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后,体育课准确完整的名称叫做“体育与健康课程”。然而,中学体育课现状是,要么还是传统的以传授运动技术为目的的体育课;要么就是上课前几分钟做几个八拍准备运动,然后绕操场跑几圈,接下来自由活动的“放羊式”的体育课。真正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的体育课,实际上,是少之又少。落实健康教育目标,势必优化现有的课堂教学。怎么做才能优化现有的体育课堂教学呢?
一、优化教学思想,明确健康教育的内涵
笔者调查访问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吗?大多数学生回答喜欢。喜欢体育课上的内容吗?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喜欢。这是为什么?学生是这么说的:上了一天文化课,上上体育课,到操场上走一走,透透气,心情很好。可是体育课的内容太没劲了。比如掷铅球,练那个有什么用?体育课外,我们怎么会去掷铅球?掷铅球可以训练手臂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一星期两节体育课那么点时间,能练出什么手臂力量来?每次扔那么短的距离,我们感受到的反而是某种挫败感。
体育课不是休息课,更不是培养竞技运动员的专业课。可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二是体育课让路于文化课,让路于应试教育。在强调面对所有学生指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将之落实的新课程。我们更应该明确,中学体育课在文化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及独生子女心理综合征尤其严重的今天,对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尤其关键。
二、合理安排教学,落实健康教育的目标
上学生喜欢上的体育课,落实新课改健康课程的目标,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中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都存在运动场地狭小、运动器材设施少得可怜的问题。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体育课一样不能上成自习课。捉襟见肘的教学条件下,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课的健康教育目标,只能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乡村中学,没有标准的400米跑道,只有车少人稀的乡村公路,跑步训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到处几乎都是平坦的水泥路面的乡村公路上,带学生跑上几圈,山清水绿,学生跑得更興致盎然;没有经费置办标准的乒乓球桌,学校转角空地上,用水泥压制出几张乒乓球桌,风轻云淡,学生也训练得热火朝天。体育课教学,还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及地域特色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比如,笔者所在地区,民间盛行白鹤拳。将白鹤拳操引进体育课,既有地域特色,又贴近学生兴趣点,教学效果尤其突出。有条件就充分利用条件,没有条件就因地制宜,广开思路,创造条件,这是落实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因材施教。中学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从身体状况到个性心理,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巨大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程,才能最大效率地落实健康教育目标。让个子矮或体胖的学生去跑步或跳绳,臂力大、爆发力强的学生练沙包掷远,手脚灵活、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学生去打乒乓球,耐力好、善奔跑的学生练篮球。兴趣为引,各得其所,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方面又可以在科学有序的体育课训练引导下,增强学生的体魄,健康学生的身心。
三、优化方法手段,促进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
长期以来,体育课教学手段机械单一。室外课,局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理论课,照本宣科,机械僵硬。尤其是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以来,很多体育教师,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课上成了真正的“理论课”,在教室里像上文化课一样,要求学生学理论,背概念。枯燥无味,纸上谈兵,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搞得学生头昏脑涨,甚而产生抵触情绪。
时至今日,随着各种教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而又机变灵活地落实到学生的身心锻炼上去。比如在进行“行进间三步跨篮”、“分腿跨越”等技术性教学的时候,传统的体育课,一般都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跟着练习。然而有些空间动作不能空间停顿,教师难以标准示范并在讲解示范的同时和其他动作同步。结果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一面演示一面讲解重点和难点部分,还可以根据需要,或者放慢或者反复连续地进行展示。这时收获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把心思放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落实健康教育上。只要愿意,一定能找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措施,促进健康课程教育的有效实施。
总而言之,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很多,落实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很紧迫也很艰巨。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自觉努力担负起“以健康教育第一,发展学生个性为主”为目标的适应21世纪人才需要的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担。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优化教学思想,明确健康教育的内涵
笔者调查访问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吗?大多数学生回答喜欢。喜欢体育课上的内容吗?大多数学生回答不喜欢。这是为什么?学生是这么说的:上了一天文化课,上上体育课,到操场上走一走,透透气,心情很好。可是体育课的内容太没劲了。比如掷铅球,练那个有什么用?体育课外,我们怎么会去掷铅球?掷铅球可以训练手臂的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一星期两节体育课那么点时间,能练出什么手臂力量来?每次扔那么短的距离,我们感受到的反而是某种挫败感。
体育课不是休息课,更不是培养竞技运动员的专业课。可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存在两大问题:一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安排教学内容;二是体育课让路于文化课,让路于应试教育。在强调面对所有学生指向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明确“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该“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并将之落实的新课程。我们更应该明确,中学体育课在文化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学生体质下降及独生子女心理综合征尤其严重的今天,对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所起到的作用尤其关键。
二、合理安排教学,落实健康教育的目标
上学生喜欢上的体育课,落实新课改健康课程的目标,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因地制宜。中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农村的中小学,都存在运动场地狭小、运动器材设施少得可怜的问题。没有良好的教学条件,体育课一样不能上成自习课。捉襟见肘的教学条件下,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体育课的健康教育目标,只能因地制宜地展开教学。乡村中学,没有标准的400米跑道,只有车少人稀的乡村公路,跑步训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在到处几乎都是平坦的水泥路面的乡村公路上,带学生跑上几圈,山清水绿,学生跑得更興致盎然;没有经费置办标准的乒乓球桌,学校转角空地上,用水泥压制出几张乒乓球桌,风轻云淡,学生也训练得热火朝天。体育课教学,还可以根据学校条件及地域特色巧妙安排教学内容。比如,笔者所在地区,民间盛行白鹤拳。将白鹤拳操引进体育课,既有地域特色,又贴近学生兴趣点,教学效果尤其突出。有条件就充分利用条件,没有条件就因地制宜,广开思路,创造条件,这是落实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因材施教。中学体育教育的对象是十二三岁到十八九岁的青少年。在这个年龄阶段,从身体状况到个性心理,学生的个体差异都是巨大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进程,才能最大效率地落实健康教育目标。让个子矮或体胖的学生去跑步或跳绳,臂力大、爆发力强的学生练沙包掷远,手脚灵活、技术动作掌握好的学生去打乒乓球,耐力好、善奔跑的学生练篮球。兴趣为引,各得其所,灵活多样,丰富多彩,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一方面又可以在科学有序的体育课训练引导下,增强学生的体魄,健康学生的身心。
三、优化方法手段,促进健康教育目标的落实
长期以来,体育课教学手段机械单一。室外课,局限于教师的言传身教;理论课,照本宣科,机械僵硬。尤其是实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以来,很多体育教师,将体育与健康的理论课上成了真正的“理论课”,在教室里像上文化课一样,要求学生学理论,背概念。枯燥无味,纸上谈兵,不但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搞得学生头昏脑涨,甚而产生抵触情绪。
时至今日,随着各种教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体育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健康教育切实有效而又机变灵活地落实到学生的身心锻炼上去。比如在进行“行进间三步跨篮”、“分腿跨越”等技术性教学的时候,传统的体育课,一般都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跟着练习。然而有些空间动作不能空间停顿,教师难以标准示范并在讲解示范的同时和其他动作同步。结果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这时如果利用多媒体技术,用课件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教师可以一面演示一面讲解重点和难点部分,还可以根据需要,或者放慢或者反复连续地进行展示。这时收获的教学效果可以说是事半功倍。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开动脑筋,创新思维,把心思放在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落实健康教育上。只要愿意,一定能找到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措施,促进健康课程教育的有效实施。
总而言之,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很多,落实健康教育的工作任务很紧迫也很艰巨。中学体育教师,应该自觉努力担负起“以健康教育第一,发展学生个性为主”为目标的适应21世纪人才需要的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担。
(责任编辑 黄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