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我和兆民老师是很要好的朋友,所以今天我很重视这个活动,特意洗了个头。来之前我给冯殊老师打了个电话,因为他是天气预报的主持人。我问他,冯殊老师,今天会下雨吗?如果下雨我就不洗头了,因为我走到路上就能洗,既省钱又省时间。
冯殊老师说,尚龙,据我台播报,今天是会下雨的。听完他的话,我决定还是在家洗个头吧,因为天气预报基本都没有准过。
所以这就是沟通,沟通者不仅要会说话,同时一定要会听别人说话,别人说的不一定就是他想表达的,可能是潜台词。
这就是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沟通法则:沟通的本质是听懂别人的潜台词。
今天来的都是内向的人,比如我的朋友帅健翔老师。他是前广州新东方的一线名师,平时不爱说话,但他是个学习高手。现在自媒体圈有个很坏的习惯:大家动不动就自封为某个平台第一自媒体,某网一哥……我封帅老师为双井地区最会学习的自媒体。
有一次我和帅老师在北京三里屯喝酒,喝着喝着就喝大了,我这个人喝大之后就喜欢瞎说话,我跟帅老师说,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作家、导演和跟做文化相关的人,一定要来北京,因为北京是艺术工作者的摇篮。我说这话没有什么意思,因为我知道帅老师还是对教育感兴趣,不喜欢我们这个文化行业。
第二天我酒醒了,打开手机,看到帅老师给我发了一条信息:龙哥,昨天听你说了一番话,我决定要留在北京,我要成为一名作家。
我吓了一跳,问他,我说什么了?他说,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来了。
第三天,帅老师告诉我,他在北京的一个小区租了一套房子,我一听小区名字吓了一跳,因为这个小区跟我是同一个小区。
我问,我们小区有四个区,你是哪个区?他说,A区。我倒吸一口凉气,因为跟我是一个区。
我又问,那你是哪栋楼?他说6号楼。我当时后背发凉,因为又跟我一样。
我再次问,那是几层?他说我住你楼下。
我当时感动地握住了他的手说,看来我们真的太有缘分,在你完全不知道我住哪里的情况下,竟然和我成了邻居。帅老师冷冷地说,龙哥,这些你昨天喝大的时候都给我说了啊!
什么叫牛人,就是在别人喝大瞎说时,他不说话,而是认真地听别人讲话,还把别人的话记了下来,他的世界里没有喝醉和清醒,他永远在学习。
这是第二个内向者沟通法则:可以不说话,但一定要仔细听,听是说的基础,当你发现你说不出来的时候,是因为听少了。
今天还来了一个内向者,程一老师。他是个电台主播,也是一个内向的人,他不仅是个优秀的电台主播,还是我的酒友。今年年初,程一给我发了条消息:龙哥,我决定从今天开始减肥,我要在三个月里瘦三十斤,以后你喝酒的时候不要叫我了。
果然,他开始了魔鬼般的训练,饭店里再也没有了程一的身影,健身房里永远充斥着他的呻吟;北京的夜空再也没有了程一,我们也再也感受不到他的诚意。
程一老师通过自己的执着,每天白天去健身,晚上不吃饭,终于一个朋友也没了。当然,他也瘦了不少,三个月三十斤。
一个人如果瘦了三十斤最可能做什么事?当然是炫耀。
上次他见到我,我还没说话,他开了口,龙哥,我觉得你胖了至少有三十斤吧?
我还没来得及反驳,他继续说,你看我,减肥效果明显不明显?
我说,明显,脑子都快减没了!
他问,为什么啊?
你想想,你平时也不露脸,整天带个面具,你减肥有什么意义呢?人家只会认为你面具下面换人了。
他这才恍然大悟说,对啊,我怎么没想到!这样,从六月份开始我就回到组织,跟大家一起聚餐喝酒。现在我减肥也成功了,公司也刚刚完成了融资,无事一身轻。
说完,他弱弱地问,这么长时间没跟大家聚会,大家还欢迎我吗?
没等我说话,兆民马上接:我们永远欢迎你,你是否方便跟我们分享一下减肥经验?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谁愿意拒绝一个发光的人呢?程一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这个世界,内向者也是发光的。
这是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第三个沟通法则:先学会自己发光,再去社交。
在自己足够优秀之前,可以适当地放弃一些社交,等到自己到了更高的台面,就能找到更好的群体。
兆民老师也是一个内向十足的人。第一次见兆民老师就发现他有个特点:一见到女生就脸红,一见到男生也脸红。
剛认识的那段日子,我们文化圈的一群小伙伴经常在一起喝酒。原来不喝酒的时候,兆民老师还能讲上两句,喝完酒几乎就不说话了,但直到有一天,他忽然跟开了挂一样不停地叨叨。可怕的是,他喝了酒之后如有神助,一个人能说上半小时,最可怕的是,他说的还都挺有趣。
后来我和宋方金老师发明了一个大招,只要兆民老师一说话,我就说,你说个金句。
大家可能不知道这句话的背后的含义,金句的意义必须要在不经意间说,一旦刻意说出来也就没了意义,也就不是金句了。所以一般这句话大家是很难接的,对方往往会说,好,我不说了,你说。
但兆民老师有段时间忽然接了上来。我说,你说个金句。他说,“一寸光阴一寸金”。
我们当时都震惊了,这句话的厉害在于,第一这是一个金句,第二这句话的还带“金”字,一语双关。
有一天,在我们酒过三巡、饭过五味后,兆民老师点燃一支烟,二郎腿一翘说:“尚龙,我找女朋友了。”
我一听这句话,吓得当时刚夹的粉条掉到了桌子上,他看了看粉条说,可惜了。 我说,是啊,这姑娘是可惜了。
他很淡然地说,你说个金句。
就这样,他从无言以对到滔滔不绝,从无话可说到无话不说,从痛苦的单身生活到伶牙俐齿找了个女朋友。直到他出了一本书《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直到今天他又出了一本《内向者的沟通课》。我很想知道是什么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直到这本书问世,我才明白他时常在家读书,什么领域都涉及一些。
也就是那时,我明白了第四个内向者的沟通法则:内向者,一定要多读书,只有看多了,才能说出来。
罗伯特·麦基说:思维阻塞是因为你没有什么可以说,你的才华并没有抛弃你。无非是你肚子里没有了货。
所以,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内向者也有自己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丰富多彩、美丽动人,只不过很少展现给别人看。
【2】
所以,各位觉得自己内向还是外向呢?有些人觉得自己有时候内向、有时候外向,但我想告诉你,并不是这样的。
有一本书叫《内向者的心理学》,书里第一次提出内向和外向的概念。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精力来源不同。内向者需要独处来补充精力,外向者需要从外部环境,比如聚餐、聚会中获得能量,需要和别人交流来充电。
这么看来,你是否能重新判断自己是内向还是外向呢?
我知道很多新东方的老师都是内向的,比如我的好朋友尹延、石雷鹏,比如锤子科技的罗永浩,比如新精英的古典,著名演说家刘媛媛,他们骨子里都是性格内向的人。
当然,还有我自己。我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这点大家都可以看出来。但各位是否发现,这些人在外的状态似乎一点也不内向,相反,他们的演讲能力、写作功底,比外向者还要厉害。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所有厉害技能,都是聪明人用笨功夫一点点地修炼、打磨出来的。
其实每个人都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性格,从而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最后改变自己的命运,无论自己是内向者还是外向者。
【3】
那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们要改变自己呢?我们内向性格的人不改变又能怎么样呢?
美国有一位很厉害的心理学家写了一本书叫《barking up the wrong tree》,经过大量的大数据统计发现一系列事实:外向者的收入普遍偏高、更适合当领导,拥有更大的社交圈。书里还不靠谱地推断出,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幸福。
虽然我读到这里觉得很不可思议。但作者确定了一件事:这个世界牢牢地把握在外向者的手里。你可以不这么认为,但我想告诉你,至少外向者比内向者要占便宜。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改变,而不是停在原地不动的原因。
我是个作家,在我所在的行业里有一大半的作家都不爱社交,不愿意参与聚会,因为他们都是内向的性格。但这一大半中,有一半是不愿意但还是会去参与聚会的,因为他们希望在聚会中获得灵感,获得友情,获得事业上的合作,获得自己的成长,所以他们强迫自己走出了舒适区,所以他们也写出了更好的作品。
在教育圈也是这样,许多优秀的老师不过是熟能生巧,他们一遍遍打磨自己的课件,一次次对着墙讲课,连段子都写逐字稿。慢慢他们成了行业的翘楚,许多人认为他们是外向的,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一路十分艰难,甚至无人问津,只剩自己孤独的背影。
但孤独不代表没有朋友,内向更不代表没有兄弟,保持改变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4】
我今天想分享的最后一个内向的人,和兆民老师一样,也是个名人,当然他比兆民老师稍稍有名一点,这个人叫周杰伦。
众所周知,他是一个内向的人。但各位是否发现,从他出道到现在,他已经越来越会说话、演讲了,从完全不会讲话到能在《开讲了》講上一个小时,谁知道他经历了什么,这背后除了汗水努力和一次次的训练,当然还有天赋。
但我想问各位一个问题,你觉得周杰伦这样性格内向的人,会没有人喜欢和他交朋友吗?当然不会,多少人希望和他交朋友,因为他发光啊。
我们都喜欢和发光的人成为好朋友,无论他是内向还是外向的人。我们之所以喜欢一个人,甚至崇拜一个偶像,是因为在追逐他的路上,我们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你们以为我要开始励志了吗?是的,我要开始了。在你变得足够好之前,可以放弃无用的社交,内向的同学们,请记住一句话,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只有等价的交换才能有等价的友情。
在你变得更好之前一定记住,埋着头,去改变。等你足够强大了,就不用纠结交朋友的问题了,因为更多人会涌向你,你只需要筛选适合自己的朋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