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糖尿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糖尿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g2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线粒体保护及机制。

方法

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将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非干预组(DM组)和GSH干预组(DM+GSH组),并以正常组(NC组)作对照。干预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血清和肾皮质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各组肾脏线粒体膜电位和肿胀度的变化。

结果

DM组大鼠UAER、SCr、BUN较NC组显著升高(均P<0.05),肾脏组织发生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血清MDA(μmol/L)和肾皮质中MDA(μmol/g)显著升高(5.59±1.03 vs 2.97±0.77;4.80±0.83 vs 2.98±0.75;均P<0.01),血清SOD(U/ml)和肾皮质中SOD(U/mg)含量显著降低(89.13±22.73 vs 124.1±9.27;46.05±10.24 vs 89.89±17.62;均P<0.01),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降低(495.79±124.71 vs 965.77±246.48,P<0.05),线粒体肿胀度趋势明显减弱。与DM组相比,DM+GSH组大鼠UAER、SCr、BUN显著降低(均P<0.05),肾脏病理形态得到一定改善。血清MDA(μmol/L)和肾皮质中MDA(μmol/g)降低(4.15±0.59 vs 5.59±1.03; 3.39±0.61 vs 4.80±0.83;均P<0.05),血清SOD(U/ml)及肾皮质中SOD(U/mg)升高(112.92±8.93 vs 89.13±22.73;83.15±16.75 vs 46.05±10.24;均P<0.05),肾脏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715.97±188.65 vs 495.79±124.71,P<0.05),线粒体肿胀度趋势增强。

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线粒体的功能改变有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以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494例肝硬化住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3例,女201例,年龄(62±14)岁,回顾性分析糖代谢异常对肝硬化并发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并计算比值比(OR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94例肝硬化中191例糖代谢异常,303例糖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