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教近六年,发现一个教育现象:低年级学生上课举手十分积极,中高年级学生上课主动举手的就少了许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笔者结合自己从教中的所遇所想,就这种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浅谈几点看法。
一、扭转“举手发言丢脸”的观点
原因: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很强,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不管对错。而中高年级学生自尊心更强了,学习中下的学生胆怯,怕回答错误会受到师生的批评、嘲笑;学习较好的学生瞻前顾后,看周围有没有同学举了手,没人举手自己也干脆不举手,认为举手是出风头,怕遭白眼。所以,中高年级主动举手发言的人数总是较低年级少。
对策: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如“不要紧,你再思考一下”“你能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你认真思考了”等。千万不可用侮辱性的语言伤其自尊,如“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等。对于想回答又怕别人笑其出风头的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给予眼神鼓励,或者可以说“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谁敢大胆地回答这个问题?”等,也可直接点那些学生回答问题。
二、教师提问水平不高,学生不屑回答或者不明所以
原因:教师提出的问题水平不高——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问题过于笼统,学生不明所以;提问对象过于倾向学优生或者学困生,忽视其他学生;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但不鼓励,反而恶语相加,伤其自尊,让学生赌气不回答、怕
回答。
对策:(1)不滥提问题,控制提问数量,所提问题难易适中,有挑战性;(2)提问简明扼要,直击重点,让学生思路方向清晰,不盲人摸象;(3)提问对象明了,对学困生提简单问题,对学优生提稍难问题,争取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4)运用恰当的语言评价,多鼓励、少打击,让学生享受回答正确后成功的喜悦,把回答问题当成快乐幸福的事情。
三、把提问当做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不是惩罚学生的手段
原因:部分教师提问动机不对,看到学生开小差,立即点其回答问题,回答不出则批评,让学生很是恼火,却敢怒不敢言。也有教师提问专门点学困生,明知其回答不出,仍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硬要点其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把教师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惧怕提问。学优生想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愿举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策:教师应淡化和抛开对师生身份“师高生低”的看法,明白师生身份地位平等,不能认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应该由老师管。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做民主型教师。学生开小差,教师首先考虑是否因自己的课堂吸引力不够,要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面对开小差的学生可以课后找其谈心,而不是通过提问惩罚的方式当众揭丑。对学困生的提问适可即止,回答不出来时多引导、鼓励,让学生喜欢、认可教师,知道教师的提问不是故意为难自己,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优生带头举手发言,创设竞争机制,让课堂活跃起来。
四、创设奖励和竞争机制,激起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欲望
原因:有的教师上课时课堂一潭死水,学生高兴举手发言时就举手,不想举手时,教师费尽口舌,也没有人举手,出现冷场的现象时有发生。记得听一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整节课很少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也发挥不出激情,一节公开课草草收场。
对策:我曾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创设了一个奖励和竞争机制:在班级公告栏公示奖励和竞争方案,方案规定,每节课对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次数最多者盖章2个,其次者盖章1个,每节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达2个者,盖章1个,然后,由班委评出“每周之星”,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此方案实行后,效果颇佳。不过,任何奖励方案的出台,教师都不能充当甩手掌柜,要参与,要坚持。学生很可爱,只要教师施加一点点招数就可以产生令人喜不自禁的
效果。
五、点名取舍有度,适当放弃
原因:十个手指有长短,不必强求学生必须举手。在一个班,总有那么一两名学困生总是不举手回答问题,点其名又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事与愿违。刚参加工作时,自己热血沸腾,总是想拉一下每一位学生,想让人人都考及格,人人都考优秀,尤其是在对待几名学困生时,每节课都轮流点其名,每次点名都遗憾告终,结果,学生成绩上升不大,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其他学生也跟着浪费了时间。
对策:很欣赏舍得酒业的广告词“天下智慧皆舍得,智慧人生,品味舍得”。此话非常有道理,教师在点名时千万不要和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死磕,要适当放弃,让其回归自然,孔子三千弟子中精通六艺者尚且七十二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许在书本知识中不如人,在品德、体艺等其他方面却是强项,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整个课堂、整体学生身上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学生上课不举手,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教师应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责任心,找找原因,查漏补缺,让学生敢于舉手、勇于举手、热爱举手,让课堂成为师生相互协作、相互创作的知识大舞台!
参考文献:
侯梦莹.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5(1).
编辑 薄跃华
一、扭转“举手发言丢脸”的观点
原因: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望很强,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所以上课积极举手发言,不管对错。而中高年级学生自尊心更强了,学习中下的学生胆怯,怕回答错误会受到师生的批评、嘲笑;学习较好的学生瞻前顾后,看周围有没有同学举了手,没人举手自己也干脆不举手,认为举手是出风头,怕遭白眼。所以,中高年级主动举手发言的人数总是较低年级少。
对策:面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应给予恰当的评价,如“不要紧,你再思考一下”“你能举手回答问题说明你认真思考了”等。千万不可用侮辱性的语言伤其自尊,如“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等。对于想回答又怕别人笑其出风头的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给予眼神鼓励,或者可以说“哪位同学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谁敢大胆地回答这个问题?”等,也可直接点那些学生回答问题。
二、教师提问水平不高,学生不屑回答或者不明所以
原因:教师提出的问题水平不高——问题过于简单,无法激发学生挑战自我的欲望;问题过于笼统,学生不明所以;提问对象过于倾向学优生或者学困生,忽视其他学生;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不但不鼓励,反而恶语相加,伤其自尊,让学生赌气不回答、怕
回答。
对策:(1)不滥提问题,控制提问数量,所提问题难易适中,有挑战性;(2)提问简明扼要,直击重点,让学生思路方向清晰,不盲人摸象;(3)提问对象明了,对学困生提简单问题,对学优生提稍难问题,争取每节课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4)运用恰当的语言评价,多鼓励、少打击,让学生享受回答正确后成功的喜悦,把回答问题当成快乐幸福的事情。
三、把提问当做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而不是惩罚学生的手段
原因:部分教师提问动机不对,看到学生开小差,立即点其回答问题,回答不出则批评,让学生很是恼火,却敢怒不敢言。也有教师提问专门点学困生,明知其回答不出,仍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硬要点其回答,久而久之,学生就把教师提问当成惩罚的手段,惧怕提问。学优生想举手回答问题也不愿举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对策:教师应淡化和抛开对师生身份“师高生低”的看法,明白师生身份地位平等,不能认为自己是老师,学生应该由老师管。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做民主型教师。学生开小差,教师首先考虑是否因自己的课堂吸引力不够,要提高课堂驾驭能力,面对开小差的学生可以课后找其谈心,而不是通过提问惩罚的方式当众揭丑。对学困生的提问适可即止,回答不出来时多引导、鼓励,让学生喜欢、认可教师,知道教师的提问不是故意为难自己,进而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同时,教师要多鼓励学优生带头举手发言,创设竞争机制,让课堂活跃起来。
四、创设奖励和竞争机制,激起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欲望
原因:有的教师上课时课堂一潭死水,学生高兴举手发言时就举手,不想举手时,教师费尽口舌,也没有人举手,出现冷场的现象时有发生。记得听一年轻教师的公开课,整节课很少学生举手发言,教师也发挥不出激情,一节公开课草草收场。
对策:我曾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创设了一个奖励和竞争机制:在班级公告栏公示奖励和竞争方案,方案规定,每节课对踊跃举手回答问题次数最多者盖章2个,其次者盖章1个,每节课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达2个者,盖章1个,然后,由班委评出“每周之星”,给予适当物质奖励,此方案实行后,效果颇佳。不过,任何奖励方案的出台,教师都不能充当甩手掌柜,要参与,要坚持。学生很可爱,只要教师施加一点点招数就可以产生令人喜不自禁的
效果。
五、点名取舍有度,适当放弃
原因:十个手指有长短,不必强求学生必须举手。在一个班,总有那么一两名学困生总是不举手回答问题,点其名又浪费大量宝贵的课堂时间,还事与愿违。刚参加工作时,自己热血沸腾,总是想拉一下每一位学生,想让人人都考及格,人人都考优秀,尤其是在对待几名学困生时,每节课都轮流点其名,每次点名都遗憾告终,结果,学生成绩上升不大,还产生了抵触情绪,其他学生也跟着浪费了时间。
对策:很欣赏舍得酒业的广告词“天下智慧皆舍得,智慧人生,品味舍得”。此话非常有道理,教师在点名时千万不要和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死磕,要适当放弃,让其回归自然,孔子三千弟子中精通六艺者尚且七十二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许在书本知识中不如人,在品德、体艺等其他方面却是强项,教师把更多精力放在整个课堂、整体学生身上才能取得更佳的效果。
学生上课不举手,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教师应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责任心,找找原因,查漏补缺,让学生敢于舉手、勇于举手、热爱举手,让课堂成为师生相互协作、相互创作的知识大舞台!
参考文献:
侯梦莹.课堂上学生不举手发言的原因及其对策[J].文学教育:中,2015(1).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