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guanghu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学科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并且与客观世界紧密联系。数学学习有利于学生广泛开展探索性和实践性的数学活动,开发创造潜能,养成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数学教学上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发挥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恩格斯说:“人的思维是宇宙间最美丽的花朵。”科学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长期探索、研究的成果。
  我们之所以在学习中反对“死记硬背”,就是要突出知识的智力因素,掌握真才实学,学会过硬本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综合、探索联想,创造性地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广义的创造,是从个人的活动来考察的,是指个人从事的活动和思维,只要相对于自己的过去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具有突破性的,就是创造性活动。学生在学校里要培养的创造性,就是这种广义上的创造性。创造意味着从无到有,创新具有更新与日臻完善的含义:创新体现现有事物更新改造的过程;创新意味着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事物方面。创新是建立在创造结果基础之上,是对具有原创性的东西的具体应用。创造和创新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我们说,一个民族的真正伟力根植于它的创造与创新精神,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找到的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因所做出的一个最有效的解释。
  二、巧设悬念,使学生具有创新欲望
  在一节数学课的开始,教师若能善于结合实际,从实际出发,巧妙地设置悬念性问题,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就可以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我经常采用如下方法:揭示矛盾,设疑生趣;故事开场,引发兴趣;制造悬念,激发兴趣等。这些方法均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欲望和疑问进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三、鼓励质疑,使学生学会创新
  科学创新,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激发的,一个好的问题能使思维得以产生、维持和深入。古往今来,凡有创新精神的人无不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他们常主动地带着怀疑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发现问题,正因为他们有提出问题的意识,为了促成问题的解决,就自然有了创新的意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质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能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发现一种新的解题思路或方法,都是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体现。“质疑提新解”是引探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要在总结前或总结后充分给学生“质疑提新解”的机会,使之成为引导创新的良好契机。
  四、发散思维,使学生在求异中创新
  发散思维是从所给的原信息中产生不同方向的新信息,教学中表现为由同一信息来源产生各种不同形式的输出,使学生能从各种设想出发,不拘泥于一种方法,不局限于一种途径,尽可能地做出合乎条件的多种解答,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巧解妙算”等都有益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技能、方法去分析解决新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数学教学中还要训练学生自由联想、迅速反应、随机应变、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触类旁通,灵活地迁移,不受定势束缚,不局限一个方面的学习效果。这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求异创新的基本方式。
  五、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在美国教学中,教师认为好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和疑问。教师并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小学生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
  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一池死水,风平浪静,投去一石,碧波涟漪,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教师教学要温故知新,巧妙设疑,去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进而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发现与创造。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学习经验、演习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新知,这是学生认识上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从对知识初步理解到融会贯通是一个漫长的心理历程。学生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发挥聪明智慧,把各种知识构建成思路通道的建筑工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过程。
  六、学以致用,使学生善于创新
  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观念、数学精神和数学能力,即要学生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包括来自数学和其它学科以至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要重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在这过程中,灵活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往往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作为新世纪的数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放在第一位。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只有寓创新于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才能点燃学生心灵中创新的火花。
其他文献
生物学,是一门与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的伙伴。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生物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求性学习”、“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理念。农业中学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要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效力,这就要求生物学科的教学应走出一条适宜本地农业特点的教学创新之路。  一、改进课堂实际教学,培养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注重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这不只有
期刊
根据本人多年任教初中历史教学的经历与经验,认为构建历史有效课堂的关键在于不仅要吃透教材、灵活应用教材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在于怎样掌控课堂、驾驭学生、调动学生、激发学习激情做到因人施教。只有做到掌握一手科学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探索一套驾驭课堂和学生的教学技能,才会使课堂生动鲜活,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教学工作中努力做到让课堂充满快乐,让学生轻松学习,把课堂变成学生的精神乐园。着重做了以下几方
期刊
一、让时尚宝贝留在精彩瞬间。  现在每个学生家里基本上都有电脑和照相机,我就组织全班同学,每个人都申请一个QQ号,全班同学建立一个QQ群 ,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同学们用英语进行聊天。创造一个让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的环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我把这些宝贝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在每一节课的前三分钟,我都让这些同学到讲台上“Make a speech”,让其中的一个同学
期刊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强调了语文实践的重要性。即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让学生直接与文章对话,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学生走
期刊
班主任工作琐碎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没有定型的、一成不变的工作模式,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高度的责任感,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具体问题,这就要求教育者学会有机地运用教育原理并借鉴他人的教育方法,有区别、有针对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又是班级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那么,在新形势下如何当好班主任呢?  一、了解学生,研究学
期刊
不论是焦作永威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还是洛阳第二外国语学校的“学、钻、点、练、结”五字教学模式,其关键都在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整个过程就是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的过程,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
期刊
新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几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与以往的教学理念已很明显的不同,与之配套的教材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相比之下,新教材的文学色彩更浓郁,涉及到的作家也更多。如老教材中从未出现的泰戈尔、雨果、托尔斯泰、纪伯伦、沈从文、杨绛、孙犁、琦君、张晓风、宗璞、杏林子等名作家都在这里纷纷登场,这些文学大家风格迥异、精彩纷呈、内涵丰富的篇章,犹如一道道营养丰富而又美味的精神大餐摆在学生
期刊
“90后”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尤其是后30%的学生,这些学生相当的一部分是留守儿童、单亲学生等特殊生,他们有极强的表现欲,也梦想学业上的出类拔萃,可较长时间无法做到,而他们的承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就只能试图通过其它的表现来获得“与众不同”的感觉,引起教师和同学关注,寻求心理平衡,对于这些学生,厌学、缺乏成就感的情况比较普遍。越是高年级,学生的心理负担越重,厌学者越多,自我感觉良好者越少。教育
期刊
英语听力是学生从事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听、说、读、写译诸项能力中,“听”始终是学习英语的先行军,在具体运用语言技能时,它不仅占升学测试中百分之二十的分值,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亦起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听力教学往往是“一本书”、“一盒磁带”,然后让学生听录音——提问题——做解答——析考点,这样的模式造成的结果“事倍功不半”。深究其因,教师陈旧的理念和僵化的教学模式,成为困扰师生从事听力教学的难题
期刊
道德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力量。作为正在成长的中学生群体,网络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拓宽了中学生的求知途径,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另一方面也给他们带来一些负面影响,网络道德缺失便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众多经验表明,如何正确利用网络,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已经成为中学生能否顺利健康成长成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也亟待加强。  一、中学
期刊