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黄口服液、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m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3.20.49
  摘 要 目的:观察并分析茵栀黄口服液及思密达配合5%葡萄糖水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诊断为母乳性黄疸的189例患儿随机分为停止母乳喂养3天的对照组和继续母乳喂养的药物治疗组。治疗1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0.5ml/次,2次/日口服;治疗2组采用思密达1.0g加5%葡萄糖水20ml/次,3次/日口服。各组患儿分别于就诊时及治疗第4、7、10天经皮肤检测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10天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因药物治疗疗效稳定,不影响母亲乳汁分泌,建议采用。另外,茵栀黄口服液因不良反应小,治愈率高,在母乳性黄疸治疗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母乳性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思密达 5%葡萄糖水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1]。对189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或思密达加5%葡萄糖水或暂停母乳喂养进行治疗,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2月收治母乳性黄疸的189例患儿,男92例,女97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足月,出生体重≥2500g,纯母乳喂养。②黄疸于出生后2~3天或6~7天出现,未随生理性黄疸的消退而消退。③患儿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且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黄疸。④经皮胆红素水平12~20mg。随机分为治疗1组68例和治疗2组65例,对照组56例。
  方法:治疗组始终保持母乳喂养,1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0.5ml/次,2次/日口服;2组采用思密达1.0g加5%葡萄糖水20ml/次,3次/日口服对母乳性黄疸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配方奶喂养。暂停母乳喂养期间,母亲将母乳吸出,以便保持充分泌乳,3天后继续母乳喂养,并鼓励多次少量哺喂,以增加患儿大便次数。各组患儿分别于就诊时、治疗第4、7、10天经皮检测胆红素水平。采用经皮黄疸测试仪分别对上额部及胸腹部进行胆红素测定,读数取两组读数的平均值。
  结 果
  就诊时治疗组与对照组经皮胆红素水平比较,见表1。
  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均未出现胆红素脑病。治疗4天,显效率对照组高于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低于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7天,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与2组治愈率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天,治疗1组、2组治愈率略高于对照组,各组临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 论
  本研究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或思密达治疗母乳性黄疸:茵栀黄口服液为茵陈、山栀子、黄芩、金银花提取的有效成分制成。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栀子含有栀子素,能清三焦湿热,有利胆及增进胆汁分泌作用,可抑制胆红素水平在血中升高;黄芩苷通泻胃肠郁热,使湿热由大便而释,能使奥狄氏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从而增加胆汁流量,同时还有抗氧化作用;茵陈可防止肝细胞变性坏死,并有明显利胆作用。同时,三者均有较强的抗菌能力,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思密达具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可均匀的覆盖在消化道黏膜上,通过黏膜的局部刺激,增加黏液的分泌量,并与之相互结合,使黏膜厚度明显增加,从而增强黏液屏障对消化道黏膜的保护作用;通过吸附患儿肠道内过多的间接胆红素,减少小肠对间接胆红素的重吸收,促使其排出体外,进而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使黄疸消退。
  结果表明,治疗10天各组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虽然对照组停止母乳喂养3天,显效率明显优于各药物治疗组,但治疗7天后各组显效率则无明显差异,治疗10天,对照组治愈率反不及治疗组;并且对照组停喂母乳后,有16.7%(9/56)的患儿母亲乳汁分泌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有3例因乳汁分泌量不足需要添加配方乳;另有1例再次恢复母乳喂养后,胆红素水平再次升高,需要再次停喂母乳3天。而治疗组在治疗期间始终保持母乳喂养,乳汁分泌量未受影响,胆红素水平持续平稳下降,治愈率高,与姚霖、杨丽敏等的报告相一致[2]。虽治疗4天治疗2组显效率明显高于1组,临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7天后两组显效率及治愈率则无统计学意义,同时,2组有35.38%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燥,甚至有9例患儿曾出现排便困难、哭闹等情况,4例患儿曾借助开塞露暂时缓解排便困难。治疗1组有22.1%患儿出现大便次数略有增加和水分增多情况,但未影响患儿的进食及生长发育,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总之,笔者认为母乳性黄疸的治疗不推荐停止母乳喂养,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4天时显效率低于思密达,但因患儿无痛苦,且治疗7天后显效率及治愈率均无明显差异,疗效确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茵栀黄口服液在治疗母乳性黄疸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小芸,等.500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因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1,9(3):87.
  2 姚霖,等.思密达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J].中原医刊,2006,33(13):51-52.
其他文献
将不同含水量的优质籼稻黄华粘置于5个温度(15℃、20℃、25℃、30℃、35℃)条件下模拟储藏540d。每隔60d测定其发芽率、脂肪酸值和降落数值等品质指标,研究不同储藏温度对优
<正>1病例资料男,14岁,2017年1月20日因头痛伴意识障碍8 h入院。入院时神志昏迷,头部CT示右侧小脑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行开颅小脑血肿清除术。2月10日,意识好转为嗜睡
目的分析PACU全麻患者苏醒延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PACU收治的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4 031例,所有对象均给予麻醉后监
目的:结合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治疗数据,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乙肝肝硬化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