贵,也有着安全隐患;一些儿童书籍设计盲目照搬国外,毫无设计风格,欠缺美感。总体来看,我国儿童书籍设计整体较为粗放,尚缺乏足够的设计投入。
三、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态单一,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目前我国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着形态单一、缺乏互动性、趣味性等问题。书籍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儿童书籍的形态与成人书籍相比更应当具备多变的形态与趣味性。而纵观目前国内书籍设计,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无论是在色彩应用、封面构思、形态设计等方面,都显得较为平庸。如今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给传统书籍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市场上的儿童消费品越来越丰富,父母更希望儿童消费品给孩子带来感官上的多重体验。所以千篇一律、缺乏互动的儿童书籍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儿童与家长的需求。
2.设计缺乏儿童心理行为针对性。儿童书籍的设计需要充分注重儿童的心理需求,将儿童特征与书籍设计相结合。而目前儿童书籍设计领域缺乏明确清晰的设计标准,儿童书籍设计者的设计行为随意性较大,许多没有照顾到儿童的特殊性;部分设计师虽然考虑到了结合儿童的特性进行设计,但许多是基于主观判断,判断毫无根据性。例如一些书籍设计师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没有合理针对儿童的阅读时间极限以及视觉特点,使得设计出的儿童书籍文字数量与间距超过儿童阅读极限、图文比例不当等。这些不符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书籍不仅无法取得理想市场效果,更影响了儿童教育学习。
3.设计风格雷同,制作粗糙。目前我国儿童书籍设计风格雷同的现象较为严重,与其他成人类型的书籍相比,儿童书籍设计更缺乏风格独特、设计制作精美的作品。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对于书籍的选择冲动型与盲目性较为明显,因此即便是一本设计非常优秀的儿童书籍,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市场的良好回应,但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有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如今儿童书籍的市场需求较大,许多儿童书籍设计人员毫无责任感地进行儿童书籍设计,设计完全不从儿童需求出发,过于注重商业因素,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给儿童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四、儿童书籍设计发展趋势与创新
1.构建儿童书籍设计“五感化”体系。现代书籍设计应当从视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嗅觉等各方面构建起“五感化”感知体系,让儿童感受到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增加图书与儿童之间的良好互动。首先,视觉是最发达的感知系统,儿童书籍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以儿童视觉感受作为根本,例如运用绘画语言构建视觉体验,创新书籍形态结构引发儿童兴趣等;味觉通常很难参与到书籍设计当中,儿童书籍的味觉感知的构建可以通过一定的内容形式让儿童联想产生味觉体验,利用视觉到味觉的转移,深化儿童的体会;听觉的构建则可以充分结合新媒体,帮助儿童加深记忆,例如一本介绍汽车的书籍,可以增加开关,通过开关控制让书本发出与页面内容有关的汽车声音,加深儿童认识,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触觉可以通过书籍装帧材料来传达,利用装帧材料为儿童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而嗅觉对于引导儿童阅读兴趣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书籍中引起嗅觉刺激的气味一方面来源书籍材料气味,另一方面来自人为添加的香料气味,设计师需结合书籍内容针对性设计,通过喷涂、印染等多种方式应用到儿童书籍设计中。
2.充分结合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儿童书籍设计需要充分结合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征,体现人性化。儿童是特殊的细分人群,对于儿童的书籍设计更需要注重产品满足儿童求新求异、求趣求奇的心理需求,同时需要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之下,加强儿童的体验。例如形态设计,需要符合儿童区别于成年人的审美习惯,可以打造出突破传统的标准六面体限制,设计成特殊开本形式,或者设计成迷你书、口袋书等小开本形式;色彩设计的应用,需满足儿童喜好鲜明色彩的审美心理,在设计中大胆使用丰富色彩,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引发儿童注意,进一步引发阅读兴趣;图形的应用可以满足儿童的个人喜好,如在书中引用儿童喜欢的动画卡通形象,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儿童书籍设计“信息化”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科技信息的深入应用,儿童书籍的电子化、信息化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儿童在生活中接触电子科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例如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儿童书籍设计的“信息化”发展,能够借助新媒体丰富与庞大的信息系统,有效满足儿童的学习与阅读兴趣。而关于书籍设计信息化的内容非常复杂,其是集合视频、音频、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多种数字艺术的综合,但无论怎样复杂,儿童书籍设计者在设计当中始终要坚持围绕儿童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最为合适的形式向儿童展现最优秀的书籍设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儿童书籍设计应当改变目前形式单一、制作粗糙等现状,儿童书籍设计者应当在充分尊重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的基础之上,合理协调应用设计元素,增加书籍感官要素;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内容与形式上体现出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现代儿童对于书籍的个性需求,设计出受儿童欢迎的书籍。(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湘媛.论儿童书籍设计中的互动型[J].包装工程,2010,11.
[2]黄志雄.论儿童书籍设计中感官体验的营造[J].艺术探索,2010,04.
[3]吴南.儿童书籍设计的精神取向[J].美与时代,2013,07.
摘要:儿童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当中的一个重要门类,书籍是儿童学习未知世界的一扇大门,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伙伴。由于儿童发展对于家庭、社会的潜在影响,所以与其他书籍设计相比,儿童书籍设计需要保持更高的社会责任感。而我国儿童书籍设计目前体现出了形态单一、趣味性缺乏、针对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儿童书籍设计发展历程的分析,结合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儿童书籍设计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
关键词:儿童书籍设计;形态;发展
一、儿童书籍设计发展历程
早在12世纪之前,并没有儿童书籍的概念,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儿童都与大人看着同样的书。自15世纪开始,出现了专供儿童阅读的书籍,儿童书籍设计也随之诞生。欧美国家逐渐开始涌现出诸多富有创意的儿童书籍设计师与设计作品。我国儿童文学起源于对西方儿童文学的引入。早在“五四”运动之前,我国并没有明确的“儿童图书”的划分。“五四”运动之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了儿童图书同成人图书之间的差异性,在此期间,丰子恺、万氏兄弟等一些前辈将插画应用到儿童书籍当中,丰富了儿童书籍的表现形式与内容,为我国儿童书籍设计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儿童书籍出版设计也得到了飞速进步;进入21世纪之后,科技信息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样给书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如今书籍设计变得更为方便,设计师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现当代儿童书籍设计现状
1.国外儿童书籍设计现状。国外欧美一些国家对于儿童读物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我国。世界上最早的儿童读物出现在欧洲,其儿童书籍设计的发展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欧洲通过设定“国际儿童读书日”、“博洛尼国际儿童图书展”等活动为儿童书籍提供更为多元化的展示与交流平台,这些活动都将儿童书籍设计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促进儿童书籍设计的进步;而美国对于儿童图书设计者素质要求非常高,其设计者必须是具备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并且要掌握了解儿童心理学的诸多知识。
2.国内儿童书籍设计现状。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儿童文学市场起步较晚,近年来儿童书籍得到了更多关注,书籍设计质量与水平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我国如今也举办了“北京国际儿童图书展”等活动,与国外儿童书籍出版设计交流经验,获得了许多学习与借鉴的机会。目前我国市场上的儿童书籍品种越来越丰富、设计越来越漂亮、材料也越来越精美与多元化。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缺陷,例如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儿童精装书籍,不仅儿童阅读不便,价格昂贵,也有着安全隐患;一些儿童书籍设计盲目照搬国外,毫无设计风格,欠缺美感。总体来看,我国儿童书籍设计整体较为粗放,尚缺乏足够的设计投入。
三、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形态单一,缺乏互动性与趣味性。目前我国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着形态单一、缺乏互动性、趣味性等问题。书籍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儿童书籍的形态与成人书籍相比更应当具备多变的形态与趣味性。而纵观目前国内书籍设计,普遍缺乏创新意识,无论是在色彩应用、封面构思、形态设计等方面,都显得较为平庸。如今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技术给传统书籍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市场上的儿童消费品越来越丰富,父母更希望儿童消费品给孩子带来感官上的多重体验。所以千篇一律、缺乏互动的儿童书籍设计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儿童与家长的需求。
2.设计缺乏儿童心理行为针对性。儿童书籍的设计需要充分注重儿童的心理需求,将儿童特征与书籍设计相结合。而目前儿童书籍设计领域缺乏明确清晰的设计标准,儿童书籍设计者的设计行为随意性较大,许多没有照顾到儿童的特殊性;部分设计师虽然考虑到了结合儿童的特性进行设计,但许多是基于主观判断,判断毫无根据性。例如一些书籍设计师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没有合理针对儿童的阅读时间极限以及视觉特点,使得设计出的儿童书籍文字数量与间距超过儿童阅读极限、图文比例不当等。这些不符合儿童心理行为特征的书籍不仅无法取得理想市场效果,更影响了儿童教育学习。
3.设计风格雷同,制作粗糙。目前我国儿童书籍设计风格雷同的现象较为严重,与其他成人类型的书籍相比,儿童书籍设计更缺乏风格独特、设计制作精美的作品。其主要原因在于儿童对于书籍的选择冲动型与盲目性较为明显,因此即便是一本设计非常优秀的儿童书籍,也不一定能够得到市场的良好回应,但需要花费较高的成本,有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如今儿童书籍的市场需求较大,许多儿童书籍设计人员毫无责任感地进行儿童书籍设计,设计完全不从儿童需求出发,过于注重商业因素,导致一些粗制滥造的书籍给儿童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四、儿童书籍设计发展趋势与创新
1.构建儿童书籍设计“五感化”体系。现代书籍设计应当从视觉、味觉、听觉以及触觉、嗅觉等各方面构建起“五感化”感知体系,让儿童感受到更丰富的阅读体验,增加图书与儿童之间的良好互动。首先,视觉是最发达的感知系统,儿童书籍设计中,设计师需要以儿童视觉感受作为根本,例如运用绘画语言构建视觉体验,创新书籍形态结构引发儿童兴趣等;味觉通常很难参与到书籍设计当中,儿童书籍的味觉感知的构建可以通过一定的内容形式让儿童联想产生味觉体验,利用视觉到味觉的转移,深化儿童的体会;听觉的构建则可以充分结合新媒体,帮助儿童加深记忆,例如一本介绍汽车的书籍,可以增加开关,通过开关控制让书本发出与页面内容有关的汽车声音,加深儿童认识,促进儿童多元智能发展;触觉可以通过书籍装帧材料来传达,利用装帧材料为儿童带来不同的触觉体验;而嗅觉对于引导儿童阅读兴趣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书籍中引起嗅觉刺激的气味一方面来源书籍材料气味,另一方面来自人为添加的香料气味,设计师需结合书籍内容针对性设计,通过喷涂、印染等多种方式应用到儿童书籍设计中。
2.充分结合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儿童书籍设计需要充分结合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征,体现人性化。儿童是特殊的细分人群,对于儿童的书籍设计更需要注重产品满足儿童求新求异、求趣求奇的心理需求,同时需要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之下,加强儿童的体验。例如形态设计,需要符合儿童区别于成年人的审美习惯,可以打造出突破传统的标准六面体限制,设计成特殊开本形式,或者设计成迷你书、口袋书等小开本形式;色彩设计的应用,需满足儿童喜好鲜明色彩的审美心理,在设计中大胆使用丰富色彩,利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引发儿童注意,进一步引发阅读兴趣;图形的应用可以满足儿童的个人喜好,如在书中引用儿童喜欢的动画卡通形象,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3.儿童书籍设计“信息化”发展。随着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科技信息的深入应用,儿童书籍的电子化、信息化发展也是必然的趋势,儿童在生活中接触电子科技的机会也越来越多,例如智能电视、平板电脑等。儿童书籍设计的“信息化”发展,能够借助新媒体丰富与庞大的信息系统,有效满足儿童的学习与阅读兴趣。而关于书籍设计信息化的内容非常复杂,其是集合视频、音频、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等多种数字艺术的综合,但无论怎样复杂,儿童书籍设计者在设计当中始终要坚持围绕儿童的特点进行设计,以最为合适的形式向儿童展现最优秀的书籍设计。
结束语
总而言之,儿童书籍设计应当改变目前形式单一、制作粗糙等现状,儿童书籍设计者应当在充分尊重儿童心理与生理特征的基础之上,合理协调应用设计元素,增加书籍感官要素;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内容与形式上体现出多元化。只有如此,才能够满足现代儿童对于书籍的个性需求,设计出受儿童欢迎的书籍。(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湘媛.论儿童书籍设计中的互动型[J].包装工程,2010,11.
[2]黄志雄.论儿童书籍设计中感官体验的营造[J].艺术探索,2010,04.
[3]吴南.儿童书籍设计的精神取向[J].美与时代,20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