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译:彭华
“青年近卫军”是苏联第一支青年地下抵抗组织,近百名成员几乎全部牺牲。二战期间,在苏联被占领区虽然有数以百计这样的地下组织或游击队,但“青年近卫军”是第一个在成员大部牺牲后一举成名的抵抗组织。
“青年近卫军”的英雄事迹在几十年前的苏联几乎家喻户晓。在那个年代,法捷耶夫的小说《青年近卫军》在青年人中十分抢手,导演格拉西莫夫改编的影片更是催人泪下。“青年近卫军”主要英雄人物的名字随处可见,它们被用来命名轮船、街道、数以百计的教育机构和少先队。当时的苏联建立了300多个“青年近卫军”博物馆,其中克拉斯诺顿的“青年近卫军”博物馆接待过约1100万参观者。
抵抗
1942年7月20日,德国人占领了乌克兰小城克拉斯诺顿。德军刚一进驻,城里就出现了第一份反德传单,德国军营里修缮一新的澡堂也被人放了火。干这事的是个不到17岁的少年——“青年近卫军”创始人之一谢尔盖•秋列宁,他此时只是单枪匹马地干。1942年8月12日,秋列宁迎来自己17岁的生日。
秋列宁的传单是用裁好的旧报纸片写成的,它们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伪警察的口袋里。小打小闹一阵之后,他决定大干一场。于是,他开始四处收集武器,并召集了一群敢与鬼子拼命的伙伴。起初,只有8个人加入。到了9月初,有其他年轻人也竞相效仿,好几个战斗小组活跃在克拉斯诺顿的大街小巷。他们总共有25人,但彼此缺少联系。
1942年9月3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反德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在这一天成立了:几个小组取得联系之后,决定建立一支统一的队伍,并规定了地下活动的具体任务,还设立了统一的指挥部:伊万•泽姆努霍夫出任参谋长,瓦西里•列瓦绍夫担任中心战斗组指挥员,格奥尔吉•阿鲁秋尼扬茨和谢尔盖•秋列宁为指挥部成员,维克托•特列季亚克维奇被推选为政委。在秋列宁的提议下,这一组织被命名为“青年近卫军”。
在10月初,其余各支分散的地下小组也被联合为一个整体,随后又有几人进入指挥部,他们是乌里扬娜•格罗莫娃、柳博芙•舍夫佐娃、奥列格•科舍沃伊和伊万•图尔克尼奇。
在当时,加入克拉斯诺顿共青团地下组织的共71人:47名男青年,24名女孩儿。这是一个多民族的组织,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包括哥萨克)、亚美尼亚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阿塞拜疆人和摩尔达维亚人。其中最小的仅14周岁,有55人在牺牲时不超过19周岁。他们本来是一群平凡普通的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坏,不少人还很顽皮。他们有的梦想将来成为飞行员、工程师和律师,有的想考上师范学院或戏剧学校。最后,他们大多数都牺牲在废弃的矿井中。
尽管德军四处张贴布告,不许私藏武器弹药,否则格杀勿论,但“青年近卫军”却敢于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活动。比如在白天,他们把手榴弹放在布袋子里,上面盖上土豆,沉着地通过敌人几十道岗哨的盘查。不过他们更多的是在夜间出没,在苍茫的夜色掩护下,敌人六点后的宵禁和巡逻兵形同虚设。
他们撒传单,破坏电话线,火烧德军的粮仓,烧德国人的劳务市场,放走被抢来的500头牲畜。他们袭击德国鬼子的汽车,并营救出几十名被德军抓获的苏军战俘。在十月革命胜利25周年之际,他们在城里悬挂起数面红旗,令当地居民欢欣鼓舞,令纳粹分子感到极大的震惊。
“青年近卫军”最初的传单是用手写的,后来他们找来设备,办起了地下印刷所,总共印刷出差不多5000份传单,使市民们及时了解到了苏联情报局的最新战况通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到12月初的时候,这群小青年已经拥有了大批武器弹药:15支冲锋枪,80支步枪,10把手枪,300枚手榴弹,大约15000发子弹, 65公斤炸药和几百米长的缓燃导火线。
就义
1943年1月1日,法西斯分子捣毁了地下反抗组织的心脏,三名青年近卫军首要成员被捕,他们是伊万•莫什科夫、伊万•泽姆努霍夫和维克托•特列季亚克维奇。得知这一噩耗后,其余成员迅速在当天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刻向城外疏散所有近卫军成员,各领导成员当晚不得在自家过夜。该决定通过联络员下发后,所有青年地下工作者都接到了通知。
但在此关键时刻,他们中的一名成员发生了叛变。该成员名叫根纳季•波切普措夫,是五一村小组的成员。当他得知组织领导人被捕的消息后,他害怕了,就向警察写了告密信,泄露了地下组织的有关情报。敌人接到叛徒的情报后如获至宝,立即出动讨伐队的全部人马,大批近卫军成员纷纷遭到逮捕。
为什么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执行指挥部的疏散命令,从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大概是他们都太年轻,缺乏生活经验。他们不愿相信确实发生了一场悲剧,不相信他们的三名领导人无法从监狱脱身,所以许多人都拿不定主意,是服从命令出城躲避,还是去营救被捕的战友,抑或全体自行解散?他们不知道,指挥部已对所有可行方案进行过反复研究,并做出了惟一正确的选择。但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执行命令,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担忧父母的安危,怕自己的撤离会使家人受牵连。
仅有12名“青年近卫军”成员及时躲避起来,逃过了那几天的大搜捕。但后来仍有两人不幸被捕,他们是谢尔盖•秋列宁和奥列格•科舍沃伊。近卫军成员被捕后,都被关进了克拉斯诺顿市警察局。所有的孩子都遭到了严刑拷打。由于对犯人不断拷打,血溅得到处都是,伪警察局长索利科夫斯基的办公室变成了一座屠宰场。为了不让院子里的人听见犯人的惨叫,他们打开了留声机,并把音量放到了最大。
这些年轻的孩子遭到了极其残酷的折磨。他们脖子被吊在窗框上,或是双脚被倒吊在天花板的钩子上,女孩子还被拴住头发吊起来,并且一刻不断地遭受棒打或鞭打。为了折磨这群坚贞不屈的年轻人,敌人还想出了各种怪招:用门挤压手指,用鞋钉从指甲下钉入肉里,把人放到烧红的铁板上,在前胸和后背剜肉刺星,烧眼睛,砍胳膊和腿……
刽子手从叛徒波切普措夫口里得知,特列季亚克维奇是“青年近卫军”的领导人之一,便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让他开口。刽子手在他身上施加了全部的惨暴手段,把他被折磨得面目全非,但他始终都一言不发。为了挑拨离间,敌人在囚犯中和城里四处散布谣言,说特列季亚克维奇已经自首投降,但战友们都没有上当。
1943年1月15日晚,这个凄冷的冬夜,第一批青年近卫军成员,包括特列季亚克维奇在内,被敌人带上了刑场。他们被带到一座废弃的矿井,当他们被推到井口边时,特列季亚克维奇猛然抓住副警察局长的脖子,打算拉他一起跳入50米深的矿坑。但站在一旁的宪兵的手枪响了,特列季亚克维奇的头被当场击穿。
第二天,第二批青年近卫军被残杀。31日,他们又枪杀了第三批。在第三批中有一人侥幸逃过了一死,他叫阿纳托利•科瓦列夫,但后来他下落不明。至于监狱里剩下的4个人,之后被押解到克拉斯诺顿地区的罗韦尼基市,于2月9日与被关押在那里的奥列格•科舍沃伊一起英勇就义。
铮铮勇士多年蒙冤
就在青年近卫军成员牺牲后几天, 2月14日,苏联军队打进了克拉斯诺顿。2月17日,新政权为死难近卫军成员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人们从幽深黑暗的矿井中挖出了死者的遗骸。但此时死者的身份难以辨别,有的是父母仅凭自己孩子所穿的衣服才辨认出来的。
在安葬烈士的公墓内,人们树起了一块木制方尖碑,上面铭刻着牺牲者的名字,并附有这样一段墓志铭:
你们热血飞溅挥洒,
如黑夜的生命火花,
点燃无数勇敢的心!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块墓碑上找不到维克托•特列季亚克维奇的名字,因为社会上流传他是出卖同伴的叛徒。但他的妈妈安娜•约瑟福夫娜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是叛徒,所以始终都穿着一身黑衣服,以表示对孩子的纪念,并常在没人的时候去为儿子上坟。
虽然大多数当地人也不相这一信变节之说,但全俄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已对此事做出定论,况且法捷耶夫随后的小说又对此定论进行了强化,对成千上万读者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当时已很难翻案。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检察机关也听信市井谣传,甚至后来真正的叛徒波切普措夫被抓,并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但对特列季亚克维奇的指控仍未撤销。
经过漫长的16年之后,当年对青年近卫军施暴的一名最残忍的刽子手落网,此人叫瓦西里•波德滕内。他在受审过程中承认,特列季亚克维奇是被故意陷害的,尽管他在牢里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没有出卖过一个战友。就此,历时17年的沉冤终于真相大白。
1960年12月1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为特列季亚克维奇恢复了名誉,并追授他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从此,他的名字被写入所有官方文件,与其他“青年近卫军”英雄的名字并列在一起。
当仍未脱掉丧服的安娜来到水泄不通的授勋礼堂,面对庄严的会议主席团,代儿子领取了这枚迟到的勋章。面对潮水般的掌声,她似乎没有感到一丝的喜悦,只作为母亲提出了一个请求:不要在这些日子上演电影《青年近卫军》。
“青年近卫军”是苏联第一支青年地下抵抗组织,近百名成员几乎全部牺牲。二战期间,在苏联被占领区虽然有数以百计这样的地下组织或游击队,但“青年近卫军”是第一个在成员大部牺牲后一举成名的抵抗组织。
“青年近卫军”的英雄事迹在几十年前的苏联几乎家喻户晓。在那个年代,法捷耶夫的小说《青年近卫军》在青年人中十分抢手,导演格拉西莫夫改编的影片更是催人泪下。“青年近卫军”主要英雄人物的名字随处可见,它们被用来命名轮船、街道、数以百计的教育机构和少先队。当时的苏联建立了300多个“青年近卫军”博物馆,其中克拉斯诺顿的“青年近卫军”博物馆接待过约1100万参观者。
抵抗
1942年7月20日,德国人占领了乌克兰小城克拉斯诺顿。德军刚一进驻,城里就出现了第一份反德传单,德国军营里修缮一新的澡堂也被人放了火。干这事的是个不到17岁的少年——“青年近卫军”创始人之一谢尔盖•秋列宁,他此时只是单枪匹马地干。1942年8月12日,秋列宁迎来自己17岁的生日。
秋列宁的传单是用裁好的旧报纸片写成的,它们神不知鬼不觉出现在伪警察的口袋里。小打小闹一阵之后,他决定大干一场。于是,他开始四处收集武器,并召集了一群敢与鬼子拼命的伙伴。起初,只有8个人加入。到了9月初,有其他年轻人也竞相效仿,好几个战斗小组活跃在克拉斯诺顿的大街小巷。他们总共有25人,但彼此缺少联系。
1942年9月3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反德地下组织“青年近卫军”在这一天成立了:几个小组取得联系之后,决定建立一支统一的队伍,并规定了地下活动的具体任务,还设立了统一的指挥部:伊万•泽姆努霍夫出任参谋长,瓦西里•列瓦绍夫担任中心战斗组指挥员,格奥尔吉•阿鲁秋尼扬茨和谢尔盖•秋列宁为指挥部成员,维克托•特列季亚克维奇被推选为政委。在秋列宁的提议下,这一组织被命名为“青年近卫军”。
在10月初,其余各支分散的地下小组也被联合为一个整体,随后又有几人进入指挥部,他们是乌里扬娜•格罗莫娃、柳博芙•舍夫佐娃、奥列格•科舍沃伊和伊万•图尔克尼奇。
在当时,加入克拉斯诺顿共青团地下组织的共71人:47名男青年,24名女孩儿。这是一个多民族的组织,有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包括哥萨克)、亚美尼亚人、白俄罗斯人、犹太人、阿塞拜疆人和摩尔达维亚人。其中最小的仅14周岁,有55人在牺牲时不超过19周岁。他们本来是一群平凡普通的中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有好有坏,不少人还很顽皮。他们有的梦想将来成为飞行员、工程师和律师,有的想考上师范学院或戏剧学校。最后,他们大多数都牺牲在废弃的矿井中。
尽管德军四处张贴布告,不许私藏武器弹药,否则格杀勿论,但“青年近卫军”却敢于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活动。比如在白天,他们把手榴弹放在布袋子里,上面盖上土豆,沉着地通过敌人几十道岗哨的盘查。不过他们更多的是在夜间出没,在苍茫的夜色掩护下,敌人六点后的宵禁和巡逻兵形同虚设。
他们撒传单,破坏电话线,火烧德军的粮仓,烧德国人的劳务市场,放走被抢来的500头牲畜。他们袭击德国鬼子的汽车,并营救出几十名被德军抓获的苏军战俘。在十月革命胜利25周年之际,他们在城里悬挂起数面红旗,令当地居民欢欣鼓舞,令纳粹分子感到极大的震惊。
“青年近卫军”最初的传单是用手写的,后来他们找来设备,办起了地下印刷所,总共印刷出差不多5000份传单,使市民们及时了解到了苏联情报局的最新战况通报。
经过一段时间的收集,到12月初的时候,这群小青年已经拥有了大批武器弹药:15支冲锋枪,80支步枪,10把手枪,300枚手榴弹,大约15000发子弹, 65公斤炸药和几百米长的缓燃导火线。
就义
1943年1月1日,法西斯分子捣毁了地下反抗组织的心脏,三名青年近卫军首要成员被捕,他们是伊万•莫什科夫、伊万•泽姆努霍夫和维克托•特列季亚克维奇。得知这一噩耗后,其余成员迅速在当天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刻向城外疏散所有近卫军成员,各领导成员当晚不得在自家过夜。该决定通过联络员下发后,所有青年地下工作者都接到了通知。
但在此关键时刻,他们中的一名成员发生了叛变。该成员名叫根纳季•波切普措夫,是五一村小组的成员。当他得知组织领导人被捕的消息后,他害怕了,就向警察写了告密信,泄露了地下组织的有关情报。敌人接到叛徒的情报后如获至宝,立即出动讨伐队的全部人马,大批近卫军成员纷纷遭到逮捕。
为什么大多数年轻人没有执行指挥部的疏散命令,从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呢?大概是他们都太年轻,缺乏生活经验。他们不愿相信确实发生了一场悲剧,不相信他们的三名领导人无法从监狱脱身,所以许多人都拿不定主意,是服从命令出城躲避,还是去营救被捕的战友,抑或全体自行解散?他们不知道,指挥部已对所有可行方案进行过反复研究,并做出了惟一正确的选择。但他们大多数人都没有执行命令,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担忧父母的安危,怕自己的撤离会使家人受牵连。
仅有12名“青年近卫军”成员及时躲避起来,逃过了那几天的大搜捕。但后来仍有两人不幸被捕,他们是谢尔盖•秋列宁和奥列格•科舍沃伊。近卫军成员被捕后,都被关进了克拉斯诺顿市警察局。所有的孩子都遭到了严刑拷打。由于对犯人不断拷打,血溅得到处都是,伪警察局长索利科夫斯基的办公室变成了一座屠宰场。为了不让院子里的人听见犯人的惨叫,他们打开了留声机,并把音量放到了最大。
这些年轻的孩子遭到了极其残酷的折磨。他们脖子被吊在窗框上,或是双脚被倒吊在天花板的钩子上,女孩子还被拴住头发吊起来,并且一刻不断地遭受棒打或鞭打。为了折磨这群坚贞不屈的年轻人,敌人还想出了各种怪招:用门挤压手指,用鞋钉从指甲下钉入肉里,把人放到烧红的铁板上,在前胸和后背剜肉刺星,烧眼睛,砍胳膊和腿……
刽子手从叛徒波切普措夫口里得知,特列季亚克维奇是“青年近卫军”的领导人之一,便决定不惜一切代价让他开口。刽子手在他身上施加了全部的惨暴手段,把他被折磨得面目全非,但他始终都一言不发。为了挑拨离间,敌人在囚犯中和城里四处散布谣言,说特列季亚克维奇已经自首投降,但战友们都没有上当。
1943年1月15日晚,这个凄冷的冬夜,第一批青年近卫军成员,包括特列季亚克维奇在内,被敌人带上了刑场。他们被带到一座废弃的矿井,当他们被推到井口边时,特列季亚克维奇猛然抓住副警察局长的脖子,打算拉他一起跳入50米深的矿坑。但站在一旁的宪兵的手枪响了,特列季亚克维奇的头被当场击穿。
第二天,第二批青年近卫军被残杀。31日,他们又枪杀了第三批。在第三批中有一人侥幸逃过了一死,他叫阿纳托利•科瓦列夫,但后来他下落不明。至于监狱里剩下的4个人,之后被押解到克拉斯诺顿地区的罗韦尼基市,于2月9日与被关押在那里的奥列格•科舍沃伊一起英勇就义。
铮铮勇士多年蒙冤
就在青年近卫军成员牺牲后几天, 2月14日,苏联军队打进了克拉斯诺顿。2月17日,新政权为死难近卫军成员举行了隆重的哀悼。人们从幽深黑暗的矿井中挖出了死者的遗骸。但此时死者的身份难以辨别,有的是父母仅凭自己孩子所穿的衣服才辨认出来的。
在安葬烈士的公墓内,人们树起了一块木制方尖碑,上面铭刻着牺牲者的名字,并附有这样一段墓志铭:
你们热血飞溅挥洒,
如黑夜的生命火花,
点燃无数勇敢的心!
令人遗憾的是,在这块墓碑上找不到维克托•特列季亚克维奇的名字,因为社会上流传他是出卖同伴的叛徒。但他的妈妈安娜•约瑟福夫娜并不相信自己的儿子会是叛徒,所以始终都穿着一身黑衣服,以表示对孩子的纪念,并常在没人的时候去为儿子上坟。
虽然大多数当地人也不相这一信变节之说,但全俄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已对此事做出定论,况且法捷耶夫随后的小说又对此定论进行了强化,对成千上万读者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当时已很难翻案。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检察机关也听信市井谣传,甚至后来真正的叛徒波切普措夫被抓,并交待了全部犯罪事实,但对特列季亚克维奇的指控仍未撤销。
经过漫长的16年之后,当年对青年近卫军施暴的一名最残忍的刽子手落网,此人叫瓦西里•波德滕内。他在受审过程中承认,特列季亚克维奇是被故意陷害的,尽管他在牢里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没有出卖过一个战友。就此,历时17年的沉冤终于真相大白。
1960年12月13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为特列季亚克维奇恢复了名誉,并追授他一枚一级“卫国战争”勋章。从此,他的名字被写入所有官方文件,与其他“青年近卫军”英雄的名字并列在一起。
当仍未脱掉丧服的安娜来到水泄不通的授勋礼堂,面对庄严的会议主席团,代儿子领取了这枚迟到的勋章。面对潮水般的掌声,她似乎没有感到一丝的喜悦,只作为母亲提出了一个请求:不要在这些日子上演电影《青年近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