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委员会已经对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做出了局部的调整。其中,对翻译题型的变革体现出了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和学生对新题型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四六级新题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大学英语是各高校基础教学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并且绝大多数高校将精读课和视听说课程列为必修课,这两门课程涵盖了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的前四项。但是,一直以来翻译教学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处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边缘地带。
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委员会已经对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做出了局部调整。其中,对翻译部分的调整最为明显。这首先表现在比重由原来的5%上升到15%,翻译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单句翻译变为段落翻译。内容涉及校园生活、艺术、文化、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无论从词汇量还是文化知识等方面难度都大幅度提升。面对这一改变,许多备考的学生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复习。大多数一线教师面对学生的困惑,也深切感受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
(一)课程规划与课程设置不完善
新版《人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对“译”的能力培养。虽然自2013年12月开始四六级题型的改变加大了翻译的比重,突出了翻译的重要性,但是各高校并没有及时完善相应的课程规划和课程设置,这使翻译教学落后于考试要求。此外,部分高校根本没有设置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即使有些学校设置了相应课程,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翻译设置为公共选修课,这就导致翻译课时严重不足。在教材方面,教材中没有对翻译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很少涉及培养翻译能力的具体标准,并且课后练习翻译部分的内容也多是课文重点、难点句子的重现。此外,教材形式和内容陈旧,缺少新意。教材多数采用文学作
品中的内容作为范例,基本没有涉及商务贸易、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章。
(二)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没有给其应有的重视,翻译教学理论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讲解过程中重视技巧讲解,轻视翻译实践,多采用讲解技法加单句练习的教学方法,导致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学生进行翻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偏重讲解英语语法和句法结构,学生的翻译作业也是突出对语言点的练习,注重学习、记忆词汇和语言规律。这反应出一些教师和学生把英语水平等同于翻译水平,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能进行英汉、汉英的翻译。
(三)教师自身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教师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翻译理论素养、英汉双语、文学及跨文化交际等多方面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并不是翻译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关于翻译理论系统的学习,加之当前大部分一线教师课时负担大,无暇进行翻译方面的系统学习,这就导致其很难胜任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二、对策
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专门的翻译教学大纲。大纲中的课程设计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教材中应该加入适量的翻译理论及技巧,教材内容应贴近现实社会,以真实的材料和实例为主。
其次,鉴于英语翻译教学更注重实践和运用,教师除了要讲授必要的翻译理论外,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翻译技巧,并且要重视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因素。针对课时有限的现状,可以采取课上精讲加上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与翻译相关的讲座或者选修课。
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翻译教学。改革翻译教学的模式,还要增加和学生的互动。讲评式导学法效果比较明显,在翻译教学中讲评翻译实例是重要环节,学生还要自己进行讨论和分析。
最后,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门的培训、进修机会。注重对教师东西方翻译理沦、翻译史和口笔译技巧的培养。端正学生对英语翻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英汉综合能力。
三、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对翻译题型的调整体现出了对翻译的高度重视,重新定义了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位置。所以,各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要端正对英语翻译教育学的态度,寻找更加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使其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申艳星,吴晓康.CET4新题型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O13(29):221.
[2]王允曦.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的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3(60):9.
[3]张俊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应用技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233.
【关键词】四六级新题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大学英语是各高校基础教学阶段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并且绝大多数高校将精读课和视听说课程列为必修课,这两门课程涵盖了英语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的前四项。但是,一直以来翻译教学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并且处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的边缘地带。
2013年12月,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委员会已经对试卷的结构和题型做出了局部调整。其中,对翻译部分的调整最为明显。这首先表现在比重由原来的5%上升到15%,翻译题型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单句翻译变为段落翻译。内容涉及校园生活、艺术、文化、社会、经济各个方面,无论从词汇量还是文化知识等方面难度都大幅度提升。面对这一改变,许多备考的学生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准备、复习。大多数一线教师面对学生的困惑,也深切感受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不足
(一)课程规划与课程设置不完善
新版《人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指出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對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但是忽略了对“译”的能力培养。虽然自2013年12月开始四六级题型的改变加大了翻译的比重,突出了翻译的重要性,但是各高校并没有及时完善相应的课程规划和课程设置,这使翻译教学落后于考试要求。此外,部分高校根本没有设置大学英语教学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课程,即使有些学校设置了相应课程,也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翻译设置为公共选修课,这就导致翻译课时严重不足。在教材方面,教材中没有对翻译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很少涉及培养翻译能力的具体标准,并且课后练习翻译部分的内容也多是课文重点、难点句子的重现。此外,教材形式和内容陈旧,缺少新意。教材多数采用文学作
品中的内容作为范例,基本没有涉及商务贸易、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文章。
(二)缺乏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翻译教学长期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地带,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没有给其应有的重视,翻译教学理论及方法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在讲解过程中重视技巧讲解,轻视翻译实践,多采用讲解技法加单句练习的教学方法,导致不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运用翻译理论指导学生进行翻实践。
教师在课堂上偏重讲解英语语法和句法结构,学生的翻译作业也是突出对语言点的练习,注重学习、记忆词汇和语言规律。这反应出一些教师和学生把英语水平等同于翻译水平,认为只要掌握了足够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就能进行英汉、汉英的翻译。
(三)教师自身问题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对教师的英语综合能力尤其是翻译理论素养、英汉双语、文学及跨文化交际等多方面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并不是翻译专业毕业,没有接受过关于翻译理论系统的学习,加之当前大部分一线教师课时负担大,无暇进行翻译方面的系统学习,这就导致其很难胜任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各项任务。
二、对策
首先,根据培养目标制定专门的翻译教学大纲。大纲中的课程设计要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保证足够的教学时数。教材中应该加入适量的翻译理论及技巧,教材内容应贴近现实社会,以真实的材料和实例为主。
其次,鉴于英语翻译教学更注重实践和运用,教师除了要讲授必要的翻译理论外,更多的是要指导学生掌握相应的翻译技巧,并且要重视翻译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因素。针对课时有限的现状,可以采取课上精讲加上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并且教师可以不定期举办与翻译相关的讲座或者选修课。
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多媒体技术进行翻译教学。改革翻译教学的模式,还要增加和学生的互动。讲评式导学法效果比较明显,在翻译教学中讲评翻译实例是重要环节,学生还要自己进行讨论和分析。
最后,改变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能力,为教师提供更多的专门的培训、进修机会。注重对教师东西方翻译理沦、翻译史和口笔译技巧的培养。端正学生对英语翻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英汉综合能力。
三、结语
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对翻译题型的调整体现出了对翻译的高度重视,重新定义了翻译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位置。所以,各高校教师以及学生要端正对英语翻译教育学的态度,寻找更加有效的翻译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使其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申艳星,吴晓康.CET4新题型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启示[J].青年文学家,2O13(29):221.
[2]王允曦.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后的英语教学[J].考试周刊,2013(60):9.
[3]张俊巧.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部分应用技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