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想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on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根据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提出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建设高质量教學体系、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等措施,从而构建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中国—东盟 跨境物流 本科人才培养 构想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109-02
  随着跨境物流的发展,中国—东盟物流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广西作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在东盟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最先开办物流管理专业的院校,要重点培养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跨境物流人才。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该认识到当前跨境物流人才培养中的问题,推进东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教育、产业、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传统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国内有关学者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耿立艳等(2012)认为国内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技能型”“双轨制”“托盘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马春光(2013)认为发达国家物流人才培养都注重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明惠(2017)提出了国内人才培养的多元共育模式。纵观国内外现有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基本呈现以下特点:
  (一)在人才能力培养上注重理论能力与实践技能的结合。在课程设计上,都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实训的教学结合。例如,日本的物流专业课程包括物流管理、输送、情报开发等多个理论基础课程,体现了“范围宽、基础厚”的特色,同时,又安排有大量的实岗培训。美国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模式,以及国内的“双轨制”“四位一体”等主要培养模式也都在学校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对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训练等实际操作技能训练的安排。
  (二)在人才培养上呈现多方联合培养的特点。国外的物流人才培养往往是学校、企业、政府相关部门、物流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等多方参与。如英国物流人才培养中政府标准办公室、认证机构、培训机构、企业、学校等均参与培养,另外,澳大利亚的培训包制度、德国的“双元制”等。国内也呈现多方联合培养的发展趋势,如张金英和石美遐(2010)提出的“四位一体”培养模式、明惠(2017)提出的多元共育培养模式均认为不仅是学校和企业,政府部门、认证机构等均应参与物流人才培养。
  二、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跨境物流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是为企业提供具备国际视野、掌握国际物流理论知识和具备一定物流管理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广西还应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及东盟各国在投资贸易等方面的需求培养跨境物流人才,体现中国—东盟跨境物流的特点。总体要求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具备跨境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作为跨境物流人才,其基本能力要求不仅要掌握物流专业通用理论知识,还须具备国际物流专业知识;熟悉国际采购、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法规等相关理论知识,对贸易通关、国际多式联运、海事法规、国际公约等知识有较好掌握;对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方式、中国—东盟自贸区法规政策、东盟国家物流法规和标准等相关知识要较为精通。
  在第五届中国—东盟物流合作论坛(2016)上,参会的专家和企业都认为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间的跨境物流已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要降低物流成本,还要提高智慧物流水平,以实现海、陆、空等不同运输方式间的无缝对接。因此,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面,还应结合当前需求,增加“智慧物流”、服务“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的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适应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具备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核心环节的专业技能。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并重,在培养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时也必须体现这一要求,不仅要掌握跨境物流理论知识,还要有培养相应的跨境物流核心环节的业务操作技能,包括东盟国家货运代理业务、报关报检业务、仓储业务、结算业务等;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顶岗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境物流操作技能。
  目前,广西还提出通过“互联网+”推动物流行业融入整个社会生产,打造“网上丝绸之路”,以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互联互通。因此,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还应加强“互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及数据分析能力。
  (三)具备良好的国际沟通能力。本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对标物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对人才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的培养有较高要求。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除要具备物流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所具备的协调、管理、评价等能力外,还要求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在跨境物流的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信息传递等环节中熟练地运用英语或东盟小语种外语进行无障碍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此外,为便于进一步沟通交流和开拓市场,还应对东盟各国的风俗人情、人文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有所了解。
  三、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
  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培养必须符合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要求,结合广西财经学院对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的探索,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构想如下:
  (一)科学界定培养目标。广西财经学院是广西第一个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的学校,其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着眼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以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理论、胜任广西与东盟物流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这一物流人才培养目标总体上基本符合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但是,对照上述人才培养要求,还需要进行完善。对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界定应该是“熟悉现代物流理论,具备国际视野和开拓精神,掌握中国—东盟跨境物流程序、技术及实务,熟悉中国、东盟各国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国际惯例,具备较强国际沟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建设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教学体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其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中心任务。在本科教育过程中,应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发展及产业变革带来的人才需求变化,推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指出,高等教育既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要考虑教育本身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根据当前需求,在明确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结合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广西财经学院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中,应以创新课程建设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培养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的高质量教学体系。考虑从以下三个方面构建高质量教学体系: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课程建设方式。广西财经学院物流专业开设了仓储管理、商品学、物流运筹学等物流基础理论课程,还开设了跨境物流、东盟物流市场分析、保税与自贸区政策等具有东盟区域特色的课程;此外,语言方面的课程有泰语。从课程体系上看,广西财经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现有课程比较完善。为了更好地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教育上的合作,还应综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微课、慕课的建设,重点打造在线精品课程,将东盟物流市场分析等专业课程建设成高质量的在线精品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便利,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课程方面,广西财经学院物流专业设置有独立的实践课程模块,该模块课程注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验实训、顶岗操作的机会。现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中,有广西泛航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中外运广西公司等4家公司为学生提供国际物流方面的实习。要打造高质量的本科教育,應采取高等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合作共建的方式,即将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因此,广西财经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跨境物流人才,促进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加强学校与相关科研院所间的合作,整合实验教学资源,促进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学习。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师在本科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是建立高质量教学体系的关键。因此,要加强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培养,还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尤其是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及对骨干教师的培训。打造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教学高水平师资队伍,要加大现有教师培训和加强高水平师资引进,聘请国际物流企业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
  (三)建立跨境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体系的顺利实施还需要有相应的保障体系,通过对教学全过程的信息收集、多参数分析、信息反馈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基于“质量标准—质量监控—质量改进”闭环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明确质量标准,在规范常规教学过程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对中国—东盟跨境物流人才需求,突出物流管理专业的内涵特色。紧贴中国—东盟跨境物流教学要求,对现有教学教法进行改革,完善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2.质量全过程管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基于全过程问题的分析来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多方位收集跨境物流企业、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建议,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用于改进教学,并建立跟踪监督机制,对教学质量改进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以形成长效机制。
  3.落实质量保障主体责任制,即以教师为主体,基于全过程管理,将“质量第一”的理念融入教学的全过程中。建立专任教师、学生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全员担责、分工负责的“主体责任制”,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做好教学质量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1]蒋菲,等.基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广西物流人才培养探析[J].广西教育,2016(7)
  [2]马春光.国内外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3]明惠.多元共育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2)
  [4]隋博文.适应CAFTA发展需要的国际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市场,2013(30)
  【基金项目】2016年度广西财经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2016A08)
  【作者简介】秦 艳(1979— ),硕士,广西财经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成本管理。
  (责编 王 一)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高校扶贫工作中存在贫困生认定精准性有待提升、对贫困生帮扶具有局限性、对贫困生的后期跟进力度弱等问题,提出从前期档案认定、中期扶贫落实、后期扶贫跟进等三个阶段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通过经济帮扶、健康心理塑造、能力提升、就业跟进指导等方面对贫困生进行帮扶。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 精准扶贫 工作机制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协同创新理论为指导,结合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的实际,分析与这一问题相关的社会、学校和毕业生等因素,提出创新高等体育院校学生就业工作方法的措施:树立协同创新理念,坚持特色办学特色就业;坚持循序渐进,协调创新全面发展;协调管理,创新学生就业工作方法。  【关键词】协同创新 高等体育院校 毕业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桂林理工大学“学长制”的实践调查情况,分析“学长制”的实施成效和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学校、二级学院、学生三个层面加强和改进“学长制”的建议:学校层面,应理清“学长制”的概念与意义,明细过程监督和奖惩体系,强调岗前培训发挥“学长”核心价值作用;二级学院层面,应严格选拔、培训和考核学长,畅通学长与辅导员的互动机制,重视“学长制”的主体关注度建设;学生层面,应强化“学长”个人发展和能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状况,基于广西桂林市统筹“区培计划”乡村薄弱学科—— 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培训项目,对参加培训的58位乡村教师的基本情况、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情况、项目实施效果等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培训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的建议:根据乡村教师培训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培训者要深入乡村基层了解基层实况,优化跟岗实践模式,完善后勤保障工作。  【关键词】民族地区 教师发展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4个基层党支部党建工作的调查情况,发现基层党建工作存在党政工作融合力度不够、党建台账规范化建设亟待加强、部分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体现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五好(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五有(有活动场所、有组织标识、有宣传阵地、有基本制度、有资料台账)”为标准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高校 基层党组织 基层党建 调查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职电子电路课程国际化教学模式,结合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印尼SGMW汽车学院的国际化联合办学模式,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高职电子电路课程国际化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关键词】高职 电子电路课程 国际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059-03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当前校企协同育人存在的校企合作层次不够深入、优质企业资源少、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不健全、校企导师缺乏沟通等问题,提出网络互联技术课程的“校企会”协同育人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重构教学内容;校企混编师资团队,实行“一课双师”教学方式;实施“五位一体”项目化教学流程;采用“三位一体”课程评价机制。  【关键词】校企会 协同育人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高职税法OTO互动教学的微课教学设计,提出将微课逐步融入教学环境中,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并以微课作品“巧记新消费税的税目”教学应用为例,探讨高职院校税法OTO互动教学的微课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应用实践。  【关键词】OTO 互动教学 高职税法 微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9C-0082-0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参考,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论述高职学前儿童生理与保育课程教学改革,提出要将传统教学与微课、翻转课堂相融合,通过实践环节开展保育技能训练,应用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采取多种方法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中凸显职业特色。  【关键词】国家职业标准 学前儿童生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互联网+教育”的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培育,针对“互联网+教育”形势下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职特色育人体系、优化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组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等对策,并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人文精神培育的实践,实现“德育为先导,文化教学为基础,专业教学为中心,技能培养为重点”的育人理念,构建“乐学”的校园文化,发挥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