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阿姨今年55岁,本打算退休后和老伴一起出去旅游,享受生活。可最近她总感到腰酸、背痛、乏力,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是因为患上了骨质疏松症。这可吓坏了王阿姨,她想不通自己平日身体很好,怎么骨质突然就疏松了呢?
骨质疏松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代谢性骨病,是人体骨量减少和骨骼的微小结构退化。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30%~50%患有骨质疏松症,男性的患病几率为20%~30%。
正常人骨骼的生长和退化是由两种细胞共同起作用,一种是成骨细胞,一种是破骨细胞,双方势力此消彼长,维持动态平衡。35岁之前,成骨细胞占优势,骨骼呈现一个积累生长的过程,直至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值;35岁以后,破骨细胞开始占优势,骨骼则会逐渐被破坏。
1.中老年人由于咀嚼能力下降,胃肠功能减弱,饭量减小,导致摄入的钙、磷、镁、维生素D、蛋白质等有益于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减少。
2.各种生理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对于骨骼的发育有重要促进作用。女性绝经以后,体内雌激素开始下降,不利于骨骼生长。
3.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動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然而许多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限制,往往缺乏运动。
4.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人体通过晒太阳可以合成维生素D。但是有些中老年人较少出门,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短,不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5.有些中老年人由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造成体内钙、磷、维生素D等代谢紊乱,再加上要服用某些药物,加速了钙的流失。
骨质疏松症在发病前期一般都是静悄悄的,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病情严重时才会出现腰背酸痛,疲劳感加重,甚至骨折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骨密度来提前发现它。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标准,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年龄超过50岁(尤其是女性),体重较低或近期降低明显者;身高较之前缩短2厘米以上;驼背、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疲劳无力、进食减少,有骨折经历等。
骨质疏松与年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疾病以及遗传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而在这些因素当中,饮食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因素。
骨骼的生长有赖于“原料”的供应,这些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钙、磷、镁、铜、锌、氟以及维生素D、维生素A等,必须通过饮食获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50~80岁轻体力活动的中老年人一天摄入的能量大概是7116~8790千焦,我们以中间值7953千焦为例,换算成食物约为300~400克蔬菜,300克奶,200~300克水果,200~250克主食,50克瘦肉,50克水产品,25克坚果和大豆,25克食用油和1个鸡蛋。注意,以上说的基础饮食摄入量,可以满足大部分中老年人1天的膳食需要。预防骨质疏松还应注意多摄入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
1.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帮助骨骼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相反,若蛋白质减少,骨骼的脆性就会增加。中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65克/天,且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和大豆。
2.钙:中老年人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毫克/天。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不足500毫克/天。钙缺乏会导致骨骼矿化不足,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所以应特别注意补充钙。大豆和牛奶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芝麻、虾皮、海带、木耳、小白菜、菠菜、瓜子、核桃等。
说到补钙,肯定有人会问,中老年人需要吃钙片吗?原则上提倡“食疗”,即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要。因为食物的钙吸收利用率较高,也最安全,如牛奶中钙的吸收利用率约为90%,远远大于补钙产品的吸收利用率。不过,如果已经出现缺钙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钙片。但应注意,钙片摄入过量不但无益于治疗疾病,反而会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3.维生素D:维生素D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在缺少维生素D的情况下,即便钙质充足,人体也很难将其合理利用。中老年人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微克/天。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天然食物有肝脏、鱼子、蛋黄、鱼肝油。但是,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应适量食用。建议中老年人每周摄入1~2次动物肝脏,每次20克。另外,晒太阳是一种安全、免费的维生素D的补充方式,中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接受阳光照射30分钟。
除了饮食,中老年人还可以适量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如太极拳、广场舞、游泳、骑行等。每天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但注意运动强度不可过大,防止受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饮品,饮食清淡,早睡早起。另外,应保护好肾脏和肝脏,不要滥用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易发生脆性骨折,严重者有可能致畸致残,还会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风险。中老年人应增强防治骨质疏松意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晚年生活质量。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的代谢性骨病,是人体骨量减少和骨骼的微小结构退化。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女性中有30%~50%患有骨质疏松症,男性的患病几率为20%~30%。
正常人骨骼的生长和退化是由两种细胞共同起作用,一种是成骨细胞,一种是破骨细胞,双方势力此消彼长,维持动态平衡。35岁之前,成骨细胞占优势,骨骼呈现一个积累生长的过程,直至骨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值;35岁以后,破骨细胞开始占优势,骨骼则会逐渐被破坏。
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骨质疏松?
1.中老年人由于咀嚼能力下降,胃肠功能减弱,饭量减小,导致摄入的钙、磷、镁、维生素D、蛋白质等有益于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减少。
2.各种生理激素,尤其是雌激素,对于骨骼的发育有重要促进作用。女性绝经以后,体内雌激素开始下降,不利于骨骼生长。
3.运动尤其是负重运動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然而许多中老年人由于身体、生活习惯等方面的限制,往往缺乏运动。
4.维生素D对钙的吸收有促进作用,人体通过晒太阳可以合成维生素D。但是有些中老年人较少出门,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短,不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5.有些中老年人由于患有某些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甲状腺疾病等,造成体内钙、磷、维生素D等代谢紊乱,再加上要服用某些药物,加速了钙的流失。
如何判断是否患上了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在发病前期一般都是静悄悄的,没有明显症状。只有当病情严重时才会出现腰背酸痛,疲劳感加重,甚至骨折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测量骨密度来提前发现它。建议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去医院进行骨密度检查。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几个简单的标准,初步判断自己是否存在患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年龄超过50岁(尤其是女性),体重较低或近期降低明显者;身高较之前缩短2厘米以上;驼背、感到腰酸背痛腿抽筋、疲劳无力、进食减少,有骨折经历等。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与年龄、性别、饮食、生活习惯、疾病以及遗传等因素都有密切关系。而在这些因素当中,饮食是防治骨质疏松的基础因素。
骨骼的生长有赖于“原料”的供应,这些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质、钙、磷、镁、铜、锌、氟以及维生素D、维生素A等,必须通过饮食获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50~80岁轻体力活动的中老年人一天摄入的能量大概是7116~8790千焦,我们以中间值7953千焦为例,换算成食物约为300~400克蔬菜,300克奶,200~300克水果,200~250克主食,50克瘦肉,50克水产品,25克坚果和大豆,25克食用油和1个鸡蛋。注意,以上说的基础饮食摄入量,可以满足大部分中老年人1天的膳食需要。预防骨质疏松还应注意多摄入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素。
1.蛋白质:蛋白质可以帮助骨骼具有一定韧性和弹性。相反,若蛋白质减少,骨骼的脆性就会增加。中老年人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为65克/天,且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牛奶、鸡蛋、瘦肉和大豆。
2.钙:中老年人钙的推荐摄入量为1000毫克/天。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钙的摄入量不足500毫克/天。钙缺乏会导致骨骼矿化不足,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所以应特别注意补充钙。大豆和牛奶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其他含钙丰富的食物有芝麻、虾皮、海带、木耳、小白菜、菠菜、瓜子、核桃等。
说到补钙,肯定有人会问,中老年人需要吃钙片吗?原则上提倡“食疗”,即通过食物来满足机体对钙的需要。因为食物的钙吸收利用率较高,也最安全,如牛奶中钙的吸收利用率约为90%,远远大于补钙产品的吸收利用率。不过,如果已经出现缺钙的情况,可以考虑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食用钙片。但应注意,钙片摄入过量不但无益于治疗疾病,反而会加重骨质疏松症状。
3.维生素D:维生素D对骨骼的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在缺少维生素D的情况下,即便钙质充足,人体也很难将其合理利用。中老年人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为10微克/天。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天然食物有肝脏、鱼子、蛋黄、鱼肝油。但是,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胆固醇,应适量食用。建议中老年人每周摄入1~2次动物肝脏,每次20克。另外,晒太阳是一种安全、免费的维生素D的补充方式,中老年人每天应至少接受阳光照射30分钟。
除了饮食,中老年人还可以适量参加一些户外运动,如太极拳、广场舞、游泳、骑行等。每天活动时间在30分钟以上,但注意运动强度不可过大,防止受伤。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少喝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饮品,饮食清淡,早睡早起。另外,应保护好肾脏和肝脏,不要滥用药物,尤其是激素类药物。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老年人易发生脆性骨折,严重者有可能致畸致残,还会增加其他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甲状腺疾病的发病风险。中老年人应增强防治骨质疏松意识,积极做好预防工作,提高晚年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