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4年产前检查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并实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产前平均检查(4.9±2.6)次。在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上,主要包括了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与方式、高危妊娠级别与因素种类等。结论:依据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主要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可以促进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提高,有助于高危妊娠管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高危妊娠服务 影响因素 产前检查次数
对于高危妊娠来说,将会威胁到孕产妇和围产率的生命安全。因此,高危妊娠管理成为了孕产妇管理的关键部分,也是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在孕期监护中,定期产前检查是核心内容。通过定期产前检查,可以确定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并发疾病,同时纠正异常胎位并发现胎儿异常发育情况等。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孕妇在产前检查存在较低的依从性。为此,我院选取2012年到2014年产前检查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4年产前检查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年龄在20—44岁,平均为(28.3±4.4)岁。高危因素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异常妊娠分娩史等。
1.2 方法
通过社区保健医生来把《孕产妇保健手册》发放给妊娠初期的孕妇,并为以上孕妇设立电子档案手册,给予围产期保健卡。依据高危妊娠的评判指标,并对孕妇开展高危因素的评价。一旦发生高危妊娠孕妇,及时实行评分的、登记以及专案管理。在高危妊娠级别上,包括了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5分,B级10分,C级则为20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同时,因变量是产前检查次数,对相关因素实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
在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产前平均检查(4.9±2.6)次。在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上,主要包括了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与方式、高危妊娠级别与因素种类等,如表1所示。
2.2 回归分析结果
将本组患者产前检查的次数作为变量,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则包括了年龄、居住地、居住形式、文化程度、高危妊娠评分、高危因素类别等内容。,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3.1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状况
早在1995年,我国卫生部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自该规定落实后,产前检查被纳入到孕期管理中,并且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对于传统产前检查模式,主要发源自上个世纪初的北美与欧洲[1]。直到今天,该检查模式仍然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实行,它主要涵盖了12—14次定期产前检查。在2009年6月,就孕妇产前检查的次数,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推荐为7—11次。在本组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孕妇产前平均检查次数只有(4.9±2.6)次。当前,我国孕期保健的主要特征就是要求在特殊的时间,系统将有证可循的产前保健项目提供出来,并对传统的规律性间隔访视模式予以取消,也就是说,孕期保健的具体安排应当取决于产前检查的项目。为此,应当重视孕妇产前保健教育,指导孕妇进行自我检测,对产前检查质量予以提升,尤其是对产前检查模式进行优化[2]。
3.2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本次研究,对于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孕次、产次、高危妊娠评分、职业等是无关因素。本组中的1150例高危孕妇全部是初产妇。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经产妇处于逃避计划生育管理的考虑,担心受到处罚尤其是经济处罚,所以没有及时办理《孕产妇保健手册》,也没有接受产前检查。同时,经产妇往往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很多经产妇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她们一般不会进行产前检查。长时间以来,高危评分在高危妊娠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被评价为“高危”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而一些出现并发症的孕妇在起初被评价为“低危”的。在对10年《母亲安全》项目经验分析总结后,国际目前安全技術磋商大会表示,高危评分无法有效控制孕产妇的死亡率,强调应及时发现孕期疾病而不是高危评分,并且提出运用疾病表现特征来进行筛查的观点,这也成为孕期保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3]
在本次研究中,年龄、居住地、居住形式与产前检查次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年龄段,20—40岁的高危妊娠孕妇进行较多的产前检查。该年龄段的孕妇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更为关注自己以及胎儿的健康。相对于城市高危妊娠孕妇,农村的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检查次数上较少,流动人口由于居住不稳定,生活条件不高,不够重视孕期保健等原因,所以在产前检查次数上低于常住人口。对此,医护人员需要考虑流动人口的经济情况和文化程度,强化健康宣教。将孕期保健知识宣传给高危妊娠孕妇,就设立母子健康档案的优速和产前检查的必要性告知孕妇,促使高危孕妇可以主动接收孕早期检查,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总而言之,依据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主要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可以促进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提高,有助于高危妊娠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35.
[2]孙晓光,金丽娜,甄景然,等.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效果[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27(6):723-724.
[3]漆洪波,杨慧霞.期待我国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检查走向规范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2):81-83.
【关键词】 高危妊娠服务 影响因素 产前检查次数
对于高危妊娠来说,将会威胁到孕产妇和围产率的生命安全。因此,高危妊娠管理成为了孕产妇管理的关键部分,也是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在孕期监护中,定期产前检查是核心内容。通过定期产前检查,可以确定孕妇以及胎儿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妊娠并发疾病,同时纠正异常胎位并发现胎儿异常发育情况等。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孕妇在产前检查存在较低的依从性。为此,我院选取2012年到2014年产前检查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到2014年产前检查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年龄在20—44岁,平均为(28.3±4.4)岁。高危因素种类较多,主要包括年龄、体重、身高、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异常妊娠分娩史等。
1.2 方法
通过社区保健医生来把《孕产妇保健手册》发放给妊娠初期的孕妇,并为以上孕妇设立电子档案手册,给予围产期保健卡。依据高危妊娠的评判指标,并对孕妇开展高危因素的评价。一旦发生高危妊娠孕妇,及时实行评分的、登记以及专案管理。在高危妊娠级别上,包括了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5分,B级10分,C级则为20分。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用t来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并用%表示。同时,因变量是产前检查次数,对相关因素实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本组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
在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产前平均检查(4.9±2.6)次。在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相关因素上,主要包括了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与方式、高危妊娠级别与因素种类等,如表1所示。
2.2 回归分析结果
将本组患者产前检查的次数作为变量,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则包括了年龄、居住地、居住形式、文化程度、高危妊娠评分、高危因素类别等内容。,具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3 讨论
3.1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状况
早在1995年,我国卫生部就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自该规定落实后,产前检查被纳入到孕期管理中,并且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对于传统产前检查模式,主要发源自上个世纪初的北美与欧洲[1]。直到今天,该检查模式仍然在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实行,它主要涵盖了12—14次定期产前检查。在2009年6月,就孕妇产前检查的次数,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推荐为7—11次。在本组1150例高危妊娠孕妇中,孕妇产前平均检查次数只有(4.9±2.6)次。当前,我国孕期保健的主要特征就是要求在特殊的时间,系统将有证可循的产前保健项目提供出来,并对传统的规律性间隔访视模式予以取消,也就是说,孕期保健的具体安排应当取决于产前检查的项目。为此,应当重视孕妇产前保健教育,指导孕妇进行自我检测,对产前检查质量予以提升,尤其是对产前检查模式进行优化[2]。
3.2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本次研究,对于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孕次、产次、高危妊娠评分、职业等是无关因素。本组中的1150例高危孕妇全部是初产妇。主要原因是大部分经产妇处于逃避计划生育管理的考虑,担心受到处罚尤其是经济处罚,所以没有及时办理《孕产妇保健手册》,也没有接受产前检查。同时,经产妇往往会根据过去的经验,很多经产妇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她们一般不会进行产前检查。长时间以来,高危评分在高危妊娠筛查中得到广泛应用。不过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被评价为“高危”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而一些出现并发症的孕妇在起初被评价为“低危”的。在对10年《母亲安全》项目经验分析总结后,国际目前安全技術磋商大会表示,高危评分无法有效控制孕产妇的死亡率,强调应及时发现孕期疾病而不是高危评分,并且提出运用疾病表现特征来进行筛查的观点,这也成为孕期保健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3]
在本次研究中,年龄、居住地、居住形式与产前检查次数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相对于其他年龄段,20—40岁的高危妊娠孕妇进行较多的产前检查。该年龄段的孕妇文化水平相对较高,具有较强的自我保健意识,并更为关注自己以及胎儿的健康。相对于城市高危妊娠孕妇,农村的高危妊娠孕妇在产前检查次数上较少,流动人口由于居住不稳定,生活条件不高,不够重视孕期保健等原因,所以在产前检查次数上低于常住人口。对此,医护人员需要考虑流动人口的经济情况和文化程度,强化健康宣教。将孕期保健知识宣传给高危妊娠孕妇,就设立母子健康档案的优速和产前检查的必要性告知孕妇,促使高危孕妇可以主动接收孕早期检查,并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总而言之,依据影响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次数的主要因素,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手段,可以促进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的提高,有助于高危妊娠管理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4-35.
[2]孙晓光,金丽娜,甄景然,等.标准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和效果[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2,27(6):723-724.
[3]漆洪波,杨慧霞.期待我国的孕前和孕期保健检查走向规范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