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我国高校的广泛实行,在规范高校财务管理,推动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深远的影响。本文着重分析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高校建设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建设影响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行,有利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推动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新措施,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对地方院校的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要纳入主管财政部门设置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统一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高校科学全面规范的编制部门预算和年度收支计划;另一方面有利于主管财政部门将财政性资金集中在统一的账户力,规范使用,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政筹资成本,加强财政监督。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高校建设所带来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承担了较重的扩招任务,地方高校有限的校园面积、办学基本条件等方面根本无法容纳急剧扩张的学生规模。为缓解这一矛盾,建设新校区成为地方高校的迫切选择。
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财政性收入直接上缴国库,资金不再留存在单位账户,用款缺乏自主性,给高校建设新校区带来了问题:
(一)建设资金筹资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高校将所有财政性收入上缴国库,缺乏货币资金,一方面,降低了高校建设资金的筹资信用等级和筹资能力;另一方面,使高校建设资金的筹集方式及筹资渠道受到影响。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高校银行账户上还留有一定的自由资金,在贷款方面,银行能够给予更大的额度。
(二)建设资金支付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招投标工程需要进行政府采购,加大了工作强度,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采购成本。政府采购项目,支付程序繁琐,使得会计核算更为复杂,在建设资金拨付上与项目执行时间上衔接性有待加强,影响了项目实施。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建设影响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扶持高校建设事业的发展
高校新校区建设有利于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消费需要。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开放、渗透和共享,可以提高社区、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追求。高校新区建设所建成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稳定增加财政经费拨款,扶持高校建设事业的发展。
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积极有效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在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和努力扩大学费收入的前提下,借鉴企业融资模式,通过项目融资、资产置换和吸收社会捐赠等方式,不断拓宽高校建设资金筹资渠道,顺利推进高校新区建设。
1.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指将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做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两种模式:TOT和BOT。
TOT即移交-经营-移交,将已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定期限的经营权,转让给投资人进行运营管理,一次性融得一笔资金,双方合约期满之后,投资人再将该项目无偿移交给对方。BOT即建设-经营-移交,一方提供土地等资源,由项目公司出资经营性设施,投资方通过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回收投资,期满之后基础设施无偿移交学校。
城市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就拟采用BOT的方式。由学校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并拥有项目产权;投资商负责投资,组织项目建设,享有相应的经营管理权和投资收益权;在合同期20年满之后,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管理权移交学校。通过BOT,一方面可以缓解学校建设经费紧张的局面,减轻学校建设资金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学校固定资产。
2.资产置换
高等学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为了筹集到建设资金,在相关部门的批准下,可以考虑将不符合自身发展的资产剥离出去,如处置老校区、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转让技术。交易双方在等价交换之前,需要将置换的资产进行评估。
城市学院2012年在省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将位于市中心的老校区进行了处置,获得了土地出让金。这一资金的获得,对于学校新区一期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和二期建设工程的启动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缓解了学校新区建设的资金压力,优化了学校资源配置,提高了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益。
3.社会捐赠
为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捐赠人将自身拥有的财产无偿捐赠给高校使用或者处理。在发达国家,经历几百年风雨,社会捐赠成为高校继政府拨款后的一大重要经费来源。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制度执行力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银行账户上不再有财政结余资金。财务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掌握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对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编制、用款申请、业务支付等都应有详细的了解,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力度。
(三)建立完善的国库信息系统和银行清算系统,促使资金支付顺利进行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审批的用款计划,向代理银行发送支付信息,在授权支付计划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开具“授权支付凭证”送代理银行在指定时间内办理支付。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国库信息系统与银行清算系统,妥善处理支付款项,做到日清月结,促使资金支付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平.当前国库集中支付的现状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4(10).
[2]孙立新.我国高校筹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探析[J].经营管理, 2011(10).
[3]罗序斌,郑克强.高校新校区建设后债务化解模式借鉴及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7).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高校;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0-0000-0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的实行,有利于规范学校财务管理,降低财务风险,推动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作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项新措施,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新问题,尤其是对地方院校的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如何认识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高校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要纳入主管财政部门设置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统一收缴、支付和管理的制度。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一方面有利于高校科学全面规范的编制部门预算和年度收支计划;另一方面有利于主管财政部门将财政性资金集中在统一的账户力,规范使用,提高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政筹资成本,加强财政监督。
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高校建设所带来的问题
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型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地方高校承担了较重的扩招任务,地方高校有限的校园面积、办学基本条件等方面根本无法容纳急剧扩张的学生规模。为缓解这一矛盾,建设新校区成为地方高校的迫切选择。
高校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所有财政性收入直接上缴国库,资金不再留存在单位账户,用款缺乏自主性,给高校建设新校区带来了问题:
(一)建设资金筹资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高校将所有财政性收入上缴国库,缺乏货币资金,一方面,降低了高校建设资金的筹资信用等级和筹资能力;另一方面,使高校建设资金的筹集方式及筹资渠道受到影响。在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高校银行账户上还留有一定的自由资金,在贷款方面,银行能够给予更大的额度。
(二)建设资金支付方面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招投标工程需要进行政府采购,加大了工作强度,延长了工作时间,增加了采购成本。政府采购项目,支付程序繁琐,使得会计核算更为复杂,在建设资金拨付上与项目执行时间上衔接性有待加强,影响了项目实施。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高校建设影响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扶持高校建设事业的发展
高校新校区建设有利于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消费需要。通过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开放、渗透和共享,可以提高社区、城市的文化品位和追求。高校新区建设所建成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因此,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稳定增加财政经费拨款,扶持高校建设事业的发展。
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积极有效开辟新的筹资渠道。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在积极争取财政拨款和努力扩大学费收入的前提下,借鉴企业融资模式,通过项目融资、资产置换和吸收社会捐赠等方式,不断拓宽高校建设资金筹资渠道,顺利推进高校新区建设。
1.项目融资
项目融资是指将项目的资产、预期收益或权益做抵押取得的一种无追索权或有限追索权的融资或贷款形式。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两种模式:TOT和BOT。
TOT即移交-经营-移交,将已运行的基础设施项目一定期限的经营权,转让给投资人进行运营管理,一次性融得一笔资金,双方合约期满之后,投资人再将该项目无偿移交给对方。BOT即建设-经营-移交,一方提供土地等资源,由项目公司出资经营性设施,投资方通过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回收投资,期满之后基础设施无偿移交学校。
城市学院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项目就拟采用BOT的方式。由学校负责提供建设用地并拥有项目产权;投资商负责投资,组织项目建设,享有相应的经营管理权和投资收益权;在合同期20年满之后,文化创意产业园经营管理权移交学校。通过BOT,一方面可以缓解学校建设经费紧张的局面,减轻学校建设资金负担;另一方面增加了学校固定资产。
2.资产置换
高等学校在新校区建设过程中,为了筹集到建设资金,在相关部门的批准下,可以考虑将不符合自身发展的资产剥离出去,如处置老校区、出让学校闲置资产、出租设施、转让技术。交易双方在等价交换之前,需要将置换的资产进行评估。
城市学院2012年在省政府的支持帮助下,将位于市中心的老校区进行了处置,获得了土地出让金。这一资金的获得,对于学校新区一期工程建设资金的支付和二期建设工程的启动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大大缓解了学校新区建设的资金压力,优化了学校资源配置,提高了学校资源的使用效益。
3.社会捐赠
为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捐赠人将自身拥有的财产无偿捐赠给高校使用或者处理。在发达国家,经历几百年风雨,社会捐赠成为高校继政府拨款后的一大重要经费来源。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制度执行力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高校银行账户上不再有财政结余资金。财务工作人员应积极参加业务培训,掌握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对预算指标下达、用款计划编制、用款申请、业务支付等都应有详细的了解,提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执行力度。
(三)建立完善的国库信息系统和银行清算系统,促使资金支付顺利进行
预算单位根据财政审批的用款计划,向代理银行发送支付信息,在授权支付计划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开具“授权支付凭证”送代理银行在指定时间内办理支付。因此,要建立完善的国库信息系统与银行清算系统,妥善处理支付款项,做到日清月结,促使资金支付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平.当前国库集中支付的现状及改善建议[J].现代经济信息, 2014(10).
[2]孙立新.我国高校筹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探析[J].经营管理, 2011(10).
[3]罗序斌,郑克强.高校新校区建设后债务化解模式借鉴及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