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是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日常教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正常学习、生活的保障。文章重点论述了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旨在使各高校应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身心并进。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忽视。
  [关键词]体育锻炼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作者简介]刘萍(1970- ),女,山东青岛人,青岛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黄岛体育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山东 青岛 266520)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1-0184-02
  
  21世纪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加快,竞争愈加激烈,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式更加严峻,学生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就必然加重大学生心理的负担,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不断涌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严重地摆了在我们面前。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在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之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心理健康的论述各种各样,因为他们的出发点、研究点不一样,所以得出的定义也不一样,到现在为止,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对大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指的是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大学生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要好,而且要与周围环境和谐;二是指维护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病的原则和措施。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
  根据我国大学生的现状,专家认为,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具备如下特征:具有独立生活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同时又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人际关系良好;学习方法得当;能应付一定的挫折。
  三、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提到:体育是“勇气”,是“乐趣”,它能使人“内心充满欢喜”“思路开阔”“条理更加清晰”“可使忧伤的人散心解闷,可使快乐的人生活更加甜蜜”。可以看出,体育锻炼不仅对身体健康有利,而且对心理健康也有很多好处。
  1.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智力的发展。正常的智力是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使大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反应力、思考力、想象力和操作等能力得以提高,还可使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格开朗,这些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的智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2.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情感与情绪的调节。情感和情绪是人们对客观现实态度的体验,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现代情感心理学研究证明,当情感发生波动时,人头脑中往往有一个或几个较强的兴奋灶,当情绪发生波动时,为了使它不会立刻爆发,便于人们有时间考虑清楚问题的原因,这时可以有目的地参加体育锻炼,分散注意力,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调控人们的情绪。通常,大学生在与同学们一起锻炼时不仅可以加强同学间的沟通和交往,而且还可以改变一些孤独、自卑、抑郁的心理状态,使大学生的整个神经系统得到改善,进而维护心理健康。
  3.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确立良好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主观上对自己身体、思想和情感的整体的评价,它是由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所组成的,包括“我是谁”“我主张什么”“我喜欢什么”,等等。由于体育锻炼可使人体格健壮、精力充沛,因而它们对改善人的身体表象和自尊有着重要影响。体育运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大学生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通过锻炼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真实的认识。体育锻炼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比较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会经常修正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培养各种综合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所需要的心理品质,使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体育锻炼对帮助大学生树立自我概念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4.体育锻炼有助于消除疲劳,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当一个人情绪消极或任务超出个人的能力时,其生理和心理上都会很快地产生疲劳。大学生持续紧张的学习压力极易造成身心疲劳和神经衰弱。为了防止和减少身心疲劳,大学生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积极参加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从而使身心得到放松。有研究证明,体育锻炼对预防、治疗神经衰弱有显著的作用。
  5.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体育运动具有艰苦、疲劳、激烈、紧张、对抗以及竞争性强的特点。大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的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思想作风,有助于培养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大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积极参加体育课各种课外文娱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为健康的心理提供稳固的物质基础,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能起到积极作用。体育运动能促进身体形态的发育,改善人体机能,提高运动能力,并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起到积极作用。
  6.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参加体育活动能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尤其是集体性项目可以广交朋友、交流信息,克服孤独感,增强合作意识,通过关心他人、帮助同伴而获得价值感,促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7.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精神恢复和减轻心理压力。根据1983年基因的调查,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有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锻炼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一种心理疾病,而不是一般的焦虑反应);有80%的人认为,体育锻炼是治疗忧郁症的有效手段。在大学生中,由于学习和其他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的焦虑症和忧郁症的人不少,通过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精神疲劳,降低焦虑水平和沮丧感,能使头脑更清醒,反应更敏捷,学习、工作效率更高。
  8.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当人们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一项活动后,都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随着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强。同时,参加体育锻炼必然会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沮丧、进步的欣慰和失误的悔恨,这种磨炼对心理承受力的增强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9.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提高适应能力。参加体育运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生理功能和抵抗力,进而提高大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大学生豁达的胸怀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
  10.体育锻炼有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完善个性。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品位”。所谓品位,不仅指良好的修养、文雅的态度等内容,还应体现为勇敢、进取、积极与活力等特点。参加体育锻炼是最能培养这些品质的途径。许多人凭着体育的一技之长而得以改善形象、提高品位。
  综上所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身体的特点和兴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方式,来获取最大的促进心理健康的效应。全国各高校应大力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体育锻炼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可忽视。
  
  [参考文献]
  [1]邹继豪.理论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2]张建.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卫生,2000,(4).
  [3]沈端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0(6).
  [4]纪虹.浅谈体育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中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00(10).
  [5]张瑞林.体育与健康[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
  [6]孙琦.体育运动与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7]杨勇.体育锻炼与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学校体育,2003(6).
  [8]夏海鹰.如何理解《体育健康课程标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4(4).
其他文献
文章以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为例,对美国模拟医学教育现状进行简介。并从模拟教学功能与目标、标准化病人在模拟教学中的作用及模拟教学局限性三方面,对模拟医学教育在医学生临
[摘要]解释学认为人不能离开历史、传统、文本而存在。解释学关于历史、传统、文本的理解为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有利于增强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与人的存在的关系,解读了解释学视域下的传统文化,阐述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和有效方法。  [关键词]解释学 传统文化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何家义(1966- ),男,广西桂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